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1)
2023(9597)
2022(8331)
2021(7546)
2020(6624)
2019(15478)
2018(15394)
2017(31119)
2016(16874)
2015(19127)
2014(19460)
2013(19820)
2012(19083)
2011(17791)
2010(18222)
2009(17435)
2008(17267)
2007(15802)
2006(14239)
2005(13194)
作者
(51913)
(43683)
(43341)
(41755)
(27647)
(20893)
(19937)
(16973)
(16187)
(15509)
(14925)
(14405)
(13924)
(13894)
(13706)
(13642)
(13088)
(12882)
(12610)
(12595)
(11181)
(10891)
(10670)
(10040)
(9885)
(9861)
(9596)
(9462)
(8880)
(8548)
学科
(96743)
经济(96674)
管理(45161)
(42830)
方法(37247)
数学(33715)
数学方法(33411)
(32450)
企业(32450)
中国(23672)
地方(23265)
(22204)
(19513)
(17810)
(17225)
业经(16726)
(15504)
贸易(15496)
地方经济(15209)
(14957)
农业(14481)
(13768)
银行(13738)
(13349)
金融(13346)
(13194)
环境(12154)
(12152)
(11903)
(10739)
机构
大学(264349)
学院(263281)
(122984)
经济(120603)
管理(96251)
研究(94278)
理学(81776)
理学院(80798)
管理学(79522)
管理学院(79029)
中国(71880)
(56112)
(55664)
科学(55560)
(49340)
财经(44506)
研究所(44418)
(43305)
中心(41695)
(40022)
经济学(39945)
(39625)
业大(36595)
北京(35946)
经济学院(35926)
农业(34141)
(33870)
师范(33557)
(32718)
财经大学(32637)
基金
项目(161038)
科学(125259)
研究(117396)
基金(116334)
(100906)
国家(100107)
科学基金(83799)
社会(75635)
社会科(71712)
社会科学(71690)
(61871)
基金项目(61064)
教育(53221)
(52242)
自然(51913)
自然科(50575)
自然科学(50557)
自然科学基金(49662)
资助(49156)
编号(47460)
成果(39840)
(37126)
重点(36672)
(36624)
课题(32842)
(32107)
国家社会(31481)
教育部(31221)
科研(30610)
创新(30275)
期刊
(144087)
经济(144087)
研究(84432)
中国(46435)
(42503)
(39620)
学报(39418)
科学(36276)
管理(35010)
大学(29524)
学学(28121)
(26864)
金融(26864)
农业(26044)
经济研究(24489)
财经(23418)
技术(22624)
业经(21416)
教育(20878)
(20335)
问题(19819)
(16113)
技术经济(15546)
统计(14664)
商业(13538)
国际(13483)
理论(13275)
(13057)
经济问题(12527)
(12485)
共检索到402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立新  
目前中国经济系统的地区结构状况很不合理,对此可以用地区结构失衡的测度模型来加以衡量。导致我国地区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公平竞争及要素自由流动来实现我国地区结构的优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刚  刘慧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翼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制约着自身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全国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世纪之交,抓住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市场原则,及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加快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联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中西部地区在结构调整中具有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边境线长、沉淀成本低等优势 ,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可以有力地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敬勇  
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实证分析了市场化水平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1.市场化对于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水平比中西部地区较高,但差距在缩小,我国省际间的技术效率不平衡状态有所缓解;2.市场化对技术效率的当期以及长期影响为正,即技术效率存在时间效应。3.分解的市场化因素:政府与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比重、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对技术效率影响较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陆  张正河  王英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结合起来,通过计算GDP、人均GDP、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探讨了1978-2004年间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并非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而是“S形”发展的态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会宁  叶民强  
自1991年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珑  
一、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 1.从社会发展总指数来看。据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水平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发展总指数低于全国水平的16个省区基本上都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和“收入分配”两项指标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拾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推进产业转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是转出区的推力、目标区的拉力与接纳能力及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并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在区域层面,要根据中西部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对接"策略,在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承接"策略,并寻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产业转移的最佳模式和合理路径;在企业层面,要对不同转移状态、不同转移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崔慧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区域间经济不平衡发展模式,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个国家区域内,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同样是必然的阶段。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任重  朱博  
本文基于200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地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城镇化率、房地产市场发展规模和消费习惯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缩小地区间的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学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王文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目前,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体为6:3:l,而且这种差距还在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帆  
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新一轮中西部重点发展战略或第二次“西进”,必须吸取过去偏颇发展的教训,坚持走协调发展的路子。加快中西部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和生产资料等投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而不能用“一平二调”的手段“调东补西”。并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