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1)
- 2023(14348)
- 2022(12461)
- 2021(11762)
- 2020(9760)
- 2019(22670)
- 2018(22863)
- 2017(44333)
- 2016(24037)
- 2015(27198)
- 2014(27309)
- 2013(27229)
- 2012(25568)
- 2011(23374)
- 2010(23593)
- 2009(21712)
- 2008(21246)
- 2007(18979)
- 2006(17182)
- 2005(15373)
- 学科
- 济(103766)
- 经济(103579)
- 管理(65826)
- 业(63937)
- 企(50631)
- 企业(50631)
- 方法(42899)
- 数学(35939)
- 数学方法(35588)
- 中国(32505)
- 农(29909)
- 地方(27101)
- 业经(24027)
- 财(23468)
- 学(21180)
- 农业(20069)
- 制(19668)
- 贸(18667)
- 贸易(18650)
- 易(18021)
- 和(17523)
- 银(17378)
- 银行(17336)
- 行(16713)
- 理论(16667)
- 融(16251)
- 金融(16248)
- 环境(16210)
- 技术(15554)
- 发(14931)
- 机构
- 大学(348592)
- 学院(346444)
- 济(139850)
- 经济(136715)
- 管理(135327)
- 研究(121079)
- 理学(115918)
- 理学院(114516)
- 管理学(112678)
- 管理学院(112030)
- 中国(91002)
- 京(76363)
- 科学(74471)
- 财(65709)
- 所(61693)
- 农(55916)
- 研究所(55711)
- 中心(53920)
- 财经(51628)
- 江(51510)
- 业大(50239)
- 北京(49363)
- 范(48481)
- 师范(48075)
- 经(46695)
- 院(43489)
- 农业(43338)
- 州(42412)
- 经济学(41347)
- 师范大学(38893)
- 基金
- 项目(228498)
- 科学(178921)
- 研究(170110)
- 基金(163720)
- 家(141946)
- 国家(140707)
- 科学基金(119792)
- 社会(106909)
- 社会科(100477)
- 社会科学(100447)
- 省(88962)
- 基金项目(87411)
- 教育(77594)
- 自然(76324)
- 划(75226)
- 自然科(74486)
- 自然科学(74469)
- 自然科学基金(73115)
- 编号(70882)
- 资助(67189)
- 成果(58821)
- 发(52303)
- 重点(51052)
- 部(50600)
- 课题(48932)
- 创(46874)
- 创新(43674)
- 科研(43271)
- 教育部(43231)
- 项目编号(43231)
- 期刊
- 济(162459)
- 经济(162459)
- 研究(109279)
- 中国(70162)
- 学报(53401)
- 农(52226)
- 管理(50773)
- 科学(50206)
- 财(47233)
- 教育(42847)
- 大学(40526)
- 学学(37685)
- 农业(36341)
- 融(33100)
- 金融(33100)
- 技术(29621)
- 业经(27623)
- 经济研究(25339)
- 财经(24998)
- 问题(21829)
- 经(21296)
- 图书(20022)
- 业(17937)
- 理论(17841)
- 技术经济(16887)
- 科技(16638)
- 贸(16369)
- 实践(16285)
- 践(16285)
- 商业(16143)
共检索到528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施凤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方面入手,在每一方面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统计指标,描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总结东、中、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特点,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种发展视角,也是两个发展维度,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次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演变历程,不同时期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着我国小康概念从无到有,小康水平从低到高,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反过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促进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作为目标指引和政策评价,促进经济总量及基本格局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刚 刘慧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关键词: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亚斌 赵景峰
通过建立"五大发展新理念—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框架,构建一套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测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并基于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研究表明:除协调发展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中稳步上升态势;各地区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差异非常显著;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在不同程度上对实现全面小康战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经济增长率、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同样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增长率呈现显著负向效应。因此,基于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成为系统破解当前发展困境的根本路径和实现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逻辑必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亚斌 赵景峰
通过建立"五大发展新理念—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框架,构建一套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测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并基于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研究表明:除协调发展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中稳步上升态势;各地区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差异非常显著;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在不同程度上对实现全面小康战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经济增长率、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同样呈现显著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政武 丘小维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基地、广西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2月15日在广西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武汉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发改委、广西日报和南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广西师范学院学生近200人与会。广西师范学院副厅级调研员、广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宏 汪洪波
本文采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转型时期不同制度水平下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如何受到社会资本水平的制约。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构成不完善制度的有效替代,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但社会资本与非正规金融的交互效应降低了非正规金融对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并且制度越不完善,这种效应所起的作用越强。因此,应该注重培育与维护社会资本的健康发展,深化金融发展,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金融发展 收入分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向秋芳
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现状的分析与个案考察,认为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投入问题,从金融的角度出发研究对西部地区小康建设的支持,国家在金融政策上必须实行倾斜,地方政府要着力创造宽松的信用环境,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为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创新信贷机制,确定信贷重点,加大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建设小康社会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杰 王宏伟 李平
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目前,我国科技进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我国区域间科技进步水平差异较大,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挑战。鉴于此,论文采用新的方法分别对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003年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3.3%的速度下降。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以年均2.1%的速率下滑,而技术效率年均1.2%的下降速率进一步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在提升科技进步水平的同时,需要注重区域间的科技进步差异,...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数据包络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雷
中国土地财政问题不断加剧,官员晋升锦标赛与地方财政缺口是主要原因,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差异性较大。选取2004-2011年31省面板数据,利用SPSS软件将土地财政划分为:前期、发展期、较旺盛期、旺盛期与后期,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与城市化、第二三产业关系发现:在短期全国范围内,城市化率、第三产业产值与土地财政关系为正,并提出要改革财税、土地与官员晋升制度,控制好土地财政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琴
本文运用2008-2013年相关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吸纳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各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就业的吸纳效应在逐年增加,且为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地区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拉动效果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弱。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就业 最小二乘法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种发展视角,也是两个发展维度,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次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演变历程,不同时期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着我国小康概念从无到有,小康水平从低到高,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反过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促进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作为目标指引和政策评价,促进经济总量及基本格局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庆双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召开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2015—2020年,不仅是我国"十三五"的规划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为实现我党确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可谓"新三期叠加"。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及其战略部署,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经验教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志强 叶蜀君
文章在收集整理反映我国东中西部收入、教育和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别数据的基础上,利用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法计算了按东中西部划分的收入指数、教育指数和预期寿命指数,并进一步得出按东中西部划分的人类发展指数。通过对各项指数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中西部的收入差距始终是最大的,而且呈现出整体扩大的趋势;而教育指数和预期寿命指数却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通过对人类发展指数的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并非如许多学者所研究的那样是不断扩大的,而是呈现出逐渐收敛的迹象。
关键词:
地区差距 人类发展指数 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陆 张正河 王英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结合起来,通过计算GDP、人均GDP、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探讨了1978-2004年间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并非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而是“S形”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区域差异 人均GDP 三大地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