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6)
- 2023(13302)
- 2022(11740)
- 2021(10959)
- 2020(9268)
- 2019(21412)
- 2018(21283)
- 2017(42014)
- 2016(22686)
- 2015(25553)
- 2014(25717)
- 2013(25732)
- 2012(23921)
- 2011(21738)
- 2010(21735)
- 2009(20065)
- 2008(19773)
- 2007(17397)
- 2006(15486)
- 2005(13862)
- 学科
- 济(98942)
- 经济(98826)
- 管理(65145)
- 业(62443)
- 企(50829)
- 企业(50829)
- 方法(46598)
- 数学(40816)
- 数学方法(40446)
- 中国(27721)
- 农(25277)
- 财(23614)
- 地方(23408)
- 业经(20727)
- 学(19928)
- 贸(18630)
- 贸易(18617)
- 制(18242)
- 易(18031)
- 农业(17005)
- 和(15377)
- 银(15228)
- 银行(15180)
- 环境(14995)
- 融(14744)
- 金融(14742)
- 理论(14570)
- 行(14514)
- 技术(14141)
- 务(13977)
- 机构
- 大学(336207)
- 学院(332360)
- 济(136173)
- 管理(133423)
- 经济(133308)
- 理学(115979)
- 理学院(114642)
- 管理学(112871)
- 管理学院(112259)
- 研究(111195)
- 中国(82458)
- 京(71633)
- 科学(67798)
- 财(63668)
- 所(55769)
- 财经(51596)
- 研究所(50648)
- 农(49415)
- 中心(49413)
- 江(47312)
- 业大(47293)
- 经(46837)
- 北京(45743)
- 范(44281)
- 师范(43911)
- 经济学(41624)
- 院(40482)
- 州(38974)
- 农业(38766)
- 财经大学(38564)
- 基金
- 项目(225217)
- 科学(177531)
- 研究(166086)
- 基金(163933)
- 家(142257)
- 国家(141125)
- 科学基金(121110)
- 社会(105088)
- 社会科(99599)
- 社会科学(99575)
- 基金项目(87154)
- 省(86479)
- 自然(78034)
- 自然科(76163)
- 自然科学(76145)
- 教育(75737)
- 自然科学基金(74786)
- 划(73401)
- 资助(68076)
- 编号(67920)
- 成果(55354)
- 部(50556)
- 重点(50207)
- 发(48449)
- 课题(46444)
- 创(46197)
- 教育部(43396)
- 创新(43093)
- 国家社会(43028)
- 科研(42834)
- 期刊
- 济(146077)
- 经济(146077)
- 研究(101004)
- 中国(57732)
- 学报(50036)
- 管理(48431)
- 科学(47357)
- 财(44862)
- 农(43581)
- 大学(37812)
- 学学(35519)
- 教育(35429)
- 农业(30435)
- 融(29482)
- 金融(29482)
- 技术(27537)
- 财经(24957)
- 业经(23776)
- 经济研究(23439)
- 经(21212)
- 问题(20050)
- 理论(17459)
- 图书(16968)
- 技术经济(16230)
- 实践(15920)
- 践(15920)
- 贸(15734)
- 商业(15587)
- 业(15464)
- 科技(15356)
共检索到481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明立 谭远发
人口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在明确人口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同时揭示了其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的深层次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区域人口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扬 莫家伟 舒元
Sah-Stiglitz通过构建"价格剪刀差"模型,结合政府目标函数考察了工农价格剪刀差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在Sah-Stiglitz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包括农民、工人和企业的政府目标函数,求解出政府对以上三者的社会价值评价的权重,即边际社会价值,并根据理论模型建立实证方程对1981—2007年间农民、工人和企业的边际社会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赋予农民的社会价值权重最低,工人次之,企业的社会价值权重最高,政府更偏好于企业利润积累,但近年来农民收入的边际社会价值在逐步提高。本文认为在上述价值评价排序下,政府缺乏激励去促进农民增收,因而,建立一种基于粮食目标价格的补贴制度有助于消除...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汉川 管鸿禧
本文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基于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云南等六省市 1 51 2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库信息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竞争力展开了评价与比较分析 ,揭示了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深层机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朱南 吴中超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测度模型,采用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11家主要农村商业银行2009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三大区域农村商业银行的现实竞争力与持续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区域的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出现分化,与直觉判断不一致,但能从竞争力构成因素得到解释;(2)中西部区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各项排名大体居中后,基本符合常识判断,但是持续竞争力方面排名较落后,长期发展后劲堪忧;(3)地理位置、改制时间长短、企业管理水平和组织成熟度等因素对中国三大区域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有较大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罗裕梅 芳芳
基于因子分析法,选择我国九大物流区域17个省市2007年和2012年的相关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九大物流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在2007年和2012年的大小和排名,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中部和西南区域物流竞争力得到较快发展,区域间的差距在缩小,物流竞争力的格局在发生变化,不同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与经济的发展不同步。
关键词:
物流区域 区域物流竞争力 因子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亚斌 金培振 艾洪山
文章通过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外部环境因素纳入模型,获得了能切实反映"两化融合"动态特征的融合系数,并以此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2005-2009年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区域的"两化融合"环境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论表明,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速度;从整体上看,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正趋于改善,但提升速度依然缓慢;东中西部地区的融合环境改善表现出较严重的不平衡,聚类分析表明融合环境水平的区域分布呈纺锤形特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伟 肖传亮
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出,第三产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回顾竞争力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地第三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为准确评价各地区第三产业竞争力的真实水平,本文构造出一个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各地区第三产业竞争力评分和排序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对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出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因子分析法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冉光和 鲁钊阳 潘辉
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发达,经济社会就发展快,市场落后就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市场的建设已成为广泛的共识。本文在构建专业市场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以东部的义乌市场、中部的汉正街市场和西部的朝天门市场为例,分析了东中西部专业市场竞争力,探索了专业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规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吉玫成 罗小龙 包蓉 田冬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城建设大量涌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地区新城均有较大发展,而三大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使得新城拓展情况各不相同。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新城发展理论的系统总结,本文在对全国35个重要城市中新城相关数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新城在1990-2010的20年内新城拓展的总体情况及时空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新城建设的机制,最后针对目前新城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城发展 时空差异 动力机制 东中西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文俊 杨恶恶 贺正楚 周震虹
构建了基于PSR框架的城市生态竞争力评价准则体系,通过离差最大化模型对权重赋值以反映评价对象间的竞争性特征。为包含评价过程中原始数据的更多不确定性,通过直觉模糊集表达评价结果并加以集结。利用所介绍的直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中西部十五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状态、压力、响应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讨论了这些城市的生态竞争力得分高低的可能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东林 杜永飞 夏碧芸
高技术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主要影响因子,并测算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均存在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
三大区域 高技术服务业 因子分析 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玉鸣 李建霞
教育与信息、知识一道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素。区域综合实力强弱归根结底是体现于教育的竞争 ,教育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 31个省级区域教育竞争力影响因素试作综合评估 ,其结果可为提高区域教育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作依据。
关键词:
教育竞争力 区域经济 因子分析 综合评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敏 李国平 王巨贤
本文根据国际上一些关于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区域竞争力的区位差异分析 ,指出东、西部地区区域竞争力的差异 ,并解释出现差异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提高西部区域竞争力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
区域 竞争力 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章 董群英 宋尧
产业战略选择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六大城市的政策文本发现,东中西部战略选择有明显的地域性偏好:东部对市场需求敏感,具有"探索型"战略的特征;西部偏好管控,"规划型"特征显著;中部融合了二者特点。地方政府的政策意图与产业环境间的相互约束与竞争是决定战略选择偏好并获得类型特征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