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1)
2023(16621)
2022(14473)
2021(13471)
2020(11200)
2019(25627)
2018(25819)
2017(49310)
2016(26509)
2015(30179)
2014(30495)
2013(30383)
2012(28533)
2011(26200)
2010(26601)
2009(24854)
2008(24225)
2007(21441)
2006(19579)
2005(18030)
作者
(80746)
(66998)
(66708)
(63392)
(42550)
(32121)
(30287)
(26213)
(25462)
(24146)
(22755)
(22692)
(21643)
(21544)
(20699)
(20680)
(19771)
(19456)
(19317)
(19078)
(16941)
(16609)
(16162)
(15323)
(15109)
(15075)
(14880)
(14773)
(13601)
(13045)
学科
(126377)
经济(126255)
管理(75272)
(69605)
(55071)
企业(55071)
方法(47440)
数学(40672)
数学方法(40251)
中国(35307)
地方(32310)
(32190)
(27668)
业经(26502)
(25484)
(22288)
农业(21847)
环境(21666)
(21467)
贸易(21447)
(20676)
(19831)
银行(19791)
(19170)
金融(19167)
(19131)
(18496)
地方经济(18187)
理论(17630)
技术(17109)
机构
大学(394665)
学院(392572)
(163616)
经济(159995)
管理(150480)
研究(141213)
理学(128164)
理学院(126638)
管理学(124571)
管理学院(123864)
中国(106991)
科学(86704)
(86546)
(74628)
(72608)
研究所(65675)
(63972)
中心(62250)
(58981)
财经(58664)
业大(57173)
北京(56081)
(53800)
师范(53311)
(52978)
(51192)
农业(49684)
经济学(49209)
(48313)
经济学院(43956)
基金
项目(256830)
科学(200428)
研究(188412)
基金(184162)
(161010)
国家(159690)
科学基金(135222)
社会(117997)
社会科(111688)
社会科学(111660)
(99408)
基金项目(97689)
自然(86909)
教育(85110)
自然科(84718)
自然科学(84696)
(84536)
自然科学基金(83132)
编号(77085)
资助(76059)
成果(63580)
(58861)
重点(57976)
(56198)
课题(53862)
(52348)
创新(48979)
科研(48323)
国家社会(48139)
教育部(47751)
期刊
(193237)
经济(193237)
研究(123912)
中国(80722)
学报(61118)
(58567)
管理(57909)
科学(57450)
(54108)
大学(45848)
教育(43745)
学学(42955)
农业(40424)
(38022)
金融(38022)
技术(34913)
经济研究(30770)
业经(30645)
财经(29048)
问题(25506)
(24909)
图书(21547)
(20825)
技术经济(20264)
(19719)
理论(19429)
资源(19050)
科技(18470)
现代(18383)
商业(17813)
共检索到607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晓波  李雪萍  
区域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等特点,难以量化,近年来已成为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数量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综合度量,以期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时空比较和有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会宁  叶民强  
自1991年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拾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推进产业转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是转出区的推力、目标区的拉力与接纳能力及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并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在区域层面,要根据中西部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对接"策略,在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承接"策略,并寻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产业转移的最佳模式和合理路径;在企业层面,要对不同转移状态、不同转移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刚  刘慧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传龙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韵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对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并强调应当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是近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施凤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方面入手,在每一方面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统计指标,描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总结东、中、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特点,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陆  张正河  王英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结合起来,通过计算GDP、人均GDP、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探讨了1978-2004年间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并非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而是“S形”发展的态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翔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将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非均衡协调发展中 ,目前亟需解决产业结构方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等问题。而非均衡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必须建立在思想观念解放和制度创新等基础之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安贵鑫  张在旭  吕威  
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关系一个国家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期望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模型,以解决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陈青云  
文章根据我国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四种主要的污染物,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拟合曲线显著不同:东部地区三种污染物与人均GDP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现象,西部地区只有工业二氧化硫存在EKC现象,而中部地区不存在EKC现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葆金  朱智洺  
以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为分析背景,研究了三大地区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阐述了中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存在的梯度差距;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上差距产生的历史原因;提出了协调三大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东、中、西地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广胜  
本文针对物流产业发展特点,从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基础建设及物流发展潜力等方面构建了表征我国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选取2 0 0 3-201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灰色关联模型、D E A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物流能力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选取的物流能力指标,能够较全面的反映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实力;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之间的变化趋势相近,且各决策单元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处于最佳状态,物流系统投入产出整体效率较高。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物流能力与经济均衡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若锦  刘兰  
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经济规模、货物贸易、服务业水平、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六个因素对东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做出分析,明确中西部已初步具备承接服务贸易梯度转移的基础,进而探讨了限制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东中西部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