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2)
2023(8276)
2022(6889)
2021(6116)
2020(5132)
2019(11175)
2018(11057)
2017(21659)
2016(11327)
2015(12793)
2014(12907)
2013(13284)
2012(12836)
2011(12147)
2010(12495)
2009(11843)
2008(11413)
2007(10310)
2006(9595)
2005(9115)
作者
(35758)
(29898)
(29719)
(28570)
(18934)
(14168)
(13603)
(11362)
(11219)
(10472)
(10452)
(9915)
(9814)
(9671)
(9324)
(9252)
(8724)
(8701)
(8665)
(8273)
(7801)
(7289)
(7132)
(6845)
(6812)
(6782)
(6591)
(6200)
(5967)
(5820)
学科
(75330)
经济(75272)
管理(28704)
(24268)
方法(23216)
数学(21164)
地方(21162)
数学方法(21041)
中国(19446)
(17256)
企业(17256)
地方经济(14743)
(14524)
(14296)
业经(12635)
(12628)
(12310)
环境(10504)
(10405)
银行(10386)
(10268)
金融(10267)
(10169)
(10007)
贸易(9996)
农业(9778)
(9585)
(8867)
(8860)
(8514)
机构
大学(182747)
学院(182014)
(89079)
经济(87391)
研究(70644)
管理(63751)
中国(54381)
理学(53734)
理学院(52942)
管理学(52198)
管理学院(51826)
科学(40938)
(40625)
(38884)
(36457)
研究所(32836)
财经(31861)
中心(30318)
经济学(29745)
(28715)
(27754)
经济学院(26575)
(25445)
(25415)
北京(25336)
(25302)
师范(25128)
财经大学(23408)
(22058)
业大(21840)
基金
项目(111272)
科学(88173)
研究(81904)
基金(81523)
(71178)
国家(70677)
科学基金(59235)
社会(54962)
社会科(52170)
社会科学(52158)
基金项目(42823)
(41833)
(35969)
教育(35757)
自然(35427)
自然科(34484)
自然科学(34474)
自然科学基金(33823)
资助(32721)
编号(32112)
(27016)
成果(26556)
重点(26159)
(24985)
国家社会(23615)
课题(23020)
发展(22321)
(22076)
(22006)
教育部(21238)
期刊
(109072)
经济(109072)
研究(63483)
中国(33446)
(28305)
管理(25170)
科学(24858)
学报(24823)
(22432)
(19878)
金融(19878)
经济研究(19089)
大学(18731)
学学(17878)
财经(16945)
业经(15127)
农业(15120)
技术(15081)
问题(14880)
(14784)
教育(14276)
(11966)
技术经济(10646)
国际(10429)
统计(10142)
资源(9789)
商业(9509)
经济问题(9236)
理论(8802)
经济管理(8793)
共检索到290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文斌  刘友金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很大;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经济差距正在逐年拉大;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东部和中部内部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西部的贡献率呈波动特征;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79年以来对全国整体经济差距的贡献率呈持续增大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吉玫成  罗小龙  包蓉  田冬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城建设大量涌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地区新城均有较大发展,而三大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使得新城拓展情况各不相同。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新城发展理论的系统总结,本文在对全国35个重要城市中新城相关数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新城在1990-2010的20年内新城拓展的总体情况及时空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新城建设的机制,最后针对目前新城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博文  高岩  
公共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公共教育支出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公共教育支出引入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分析公共教育支出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支出缩小了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对于区域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公共教育支出引起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收敛,但是在西部地区不明显,这说明西部公共教育支出的具有一定滞后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冯亮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选选  
199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经济区域间差距也在快速扩大,区域差距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各省统计数据合并计算出东、中、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1987-2007年的各项指标,在定性分析了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之后,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四个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和投资系数是影响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可娜  
不同的经济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一定的经济特征决定了区域金融的基本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方式的深化与服务功能的强化。对于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来说,构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具有更高梯度的产业结构,进行与之相配套的全方位金融创新,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李小虎  
以地带、市级、县级三个尺度地域为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云南省1985—2012年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近3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的分解,探讨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域构成。结果发现:1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呈现倒"U"型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区域之间发展差异波动较大;2一阶段锡尔系数分解显示:滇中地区锡尔系数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滇中内部之间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突出,是全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3二阶段锡尔系数分解表明:不同尺度地域单元下,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市内差异大于地市间差异、地市间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规律,地市内和地市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波浪式变化,波动较地带间大,地市内的差异主导着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走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郑红玲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我国2013—2017年30个省份及五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对高质量发展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变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特征相似,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五个维度对于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创新和协调因素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尚熠  林水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段龙龙  汪丹  
本文利用就业结构动态优化指数(EMI)、经济收敛诊断估计法和泰尔熵指数区域分解法,对我国中东西三大政策区2000-2010年间就业结构优化效应、经济收敛速率与收入分配格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收敛和就业结构优化显著影响我国区域收入分配差异。若经济收敛条件内生,就业结构优化与收入分配差距呈负相关关系;若经济收敛条件外生,则就业结构优化与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正相关。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差距极化效应明显大于就业结构优化调整带来的收入差距涓滴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吉  
文章认为东部地区在现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的效率,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中部地区应强调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在现阶段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够有效地扩大经济总规模。非国有经济比例的增长在中部和西部都能提高资本的市场收入而降低劳动的市场收入,容易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福厚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做出贡献的能力,这一能力因投资国与东道国或经济区域生产函数的不同而贡献的程度不同。通过对我国及三大经济区域FDI部门和内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实证比较分析表明,生产函数的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同;我国及三大经济区域引进的是先进的生产函数,这种先进性表现在FDI部门要素边际生产率高于内资部门要素边际生产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娜  陆迁  
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海  陆迁  
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研究了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基本结论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在一个相对平均的阶段,但其差距有随时间变化而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是导致基尼系数增大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则使基尼系数减小,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对基尼系数影响不大。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东中西三大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组间贡献波幅不大,但组内贡献变化明显,三大地带内部差异是导致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明立  谭远发  
人口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在明确人口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同时揭示了其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的深层次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区域人口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