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7)
- 2023(11850)
- 2022(10145)
- 2021(9184)
- 2020(8145)
- 2019(18532)
- 2018(18356)
- 2017(36037)
- 2016(20070)
- 2015(22940)
- 2014(22979)
- 2013(22813)
- 2012(21686)
- 2011(19665)
- 2010(19866)
- 2009(18539)
- 2008(18698)
- 2007(17090)
- 2006(15004)
- 2005(13649)
- 学科
- 济(82539)
- 经济(82434)
- 管理(54521)
- 业(54385)
- 企(41171)
- 企业(41171)
- 方法(39528)
- 数学(35429)
- 数学方法(35135)
- 中国(25148)
- 财(24407)
- 农(24132)
- 学(18653)
- 贸(18128)
- 贸易(18120)
- 制(17746)
- 易(17658)
- 业经(16633)
- 农业(16265)
- 地方(15576)
- 银(15323)
- 银行(15261)
- 行(14538)
- 融(13948)
- 金融(13946)
- 务(13197)
- 财务(13181)
- 财务管理(13142)
- 企业财务(12393)
- 理论(12111)
- 机构
- 大学(303113)
- 学院(300137)
- 济(125235)
- 经济(122747)
- 管理(110355)
- 研究(105291)
- 理学(95268)
- 理学院(94105)
- 管理学(92488)
- 管理学院(91921)
- 中国(79194)
- 科学(67100)
- 京(64753)
- 农(60980)
- 财(58971)
- 所(56332)
- 研究所(51289)
- 业大(50134)
- 农业(48929)
- 中心(47174)
- 财经(46972)
- 江(44919)
- 经(42525)
- 北京(41140)
- 经济学(39573)
- 范(37924)
- 师范(37352)
- 院(37126)
- 经济学院(36232)
- 州(35551)
- 基金
- 项目(197257)
- 科学(152602)
- 基金(142298)
- 研究(136978)
- 家(127713)
- 国家(126639)
- 科学基金(105263)
- 社会(86252)
- 社会科(81656)
- 社会科学(81629)
- 省(76964)
- 基金项目(75672)
- 自然(69886)
- 自然科(68257)
- 自然科学(68229)
- 自然科学基金(67025)
- 划(66307)
- 教育(63572)
- 资助(59030)
- 编号(54419)
- 重点(45319)
- 成果(44425)
- 部(44079)
- 发(42765)
- 创(40883)
- 科研(38977)
- 计划(38628)
- 课题(38250)
- 创新(38237)
- 教育部(36850)
- 期刊
- 济(132935)
- 经济(132935)
- 研究(87046)
- 中国(57151)
- 学报(56364)
- 农(54115)
- 科学(48199)
- 财(44642)
- 大学(41030)
- 学学(38971)
- 管理(38285)
- 农业(36202)
- 教育(29678)
- 融(28225)
- 金融(28225)
- 技术(23712)
- 财经(23710)
- 经济研究(22620)
- 业经(21542)
- 经(20372)
- 业(19484)
- 问题(19005)
- 贸(16208)
- 版(15427)
- 技术经济(14956)
- 商业(14598)
- 统计(14385)
- 理论(14378)
- 业大(14265)
- 国际(13834)
共检索到441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樨樨
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法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人才集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并能够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人才集聚水平的提高对就业和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人才集聚 行业收入差距 灰色预测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秀丽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认为产业集聚主要产生在东部省区是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市场化机制、人文社会环境、市场的需求、资本特别是外资的投入、政府的扶持和规划作用。并就中西部省区培育产业集聚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人文社会环境 溯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守治
选取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城市化率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对东中西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就业 影响因素 聚类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雷根强 黄晓虹 席鹏辉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中1054个县域数据,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选择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地理位置模糊断点回归分析,发现中央对西部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高于中部地区,然而西部地区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却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扩大了20%。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效应,该结果在不同带宽以及在距离或经纬度作为断点回归执行变量的情况下均具有稳健性。同时,机制分析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从转移支付中受益程度高于农村居民。因此,本文认为转移支付应更有针对性地投向农村地区,同时中央政府应尽快合理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并纠正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偏向及结构偏向问题。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城乡收入差距 断点回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会宁 叶民强
自1991年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中西部 差异分析 发展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真善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地理特征不同,区域非均衡发展,非农产业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本、生育率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有:协调区域发展,中、西部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崛起;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西部要加强非农产业的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晓娟 刘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过高的行业收入差距不仅不利于消费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且还会影响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顺利实施。本文首先分析了学术界有关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不同观点,其次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逐渐增大的事实进行了测算,最后选取了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从省市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核密度估计 面板数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宜干
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吉尼系数已突破0.4。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居民素质的差异,国家政策对地区的倾斜和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三个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雯君 卢珍菊
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中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城乡流通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得出,城乡流通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存在动态影响关系,从动态关系来看,前4年的城乡流通差距是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不过这种影响随着时间流逝而呈现减弱趋势。在第4年之后,城乡流通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整体作用开始趋向稳定。这意味着尽管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与潜在消费需求同步上升,但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发生层次性与结构性错位,导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云辉 郝时雨
基于STRIPAT模型和EKC假说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收入差距和经济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收入差距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2)经济集聚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3)碳排放强度、收入差距和经济集聚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经济集聚在收入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在收入差距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爱虎 张建平
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距与调整对策西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石爱虎张建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地表现在东、中、西部之间,特别是表现在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上。农民收入水平是反映不同区域农村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陆 张正河 王英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结合起来,通过计算GDP、人均GDP、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探讨了1978-2004年间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并非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而是“S形”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区域差异 人均GDP 三大地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王秀清
本文依据农户收入方程,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决定因素,并结合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从中西部地区间差异和高低收入组间差异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农户家庭经营不是影响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户纯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原因,工资性收入的多寡已经成为影响农户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差异的大约15%由地区禀赋造成,高于85%的比重由回归系数差异造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成安 汪淑珍 张瑶
库兹涅茨曲线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提出,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呈曲线变化,该曲线表明了收入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丹 叶蜀君
本文选取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区数据组成连续完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测算金融集聚与基尼系数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衡量金融集聚程度的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股票市场筹资额、保费收入,金融集聚知识溢出及政府作用与基尼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规模、人力资本和市场开放度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区域间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集聚是造成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依据各地区差异化的资源禀赋优势设计匹配的金融集聚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