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0)
- 2023(6223)
- 2022(5542)
- 2021(5412)
- 2020(4559)
- 2019(10394)
- 2018(10668)
- 2017(20927)
- 2016(11878)
- 2015(13578)
- 2014(14025)
- 2013(14016)
- 2012(13356)
- 2011(12136)
- 2010(12553)
- 2009(11752)
- 2008(12063)
- 2007(11098)
- 2006(10060)
- 2005(9575)
- 学科
- 济(43571)
- 经济(43503)
- 管理(32631)
- 业(31334)
- 企(24172)
- 企业(24172)
- 方法(18069)
- 中国(15973)
- 数学(15557)
- 数学方法(15281)
- 财(14478)
- 农(13784)
- 制(13238)
- 银(10986)
- 银行(10969)
- 行(10470)
- 学(10400)
- 贸(9936)
- 贸易(9929)
- 易(9728)
- 业经(9153)
- 融(8993)
- 金融(8992)
- 务(8730)
- 财务(8703)
- 财务管理(8667)
- 农业(8533)
- 理论(8231)
- 企业财务(8182)
- 体(7989)
- 机构
- 学院(174153)
- 大学(172672)
- 济(67751)
- 经济(65950)
- 研究(60063)
- 管理(59082)
- 理学(48650)
- 中国(48547)
- 理学院(48059)
- 管理学(47071)
- 管理学院(46746)
- 财(38056)
- 京(37806)
- 科学(36445)
- 所(32609)
- 农(29670)
- 江(28886)
- 财经(28763)
- 研究所(28625)
- 中心(27400)
- 经(25754)
- 北京(25018)
- 范(23747)
- 州(23737)
- 业大(23609)
- 师范(23503)
- 农业(23162)
- 院(21276)
- 财经大学(21090)
- 经济学(20804)
- 基金
- 项目(98823)
- 科学(74930)
- 研究(74593)
- 基金(68226)
- 家(59311)
- 国家(58759)
- 科学基金(47988)
- 社会(43837)
- 社会科(41316)
- 社会科学(41304)
- 省(39253)
- 教育(35849)
- 基金项目(35132)
- 划(33193)
- 编号(32063)
- 自然(30290)
- 资助(29660)
- 自然科(29477)
- 自然科学(29466)
- 自然科学基金(28928)
- 成果(28701)
- 课题(23490)
- 重点(22541)
- 部(22154)
- 性(22065)
- 发(21234)
- 创(19891)
- 年(19421)
- 项目编号(19290)
- 科研(18792)
共检索到284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方
自1985年我国签署《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宪章》至今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列入我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遗产项多达84项,而目前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要求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2项世界遗产,且其中之一为自然遗产,我国诸多的世界遗产在申报时面临次序性问题不断凸显。如何能尽快获取世界遗产身份,谁将有幸成为下一个世界遗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世界遗产申报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特点,探求了我国世界遗产成功申报的内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综合认为世界遗产的申报已经由竞争国际化已经过渡为竞争国内化,获取年度国家世界遗产提名成为世界遗产身份确立的最关键步骤。对下一遗产的诞...
关键词:
世界遗产项 申报 次序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群明 夏赞才 罗文斌 刘媛媛
地方感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但关于重大外部事件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湖南崀山为例,通过设计量表以测量世界遗产申报作为外部事件对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申报使居民对崀山有了全新认识,并对地方认同、地方依赖、自然环境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等4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对待申遗和旅游业的态度不同,但总体上世界遗产申报强化了居民的地方感,提高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期望和支持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爱莲
世界遗产旅游作为我国的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天然地带有来自现实的复杂与生动性。本文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就建立世界遗产旅游管理生态系统,解决我国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世界遗产旅游 系统观念 复杂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保忠,何平,沈守云,安树青,王彩霞,石明旺,王保明
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拥有非常丰富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但长期以来却受到忽略。文章分析了世界遗产发展状况,概括了南洞庭湖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重点研究了它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特征,结果显示,南洞庭湖世界遗产符合《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标准的要求。在国内首次提出尽快开展南洞庭湖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建议,提出了遗产申报程序和步骤及战略构想。对南洞庭湖加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南洞庭湖 湿地 世界遗产 申报战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胜 田逢军 吴书锋 文君
世界遗产申报是地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地方居民的感知态度对世界遗产能否成功申报有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从价值判断、总体影响评估和个人价值影响评估三个层面对井冈山城镇居民在世界遗产申报中的感知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对井冈山申遗的积极影响感知整体上高于消极影响感知,大部分居民认为申遗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2)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月收入等个体因素对受访者的感知态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年龄对居民申遗感知态度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3)居民对井冈山遗产价值的感知和认同度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与申报专家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4)居民对井冈山申报世界遗产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物价上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顾虑。
关键词:
世界遗产申报 感知态度 井冈山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胜 田逢军 吴书锋 文君
世界遗产申报是地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地方居民的感知态度对世界遗产能否成功申报有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从价值判断、总体影响评估和个人价值影响评估三个层面对井冈山城镇居民在世界遗产申报中的感知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对井冈山申遗的积极影响感知整体上高于消极影响感知,大部分居民认为申遗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2)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月收入等个体因素对受访者的感知态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年龄对居民申遗感知态度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3)居民对井冈山遗产价
关键词:
世界遗产申报 感知态度 井冈山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其付
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世界第三,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从遗产项目入选的时间看呈突变型、渐变型和平稳型三阶段特征,入选项目以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第Ⅱ项和第Ⅲ项的居多,且以佛教文化遗存为多。目前我国比较重视对线性文化遗产、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等的保护。本文认为:下一步开展申报时,要重视目前还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部分省市,以体现文化的权力与利益平衡;在竞争性和选择性语境中,要宽容地对待各种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旅游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永广 张环宙 应天煜
首先对过去几年来杭州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做一简单回顾,并从遗产价值、城市发展和旅游管理三个角度对其在申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三个对策:①唯一能反映杭州1000多年来的地域文化特色、统领西湖美学价值和茶文化、并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现象,是佛教禅宗。进而认为,西湖只有作为禅宗美学最完美的物证,才能真正认识到西湖巨大的遗产价值。②建设部门应尽快出台“景观条例”(landscape ordinance),在建筑设计和广告设计阶段就介入管理,加强历史景观的保护和恢复。③加强旅游点环境容量研究,出台相关游人限制措施。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环境 景观条例 禅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中礼 石润宏
梅文化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应当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阐述了梅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梅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睿文,刘衡
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珍贵的自然、人文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全世界的共同关注与保护。但迄今为止,申报工作都是局限于我国范围内申报,尚未开展多国联合申报的尝试,模式比较单一。文章以丝绸之路为例,通过分析丝绸之路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多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设想,并进一步对中国引入多国申报模式的必要性作以初步的论述,以供学术界参考。
关键词:
世界遗产 多国联合申报 丝绸之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波
2010年12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风景名胜区工作暨江郎山申遗工作表彰大会,陈加元副省长等领导为江郎山申遗工作先进单位和记功人员颁奖。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小德教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轮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013年6月16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和平宫"开幕。来自l20多个国家的约1300名代表出席开幕式。6月27日落下帷幕时,本届大会将包括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19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处新增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5处和文化遗产l4处,其中亚洲新增8处,欧洲6处,非洲2处,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l处。至此,《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已经达到981项,分布在160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珊
我国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存在价格整体偏高、门票价格与居民收入比例畸高、涨幅过快的现状,伤害了民众的旅游热情,也体现不出世界遗产的公益性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体制不顺畅、门票价格调整缺乏市场调节、门票价格过高降低了本地居民的旅游热情、景区门票收入的使用监督体系不完善。在制定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时,应考虑景区资源类型与等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游客心理、世界遗产的公益性等几个因素。从设置独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加强门票价格市场与调控的统一、针对本地居民消费品特征制定适合本地居民的门票策略、建立门票收入支出监控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改善我国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水平,...
关键词:
世界遗产 门票价格 公益性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游旺
社会表象是某一社会群体围绕着特定社会客体而建构起来的价值观、概念及实践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修订或重构。本文通过对开平碉楼世界遗产申报过程中的社区居民进行跟踪调查访谈发现,遗产申报为当地社会表象变化创造了社会互动、直接体验和媒介3种新异信息源,进而推动当地社区对碉楼的遗产价值重新认识。在申遗过程中,社区居民对碉楼的价值认知从"外观与功能"不断向"间接经济价值"、"直接经济价值"、"文化遗产价值"转向,重构了当地社区的社会表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