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16)
2023(16964)
2022(14086)
2021(13452)
2020(11420)
2019(26705)
2018(26587)
2017(51026)
2016(27554)
2015(31830)
2014(31758)
2013(31064)
2012(28619)
2011(25889)
2010(26412)
2009(24614)
2008(24632)
2007(22187)
2006(19540)
2005(17566)
作者
(78051)
(64947)
(64929)
(62315)
(41229)
(31127)
(29791)
(25435)
(24643)
(23422)
(22031)
(21938)
(20771)
(20522)
(20264)
(20077)
(19681)
(19103)
(18949)
(18763)
(16266)
(15998)
(15891)
(14928)
(14663)
(14629)
(14582)
(14571)
(13241)
(12798)
学科
(108914)
经济(108766)
管理(80874)
(74136)
(61110)
企业(61110)
方法(48469)
数学(42328)
数学方法(41760)
中国(33009)
(31447)
(30869)
(26061)
业经(24105)
(21207)
(21172)
贸易(21157)
地方(20756)
(20602)
农业(19711)
(19237)
银行(19205)
理论(19043)
(18838)
财务(18760)
财务管理(18711)
(18309)
企业财务(17683)
(17658)
金融(17653)
机构
大学(394624)
学院(390626)
(158196)
经济(154629)
管理(147746)
研究(128722)
理学(126036)
理学院(124603)
管理学(122226)
管理学院(121501)
中国(99279)
(83705)
(78425)
科学(76275)
(63926)
财经(60930)
(60693)
(60662)
中心(60390)
研究所(57198)
(55120)
业大(54903)
(53470)
北京(53205)
师范(52960)
经济学(48818)
(47936)
农业(47441)
(46788)
财经大学(45080)
基金
项目(252213)
科学(197900)
研究(189013)
基金(180698)
(156049)
国家(154714)
科学基金(132496)
社会(118703)
社会科(112199)
社会科学(112164)
(99143)
基金项目(94923)
教育(90218)
自然(83843)
(83538)
自然科(81829)
自然科学(81805)
自然科学基金(80291)
编号(78821)
资助(73775)
成果(66356)
重点(57233)
(56694)
课题(55330)
(53578)
(52813)
大学(49297)
创新(49242)
(49172)
教育部(49075)
期刊
(178180)
经济(178180)
研究(120112)
中国(83849)
(63348)
学报(58385)
管理(56403)
(55376)
教育(54784)
科学(53046)
大学(46310)
学学(42034)
(37561)
金融(37561)
农业(37275)
技术(36845)
财经(30894)
业经(28937)
经济研究(28250)
(26567)
问题(23762)
图书(21372)
(20093)
(20081)
理论(18894)
(18762)
技术经济(18630)
统计(18266)
商业(17433)
实践(16997)
共检索到599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德鑫  
本研究力图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探讨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历史演变的基本逻辑。研究发现:从历史观来看,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内外因结合催发下的产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从结构观来看,集权治理的政府控制逻辑一直贯穿始终,大学缺乏自主发展的内在土壤,市场的中介协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制定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矛盾冲突。在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上述矛盾冲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进了制度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需要进行从行政管控到价值中立的逻辑重构,保持在"管"和"办"中的独立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符琼霖  
荣誉教育是美国现代大学精英本科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探寻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梳理荣誉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可见荣誉教育发展是在宏观经济、国家战略与治理结构等制度环境的约束下,关键行动者遵循特定的选择路径,进而采取行动策略的结果。总体上,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历次发展呈现出以高校为主体的制度发展逻辑。分析荣誉教育的发展脉络,启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仅应当关注并推动深层次的教育体制变革,允许市场等多种力量作用的发挥,更要从根本上重视并培养高校的自主性,发挥关键人物在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江  杨志  
本文力图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作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和演进。结果发现:制度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加分政策的产生;高考加分政策产生后的路径依赖使高考加分政策得以持续存在;而外界重大政治经济原因导致的关键节点促使高考加分政策发生改进。要想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必须立足于制度层次而不是简单的政策文本层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双一流"建设可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具体内容。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具有"后发外生型"和"集中管理型"的特征,两种制度共同作用表现为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系的追赶和跨越式发展模式,两种制度约束导致在大学制度建设上表层目标与深层目标实现程度不同步,即出现所谓的"脱序"现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红艳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冯元  俞海宝  
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可分为渐进性(1949—1978年)、激进性(1979—2009年)、断裂性(2010—2016年)三个制度变迁阶段。这三阶段的特殊教育政策发展深受各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国家治理方式、社会政策理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分别呈现边缘—停滞、复苏—发展、提升—转型的阶段特征。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极强的路径依赖特点,政府主导与行政推动是其总体性发展所依赖的核心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民主化与改革深化等因素驱动下,其快速发展也受益于国际组织、国内残疾人组织、学者以及公众的政策倡导与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项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文化观念;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归因于组织固定之后的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组织变迁的动力来自政府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翟亚军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特色学科和支撑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其中主体学科是大学的基础,主干学科是大学的品牌,特色学科是大学的优势,支撑学科则预示了大学发展的潜力。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项仲平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开始了由"集结号"迈向"冲锋号"的全新历史阶段。"国际通行标准"建构了一流大学的"形","中国特色"则建构了一流大学的"神"。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着眼于最终建成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家德  胡海青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建国60年来,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经历了"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调控阶段和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征的市场调控阶段。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集权政治体制以及教育哲学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制度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政府对毕业生资源的理性选择;政策变迁的动力是政府的立法行为以及毕业生自主择业能力的提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崔乃文  
聚焦于知识与组织的互动,采用比较方法中的求同法进行多案例研究,提炼世界一流大学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的学术知识演变中存在专门化与综合化、基础性与应用性的冲突,由于对冲突的处理方式不同,世界一流大学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即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单层线性结构、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双层复合结构和美国创业型大学的网络弥散结构。而这三种类型的共同逻辑是通过组织创新来适应和推动学术知识的重大演变,这是世界一流大学生成的重要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伟  张茂聪  
通过选取我国6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省际政策文本,发现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典型的"工程化"建设、以学科建设思维为统领、改革与建设并驱等共性特征。此外,在建设投入力度、创新实施力度上高校间存有显著差异。基于建设文本的综合分析,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应着重在防范政策负效应,消融政策壁垒以及构建多元考评机制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