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563)
- 2022(1483)
- 2021(1496)
- 2020(1467)
- 2019(3334)
- 2018(3635)
- 2017(8159)
- 2016(4321)
- 2015(5143)
- 2014(5257)
- 2013(5570)
- 2012(5433)
- 2011(4987)
- 2010(5280)
- 2009(5297)
- 2008(5404)
- 2007(4940)
- 2006(4562)
- 2005(4328)
- 2004(3744)
- 学科
- 济(19926)
- 经济(19904)
- 管理(12569)
- 业(11245)
- 方法(9725)
- 数学(9130)
- 数学方法(9055)
- 中国(8308)
- 企(7789)
- 企业(7789)
- 制(6254)
- 贸(5687)
- 贸易(5683)
- 易(5617)
- 农(5574)
- 银(5426)
- 银行(5422)
- 财(5374)
- 行(5251)
- 税(4264)
- 融(3970)
- 金融(3970)
- 税收(3813)
- 收(3787)
- 体(3645)
- 法(3586)
- 制度(3375)
- 度(3375)
- 业经(3301)
- 出(3124)
- 机构
- 大学(73102)
- 学院(71755)
- 济(32750)
- 经济(32014)
- 管理(26226)
- 研究(23004)
- 理学(21647)
- 理学院(21434)
- 管理学(21173)
- 管理学院(21037)
- 中国(19840)
- 财(18228)
- 京(15943)
- 财经(14089)
- 经(12583)
- 科学(11903)
- 所(11898)
- 北京(10930)
- 经济学(10390)
- 财经大学(10345)
- 江(10325)
- 研究所(10212)
- 中心(9970)
- 经济学院(9524)
- 农(8607)
- 州(8560)
- 范(8510)
- 师范(8457)
- 业大(7989)
- 院(7932)
- 基金
- 项目(36302)
- 研究(28712)
- 科学(27501)
- 基金(25634)
- 家(21224)
- 国家(21054)
- 社会(17844)
- 科学基金(17036)
- 社会科(16946)
- 社会科学(16943)
- 基金项目(13396)
- 教育(12998)
- 省(12977)
- 编号(12606)
- 成果(11393)
- 划(11224)
- 资助(11190)
- 自然(9461)
- 自然科(9155)
- 自然科学(9150)
- 部(8971)
- 自然科学基金(8968)
- 课题(8313)
- 发(7870)
- 项目编号(7845)
- 教育部(7709)
- 重点(7697)
- 性(7671)
- 社科(7536)
- 人文(7514)
共检索到114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蕙林
一、概念专利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申请,经过审查,授予发明人在一定期限的一种独占权。取得专利权的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对该项发明享有制造、使用、销售其产品的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对专利的概念,可以从技术、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去认识:从技术方面理解,它是一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兆敏
今年九月四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进行了修订。修订案是对《专利法》实施七年多来的实践的总结,体现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修订案对《专利法》的很多条款进行了修改,其实质性的内容概括如下。 (一)扩大了授予专利法的范围原《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第五款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坤益
专利制度在国际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中国自太平天国以来一百多年间,许多革新者梦寐以求建立这个制度,都未能实现。在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推动下,中国专利法终于在1985年4月1日由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並颁布实施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已着手起草我国的专利法。先后调查研究了80多个国家的专利法,六次征集全国各地、各部门的意见,经过国务院、人大常委会反复审议,修改了24个草案,经过千锤百炼,才得到今天这个结果。专利法的制定经过了艰苦的历程。实施专利法,还需要做许多扎实、细致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下述内容: 1、制定各项实施法规。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环 赵珍 池仁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高于商品贸易。我国要抓住机遇发展服务贸易,首先必须实现服务贸易管理制度与WTO服务贸易规则接轨。本文从WTO服务贸易的一般规则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与之冲突之处,以及产生冲突的制度原因,并探讨了实现对接的途径。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对接平台 规则 冲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慧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专利领域的合作迅猛增长。在此背景下,对中新两国专利法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概括两国专利法的异同,着重对不同之处进行析评,为中国专利法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也为中新两国专利法的协调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锡祥
论台湾《专利法》的最新修正宋锡祥继著作权法、商标法修正后,台湾“立法院”于1993年11月19日三读通过了专利法修正案,并于今隼1月21日起付诸实施。此次大幅度全盘修正为历次之最,条文也由原来的130条增至139条,甚至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相关产业的竞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牟文富
本文就中国专利法演进的动因以及相关立法的知识供给状况做出解释。从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出台以后,中国专利法的初期发展以中国经济改革、建设市场经济制度这样的政策导向为基础,1992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改是最明显的表现,而2006年的修正草案则着眼于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具有司法导向的效果。在这样一个演进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激励理论对1985年至2000年专利法的发展具有相当的解释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和加入WTO的外部要求也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一个诱因。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专利法实践和满足中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的外部要求构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知识源泉。专利法的...
关键词:
专利法演进 激励理论 知识供给 外部要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詹映
正在进行的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的焦点与争议内容主要涉及:强化专利行政保护、扩大专利行政机关的职权;引入惩罚性赔偿;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即时生效。尽管中国当前专利保护不力,但强化专利行政保护并非解决问题的正途,扩大专利行政机关的保护职权将弊大于利。为解决"赔偿低"问题,有必要引入惩罚性赔偿,但同时也需防范其可能催生"专利流氓"等负面影响。修订草案明确规定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做出后即时生效,但这一修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值得怀疑,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或许是更为可行的解决之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千枝松
一、中国专利法修改的背景 近年来,关贸总协定在发达国家的强烈要求下,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干预。战后新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知识形态的财富大大增长。例如,美国1992年仅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对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印度专利法》于2005年1月生效。这项政策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对产品专利和工艺专利都予以认可,这与1970年法案的只为工艺专利提供保护相反。在与世贸组织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接轨的过程中,新《印度专利法》目的是对制药业的研发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使印度符合TRIPS的标准。因为原先的《专利法》不承认产品专利,这使得各公司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对知名品牌的产品使用逆向工程进行仿制。如果基于认为印度制药业的大部分研发活动都是逆向工程,新《专利法》实施后制药行业的研发支出预期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秋 余晨
当前,中国正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鼓励药品创新创造和推动仿制药生产,形成药品专利共治大格局已成为重要论题。新《专利法》确立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同时也确立了药品专利有效期补偿制度作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制度,充分体现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取向:确保创新药企、仿制药企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以及提高效率并避免资源浪费。新《专利法》中确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相关的专利权"范围有待明确、"异议期"和"等待期"仍存争议、首仿药的独占期制度不够完善、药品专利有效期限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在推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建议明确专利权范围、进一步完善专利信息公示、规范药品专利声明申报程序、合理设置化学药品的等待遏制期和完善首仿药的独占期制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友华 高卓锐
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公法改革的同时,为促进民事主体高效协同,专利法需要融合科技法的价值取向。专利法作为私法,其与科技法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状态。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私法路径中,应将“科技成果所有权”等科技法概念通过“专利权”等具有稳定内涵的私法概念予以衔接。借助专利法“以公开换取保护”的市场激励功能,通过许可、转让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流转与实施,进一步发挥专利法的私法功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具体规范上,通过职务发明制度的利益倾斜配置机制,衔接公法赋权改革理念;完善专利共有制度,使“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在专利权按份共有框架下实现权益合理分割;激发开放许可的私法功能,降低科技成果实施交易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