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2)
- 2023(5995)
- 2022(5568)
- 2021(5216)
- 2020(4909)
- 2019(11528)
- 2018(11764)
- 2017(24128)
- 2016(13492)
- 2015(15605)
- 2014(16057)
- 2013(16362)
- 2012(15772)
- 2011(14501)
- 2010(14779)
- 2009(14099)
- 2008(14492)
- 2007(13300)
- 2006(11650)
- 2005(10599)
- 学科
- 济(57981)
- 经济(57922)
- 业(35851)
- 管理(35583)
- 方法(29408)
- 企(27128)
- 企业(27128)
- 数学(26525)
- 数学方法(26321)
- 农(16759)
- 中国(16109)
- 财(15374)
- 贸(13816)
- 贸易(13812)
- 易(13458)
- 制(13180)
- 学(12657)
- 银(10660)
- 业经(10636)
- 银行(10622)
- 农业(10371)
- 行(10149)
- 地方(9909)
- 融(9379)
- 金融(9377)
- 和(9327)
- 务(8842)
- 财务(8827)
- 财务管理(8797)
- 体(8206)
- 机构
- 大学(209604)
- 学院(207780)
- 济(86484)
- 经济(84630)
- 管理(75912)
- 研究(71784)
- 理学(64592)
- 理学院(63832)
- 管理学(62798)
- 管理学院(62411)
- 中国(54398)
- 科学(45161)
- 京(44987)
- 财(41984)
- 农(41490)
- 所(39081)
- 研究所(35357)
- 业大(33700)
- 农业(33501)
- 财经(33234)
- 中心(32447)
- 江(31447)
- 经(29825)
- 北京(29019)
- 经济学(27089)
- 范(26386)
- 师范(26073)
- 州(25317)
- 经济学院(24788)
- 院(24565)
- 基金
- 项目(128497)
- 科学(97626)
- 研究(91117)
- 基金(90559)
- 家(80225)
- 国家(79581)
- 科学基金(64815)
- 社会(55222)
- 社会科(52206)
- 社会科学(52186)
- 省(50373)
- 基金项目(47947)
- 划(43302)
- 教育(42266)
- 自然(42220)
- 自然科(41147)
- 自然科学(41127)
- 自然科学基金(40377)
- 资助(38840)
- 编号(38129)
- 成果(32219)
- 重点(29477)
- 部(29284)
- 发(28288)
- 课题(26305)
- 创(25926)
- 科研(25237)
- 计划(25032)
- 创新(24404)
- 教育部(24214)
共检索到30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优化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政策研究"课题组 任兴洲 邵挺
我国地域辽阔且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蔬菜产地较为分散,这催生了蔬菜的多种零售模式。本文从分析我国蔬菜各种零售模式出发,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进一步优化蔬菜零售,稳定蔬菜销售价格,切实保障民生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蔬菜流通 零售方式 多样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玲 岳书铭
本文对蔬菜零售价格与食品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行对比,重点分析我国蔬菜价格的长期波动趋势和波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食品零售价格,我国蔬菜价格表现出变动快、波幅大及波动频繁的特征。供求失衡、自然灾害、成本上涨和货币供给增加是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实证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增加和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对蔬菜价格产生相对更大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方湖柳
基于2005年1月~2012年12月的蔬菜月度批发价差和零售价差数据,本文实证分析发现,蔬菜批发价差和零售价差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波动趋势,批发价差和零售价差的月度均值分别为0.09和2.76,标准差分别为13.6和11.1,零售价差均值明显高于批发价差均值,批发价差标准差则明显高于零售价差标准差;两者联动呈现出"非均衡零和博弈"的特点,零售环节处于主导地位。本文利用多项式分布滞后(PDL)模型估计发现,对于零售价差1个点的冲击,批发价差当月急剧反方向波动1.13个点,在此后的12个月内,分别有3个反弹时间段和3个回调时间段,其中,第5到第8个月是批发价差的核心反弹时间段,合计反弹幅度高达0.46...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随学超 周应恒
价格在上下游市场间传递迅速是市场运作效率的体现。本文以北京市场上的白菜、土豆和番茄为对象,对不同零售渠道下的蔬菜零售价格对上游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无论上游销地批发市场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农贸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和幅度都是一致的;而对于超市,当上游销地批发市场价格下降时,超市会推迟降价或减小降价幅度,使得超市购买者未能从上游价格下降中获得较完全的福利。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于保霞 刘政 邓春
运用供需理论、弹性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海南蔬菜零售价格长期偏高主要是受到海南蔬菜种植生产成本高、本地蔬菜生产能力不足、外部供给蔬菜批发环节多推高蔬菜价格、蔬菜零售终端环节加价幅度大以及消费者偏好、自然灾害及极端气候等原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提高菜农种菜积极性、增加本地蔬菜供给,构建合理的蔬菜流通渠道、降低流通费用,鼓励民间自运蔬菜入岛、在适当地点开设公益市场摊位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南蔬菜零售价格 经济学分析 流通渠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娜
大型连锁超市正在成为生鲜蔬菜的重要零售终端,商务部力推"农超对接"模式,希望借以解决蔬菜流通环节过多问题,然而实践具有明显的复杂性。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对以大型连锁超市为零售终端的渠道效率进行了分析及评价,认为此类渠道多处于非数据包络模型有效的状态;在大型连锁超市从批发市场组织生鲜蔬菜货源的情况下,供货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超对接"模式的相对效率较低。
关键词:
大型连锁超市 生鲜蔬菜 流通渠道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雪 傅泽田 常虹
对全国不同省份蔬菜生产的对称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对称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认为我国蔬菜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蔬菜生产的区域优势地区大多具备良好的市场区位条件 ,而且蔬菜生产的格局已经开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优势 ,提出以下建议 :1)蔬菜生产应该走规模化的道路 ;2 )要建立国内统一的蔬菜流通体系 ,确保蔬菜区际贸易的高效畅通 ;3)政府应制定区域优势互补的蔬菜产业政策 ;4 )各地要协调好蔬菜生产与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娜 张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超市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重要场所。文章利用对山东省烟台、潍坊、济宁、临沂四市510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生鲜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零售终端的净距离及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的偏好程度对消费者零售终端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认为蔬菜的三种零售终端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将长期并存,在对农产品零售终端进行布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距离的合理性,同时对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升级改造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冰清 马小荣
国际蔬菜市场近年来缺口较大,需求总量与市场供给量差额约500多万吨。蔬菜市场缺口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许多发达国家蔬菜自给不足,依据FAO资料计算所得,1961年德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蔬菜自给率分别为73.72%、74.72%、66.73%和99.48%,到2000年依次下降为27.79%、49.78%、44.27%和81.47%;二是国际市场上对多品种、多口味的绿色蔬菜的需求正稳步上升。我国的蔬菜贸易虽然在价格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但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对蔬菜自身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蔬菜贸易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惠田 马友强 崔秀红
时下北京市蔬菜进入供应旺季,但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仍较大,蔬菜价格备受各界人士关注。为此,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近日对蔬菜的生产、批发、零售三个环节做跟踪调查,了解各个环节的价格形成和变动情况,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平抑物价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连英 郭锦墉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验证了蔬菜流通渠道零批信任与承诺对零售商行为的影响及其对零售商的合作绩效影响。结果显示,蔬菜流通渠道零批信任与承诺会影响零售商在双方渠道关系中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对于零售商的合作绩效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蔬菜流通渠道零批合作与相互依赖对零售商合作绩效的影响存在不同;与假设并不完全相同,蔬菜流通渠道零批合作对于合作绩效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蔬菜流通渠道零批相互依赖越大将越不利于零售商合作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流通渠道 信任 承诺 关系行为 合作绩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连英 郑鹏
本文基于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视角,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建立了蔬菜营销渠道合作模型,并以南昌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渠道信任通过其对渠道合作两种主要威胁的影响来支持合作,即贪心和害怕。研究还发现,蔬菜渠道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才是合作的先决条件,蔬菜营销渠道合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渠道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关键词:
蔬菜 营销渠道 合作 博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连英 郭锦墉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验证了蔬菜流通渠道零批信任与承诺对零售商行为的影响及其对零售商的合作绩效影响。结果显示,蔬菜流通渠道零批信任与承诺会影响零售商在双方渠道关系中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对于零售商的合作绩效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蔬菜流通渠道零批合作与相互依赖对零售商合作绩效的影响存在不同;与假设并不完全相同,蔬菜流通渠道零批合作对于合作绩效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蔬菜流通渠道零批相互依赖越大将越不利于零售商合作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流通渠道 信任 承诺 关系行为 合作绩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琳琪 陈源泉
利用能值理论和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北京郊区农户常规种植、企业常规种植和企业有机种植3种大棚蔬菜的生态经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能值评价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能值年总投入为6.81×10~(16)sej/hm~2,低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1.19×10~(17)sej/hm~2)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8.53×10~(16)sej/hm~2);能值投资率为44.20,分别是农户常规种植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的2.41和3.81;环境负载率为2.14,低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3.76)与企业常规种植模式(6.29);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8,高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的0.28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的0.19。在经济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的利润(1.45×10~6元/hm~2)高于农户常规种植模式(3.34×10~5元/hm~2)和企业常规种植模式(负利润)。综合能值与经济2个方面,企业有机种植模式是京郊大棚蔬菜的3种模式中生态经济可持续性最优的模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艳艳
国家的出口竞争力直接影响其能否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决定着竞争收益的获取乃至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2001—2013年5种蔬菜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分析,找出5种蔬菜产品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强度,并把中国与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4大蔬菜出口国的主要蔬菜产品出口指标进行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中国5种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潜力,但整体水平相对不高。基于此,借助波特钻石模型,进一步剖析了中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增强中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中国蔬菜产业 国际竞争力 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