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8)
- 2023(8319)
- 2022(7173)
- 2021(6970)
- 2020(5749)
- 2019(13362)
- 2018(13140)
- 2017(25327)
- 2016(14038)
- 2015(15761)
- 2014(15830)
- 2013(16201)
- 2012(15658)
- 2011(14515)
- 2010(14724)
- 2009(14096)
- 2008(13916)
- 2007(12634)
- 2006(11461)
- 2005(10497)
- 学科
- 济(68603)
- 经济(68559)
- 农(50089)
- 业(43199)
- 农业(33195)
- 管理(27485)
- 方法(23731)
- 数学(21690)
- 数学方法(21538)
- 中国(20670)
- 企(20132)
- 企业(20132)
- 业经(20030)
- 地方(17543)
- 制(15108)
- 财(12714)
- 农业经济(12509)
- 贸(12344)
- 贸易(12336)
- 发(12259)
- 易(12021)
- 学(11759)
- 银(11009)
- 银行(10982)
- 体(10784)
- 行(10674)
- 产业(10383)
- 发展(10001)
- 展(9993)
- 融(9766)
- 机构
- 学院(210970)
- 大学(205476)
- 济(94468)
- 经济(92726)
- 研究(79563)
- 管理(77073)
- 理学(66039)
- 理学院(65298)
- 管理学(64278)
- 管理学院(63912)
- 中国(62168)
- 农(59567)
- 科学(47887)
- 农业(45602)
- 京(43870)
- 所(41850)
- 财(40661)
- 业大(38957)
- 研究所(37833)
- 中心(36568)
- 江(32362)
- 财经(31551)
- 经(28537)
- 经济学(28090)
- 北京(27860)
- 农业大学(27714)
- 范(27603)
- 师范(27324)
- 院(27227)
- 州(25871)
- 基金
- 项目(135835)
- 科学(105169)
- 研究(100892)
- 基金(96285)
- 家(85072)
- 国家(84249)
- 科学基金(69411)
- 社会(64542)
- 社会科(60768)
- 社会科学(60753)
- 省(54904)
- 基金项目(51569)
- 划(45342)
- 教育(43059)
- 自然(42186)
- 编号(42141)
- 自然科(41050)
- 自然科学(41039)
- 自然科学基金(40311)
- 资助(38514)
- 成果(33966)
- 农(33764)
- 发(33706)
- 重点(31040)
- 部(30444)
- 课题(28846)
- 创(27877)
- 发展(27330)
- 展(26946)
- 国家社会(26749)
- 期刊
- 济(114945)
- 经济(114945)
- 农(65162)
- 研究(64334)
- 中国(44584)
- 农业(44282)
- 学报(36557)
- 科学(33949)
- 大学(27874)
- 财(26858)
- 学学(26760)
- 业经(25744)
- 融(24956)
- 金融(24956)
- 管理(23865)
- 业(20635)
- 问题(17402)
- 教育(17238)
- 技术(16426)
- 经济研究(16412)
- 农业经济(15256)
- 财经(15200)
- 农村(14742)
- 村(14742)
- 经(13252)
- 世界(12752)
- 版(12627)
- 经济问题(12349)
- 贸(11758)
- 技术经济(11127)
共检索到329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祖珈 姚梅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六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广大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引来了农村的巨变。今后,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调整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经济结构,已成为彻底改变我国农村贫穷面貌,实现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性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昌桂
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农村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开始趋向协调,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牵动作用大大增强。在1979年以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基本处于单一经济的状况。1978年我国农业占农村各产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祁京梅
对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产业结构的预测与分析祁京梅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从目前到2000年和2010年,我国经济将从水平较低的发展阶段跃入较高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经济侧重点和产业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祁京梅
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产业结构的预测与分析国家信息中心祁京梅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具有愈益重要的意义,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从目前到2000年和2010年,我国经济将从水平较低的发展阶段跃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黎明 刘彦志
论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流通产业结构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协整分析,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变化与我国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对31个省市地区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流通产业对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尽相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俊花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心问题和集中表现是结构的转变。不仅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经营结构,而且包括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土地使用结构、就业结构等等。其中产业结构是最重要的内容。因为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资源的转移和重组,进而表现为产业的重构。因此,本...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梅
我国不同类型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表现出多种特点,可以总结出多种典型模式。发达地区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与城市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配套与对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体系。欠发达地区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特殊类型地区是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特殊资源、发挥特色优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袁礼 王林辉
现有文献关注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却忽视了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非对称效应。利用我国1978-2012年三次产业数据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估算我国三次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测算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并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非对称性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的资本与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均小于1,技术进步大体上表现为相对劳动增进形态。中性技术进步通过直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影响产业增加值,进而改变产业结构;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则通过影响要素报酬,诱使要素重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章艳秋
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回流”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而人口现象背后本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本文着重从产业结构高级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生产要素高端化三个维度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三个命题,同时利用2000~2019年西部12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显著负相关,但将二、三产业独立检验后发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提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促进作用;(2)伴随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人口与产业空间分布协调度均有所改善,资源配置合理化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呈正向作用;(3)西部地区资本边际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纵向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区域人口流动分层效应显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流出与高年龄、低技能劳动力回流并存。基于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保持足够定力夯实西部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切实强化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的支撑;(2)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等问题,不断优化人口结构;(3)做好人力资本、科技教育等社会环境培塑,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顾永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最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乡改革将交错进行,农村将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为了探索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对农村金融工作的新要求,最近市分行组织各区、县行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对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贷变化预测如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柴彭颐
本文从改革开发以来浙江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对今后25年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及劳动力分布态势进行测算,分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结合浙江农村实际,借鉴国际上不同类型国家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情况,提出调整浙江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及其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锐 项海容
本文运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 ,采用GARCH( 1 ,1 )模型 ,对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水平 ,但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最主要的途径是稳步提高其收入水平 ;同时 ,也不可忽视暂时性收入的作用 ,适时将暂时性收入转化为持久性收入也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云
人口所从事产业的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把握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变迁状况以及作用因素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所从事产业的结构变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人口所从事产业的结构 变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古宏玲
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广大农村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农、工、商、建、运、服多业并举、交叉迭进的产业结构。随着农产品告别短缺,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总量矛盾基本缓解,结构升级问题再次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谓结构升级,就是从经济现有的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君
经济增长是减贫的有效途径,但收入分配不公又会抑制经济增长减贫效果,实现益贫式增长的关键是要有突出的益贫产业。文章通过贵、桂、川、渝四个省(区市)2000—2013年农村贫困率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发现贵州第三产业结构比重变化与贫困的变化成负相关关系;广西第一产业结构比重贫困率成负相关;四川、重庆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与贫困率变化都成负相关关系,但第一产业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要大。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产业结构 减贫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