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4)
- 2023(16525)
- 2022(14616)
- 2021(13683)
- 2020(11825)
- 2019(27601)
- 2018(27641)
- 2017(53765)
- 2016(29290)
- 2015(33591)
- 2014(33840)
- 2013(33465)
- 2012(30882)
- 2011(27884)
- 2010(27940)
- 2009(25742)
- 2008(25556)
- 2007(22699)
- 2006(19704)
- 2005(17284)
- 学科
- 济(119118)
- 经济(118977)
- 管理(84333)
- 业(81178)
- 企(66118)
- 企业(66118)
- 方法(57954)
- 数学(50981)
- 数学方法(50316)
- 财(32721)
- 农(32531)
- 中国(31064)
- 学(25599)
- 业经(24677)
- 贸(22391)
- 贸易(22383)
- 制(22344)
- 地方(22044)
- 易(21753)
- 农业(21632)
- 务(19342)
- 财务(19258)
- 财务管理(19208)
- 理论(18974)
- 银(18583)
- 银行(18518)
- 和(18430)
- 企业财务(18139)
- 技术(18063)
- 行(17597)
- 机构
- 大学(425954)
- 学院(424517)
- 济(168015)
- 管理(167182)
- 经济(164306)
- 理学(145007)
- 理学院(143407)
- 管理学(140722)
- 管理学院(139976)
- 研究(139274)
- 中国(103043)
- 京(90452)
- 科学(88631)
- 财(78211)
- 农(72080)
- 所(71002)
- 业大(66153)
- 研究所(64878)
- 中心(63691)
- 财经(63039)
- 江(61119)
- 经(57159)
- 北京(57154)
- 农业(57036)
- 范(55229)
- 师范(54643)
- 经济学(50494)
- 院(50208)
- 州(49733)
- 财经大学(46865)
- 基金
- 项目(288568)
- 科学(224627)
- 基金(207616)
- 研究(207476)
- 家(182283)
- 国家(180593)
- 科学基金(153573)
- 社会(128149)
- 社会科(121293)
- 社会科学(121258)
- 省(113376)
- 基金项目(110552)
- 自然(101795)
- 自然科(99372)
- 自然科学(99341)
- 自然科学基金(97539)
- 教育(96061)
- 划(95619)
- 资助(86679)
- 编号(85464)
- 成果(69319)
- 重点(64422)
- 部(63454)
- 发(60842)
- 创(59309)
- 课题(58466)
- 科研(55890)
- 创新(55374)
- 教育部(53891)
- 大学(53757)
- 期刊
- 济(179057)
- 经济(179057)
- 研究(120632)
- 中国(74132)
- 学报(70740)
- 农(64579)
- 科学(63068)
- 财(59925)
- 管理(59056)
- 大学(52621)
- 学学(49671)
- 农业(44478)
- 教育(44303)
- 技术(37196)
- 融(34071)
- 金融(34071)
- 财经(30283)
- 业经(29875)
- 经济研究(28709)
- 经(25807)
- 问题(24198)
- 业(23068)
- 图书(21582)
- 技术经济(20865)
- 理论(20784)
- 版(20374)
- 科技(20210)
- 统计(20028)
- 商业(19421)
- 实践(18998)
共检索到60695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顺英
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不同住房销售单价等基本数据出发,应用住房单价月收入比计算与分析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差距,探讨了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社会差距以及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情况,提出了提升我国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住房单价月收入比 支付能力 收入差距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冰 刘洪玉
本文利用1999年3月到2002年10月北京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微观数据,应用平行数据模型,研究了不同收入家庭申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时,贷款利率、房价收入比和家庭收入特征属性对其贷款价值比率(LTV)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贷款利率和房价收入比对购房家庭选择贷款价值比率,分别有显著的逆向和正向效应;与房价收入比相比,贷款利率的变化对家庭贷款需求的影响更大;贷款利率和房价收入比对不同收入家庭贷款价值比率选择的影响无差异,但在房价收入比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居民家庭选择的贷款价值比率会相应提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照旭
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全面收费,引起各界关注,特别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一问题又显突出。以往对高等教育经济负担的研究多是以人均收入与高等教育花费作为比较,本文提出应该以家庭存款作为学生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本文设定以高等教育花费是否占到存款的50%为是否有负担的界限,设计并计算出了表示整个社会家庭高等教育支付能力不均等水平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基尼系数,表示整个社会高等教育经济负担总水平的高等教育经济负担总量系数以及表示整个社会家庭高等教育经济负担不均等水平的高等教育经济负担基尼系数。计算显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济负担的总量较大,且在城镇内部这种负担分布的不均等程度远大于农村内...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负担 支付能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慧 李景国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关键词:
城镇居民家庭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裘晓雯
本文基于地位寻求视角,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位寻求是通过人类本能特征和工具主义产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居民为提高自己地位而寻求更高的收入,增加储蓄,通过个人财富水平提升进而提升社会地位,由此降低了家庭消费规模。实证分析也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居民住房需求增加必然会导致居民为购买住房或者更换住房而增加储蓄,降低当前的家庭消费,实证分析表明住房需求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与家庭消费规模呈正相关关系,物价波动、储蓄与家庭消费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耿媛元 刘洪玉
当前我国住宅市场的供给结构逐渐形成三个层次:面向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和面向其他较高收入家庭的市场价商品住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出发点是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具有住房支付能力。本文将系统地讨论住房支付能力的含义、度量指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栾贵勤 周雯瑜 冀伟
面对高涨的房价,一些城市的中等收入居民既无足够的支付能力也不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否定国际惯用房价收入比4~6的合理取值范围,分析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房价收入比取值范围。同时对现行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修正和改进,以反映中等收入城市居民真实的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赞 易成栋 张慧
长期以来,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一直是我国住房政策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是,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测度一直是理论和实证的难点,特别是家庭收入差异以及住房质量差距的加剧又增加了住房可支付能力测定的难度。应用新的"剩余收入法"通过一个家庭购买一个"基准住房"总价格,并根据信贷政策测算了基本住房所需的融资成本,再测算基本的非住房消费,得到最低预算收入,并和真实收入比较来评估北京市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还比较了已购房改公房家庭和首次购房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北京不同收入群体住房可支付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中低收入家庭存在购买能力不足,拥有房改公房能提高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对提高中低收入家庭...
关键词:
住房可支付能力 剩余收入法 北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邢大伟 唐婷
本文借助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研究不同收入组农村家庭住房资产和生产性固定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对总消费而言还是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而言,低等和高等收入家庭的收入消费弹性比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消费弹性大,其中低等收入家庭收入消费弹性系数最大。不管家庭处于何种收入区间,家庭收入消费弹性均大于家庭资产消费弹性。家庭资产对于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均不显著,且大部分情况下为负效应。收入水平在1-3万、大于等于10万元家庭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对总消费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家庭收入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基于家庭收入的保障性住房标准研究"课题组 朱建平 王婷婷 刘晶
保障性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使保障性住房充分发挥作用,其准入标准的确定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大都以人均收入作为参考指标,本文旨在测算并确立以家庭收入为参考指标的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由于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故以厦门为例考察基于家庭收入的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根据抽样调查的分组数据界定"中低收入组",通过正态分布与均匀分布的转换,利用格点映射法,找出覆盖面为40%的收入上限值,即为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标准。基于此标准,结合"按年人均收入限值"这一指标,将家庭组别按人口细分,划分出针对不同家庭规模的参考准入标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琳 丁烈云 谭建辉 周耀旭 吴开泽
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广州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普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问卷调查、入户访问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应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度的数据挖掘,获得了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状况与需求特征的清晰认识,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低收入家庭 住房现状 住房需求 住房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瞿富强 颜伟 刘庆华
产权份额的科学合理确定是共有产权住房能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有产权住房模式作为住房保障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实现了住房保障对象覆盖面的扩大,为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提供了思路,而且能够最终实现住房所有的美好愿景。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产权份额确定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以及购买共有产权住房的产权比例,同时对政府能够承受的最大产权份额进行测算,最后以江苏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产权份额比例分配,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制定共有产权住房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实现共有产权住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凤玉 马立军
住房保障对象准入标准的确定一直是保障性住房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关键环节。以保定市抽样调查样本为基础,从家庭收入的角度研究准入标准测算方法。利用统计中格点搜索法,确定"中低收入组"家庭的年人均收入上限值,结合不同覆盖率目标确定住房保障对象中各细分家庭的收入标准。
关键词:
住房保障对象 家庭收入标准 格点映射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清勇
研究目的:比较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辨析二者的关系及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研究目的:文献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指数都是衡量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二者各有长处。研究结论:在可以获得数据的情况下,把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指数都计算出来,对二者的变动态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获得对住房支付能力、住房市场运行态势的比较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房价收入比 住房支付能力指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肇宇 刘树枫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措施。自2008年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步伐大大加快,但与保障性住房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本文以经济适用房为例,通过使用经居民剩余收入比调整后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的方法来分析计算我国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经济适用房的需求状况,之后再与近年来的经济适用房供给数量做比较,求得供求缺口比例,基于此来说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较大的供求失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剩余收入比 住房可支付性指数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