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43)
2023(18839)
2022(15818)
2021(14786)
2020(12181)
2019(28064)
2018(27973)
2017(54324)
2016(29439)
2015(33251)
2014(33300)
2013(32794)
2012(29859)
2011(26956)
2010(27103)
2009(24982)
2008(24330)
2007(21825)
2006(19499)
2005(17069)
作者
(86164)
(71983)
(71340)
(68018)
(45272)
(34579)
(32325)
(28422)
(27247)
(25494)
(24255)
(24115)
(22652)
(22633)
(21999)
(21935)
(21458)
(21263)
(20653)
(20431)
(17914)
(17843)
(17509)
(16531)
(16319)
(16062)
(15966)
(15776)
(14640)
(14258)
学科
(122295)
经济(122157)
(85135)
管理(80842)
(62306)
企业(62306)
方法(53505)
(51104)
数学(47115)
数学方法(46548)
中国(34617)
农业(33676)
业经(30103)
(29238)
地方(25538)
(24438)
(24271)
(22380)
贸易(22367)
(21713)
(19440)
银行(19386)
(18555)
(18285)
金融(18280)
技术(18222)
理论(18192)
环境(17920)
(17315)
财务(17236)
机构
学院(424914)
大学(423120)
(171815)
经济(168150)
管理(166218)
理学(144067)
理学院(142484)
研究(142297)
管理学(139908)
管理学院(139149)
中国(107469)
(89637)
科学(87985)
(83296)
(78188)
(71590)
业大(67947)
中心(65446)
研究所(65069)
农业(64302)
财经(62949)
(62458)
(57332)
北京(56159)
(55729)
师范(55209)
经济学(51315)
(51031)
(50406)
财经大学(46642)
基金
项目(289348)
科学(227002)
研究(211782)
基金(209149)
(182861)
国家(181314)
科学基金(155063)
社会(133439)
社会科(126086)
社会科学(126050)
(113160)
基金项目(111101)
自然(100428)
自然科(98070)
自然科学(98043)
教育(96900)
自然科学基金(96264)
(94981)
编号(87616)
资助(85443)
成果(70355)
重点(64706)
(63918)
(62649)
(59671)
课题(59670)
创新(55702)
科研(55208)
国家社会(54754)
教育部(54395)
期刊
(191415)
经济(191415)
研究(123564)
(81534)
中国(79527)
学报(69250)
科学(63509)
管理(58841)
(57232)
农业(55026)
大学(53059)
学学(50340)
教育(44528)
(40854)
金融(40854)
技术(36524)
业经(35882)
财经(30478)
经济研究(28911)
问题(26864)
(26760)
(26033)
(21375)
理论(20560)
技术经济(20276)
科技(20162)
图书(19743)
商业(19239)
现代(19089)
实践(18672)
共检索到621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燕  
结合针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民城镇化的调研经验,以农民父子两代家庭为分析单位,从农民家庭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构建农民家庭城镇化的分析框架,发现农民距离全国劳动力市场的远近和本地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差异,以及农民就近城市化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城镇化路径——东部地区建立在区域工业化基础上的同步城镇化和中西部地区建立在外地工业化基础上的渐进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以不同类型农民所拥有的资本类型为切入点,分析不同路径城镇化的人群特征及其可持续性水平,找寻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具体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分为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群体为主的主动城镇化和以被征地农民群体为主的被动城镇化,不同群体的城镇化可持续性存在差异。"产业—城镇"协调发展是同时解决两种途径农民城镇化的关键。除了安居和乐业并重外,可持续性城镇化提升的制度供给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考虑代际差异、提升综合资本等方面考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丽红  刘桂峰  
农民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参与主体,其参与意愿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全市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为深入了解京郊农民对城镇化的意愿,作者借助北京市农村改革与发展观察点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针对京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流转、转移就业、农转非和上楼居住等关键问题开展农民城镇化意愿调研。本文重点针对京郊城镇化进程中农转非和上楼居住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推进京郊农村城镇化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西部城镇化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西部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邑。西部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西部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从宏观上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积极的正面效应;在政策措施不科学的情况下,西部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又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因而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推进合理的城镇化,从而实现西部农民收入的增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轶  詹鹏  姜竹  
本文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实施扩大就业"课题组于2008年和2015年对北京地区失地农民的连续调查数据,分析了失地农民与未失地居民(城镇居民和未失地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根据Cotton分解分析了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研究发现,失地农民与未失地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2008~2015年之间有所扩大;2015年城镇居民和未失地农民的个人平均收入分别比失地农民高出112%和50%;控制了一些可解释特征以后,其差距分别下降到23%和15%;按照Cotton分解的结果,特征差异(可解释部分差异)也达到60%左右,表明大部分差异都可以被解释。从就业者的分布趋势来看,失地农民逐渐分布于收入较低但相对稳定的行业中,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较弱。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仍需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淑梅  危兆麟  
对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学术界对此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很多的建设性建议与措施。其中,主要的观点是:农民利益保护论,城乡统筹发展论,结构调整论,就业优先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论和城镇化推进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分析认为城镇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在我国框架下,还可以大力促进我国GDP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文涛  周新建  
文章构建VAR模型,运用模型稳定性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对我国1993~2012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尤其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关大宇  
本文首先对我国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这两个变量建立Panel Data模型。并根据Panel Data模型的协整理论确立二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此建立反映短期非均衡关系的Panel Data误差修正模型,对长期和短期模型中的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进行了比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鹏飞  彭虎锋  
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影响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99—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变截距模型分析了城镇化的进程对于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所存在的区域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但是这种带动作用具有较大区域性差异。具体而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最大,东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后。因此,城镇化的推动政策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采取差异化的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孔祥智  王志强  
当前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补偿标准低,并且大部分农民只得到部分补偿;当前实行的货币安置方式实际上等于不安置;征地工作缺乏透明度,农民没有知情权,更没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对现行土地征用和补偿制度进行改革,要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通过修改相关法律使其物权化;严格执行公益性建设用地国家征用制度,缩小征地范围;全面建立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取得制度;彻底改革征地补偿费用计算和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燕  刘维俭  马建富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必须依赖职业教育来提升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当前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政府的职责没有落实,农村职教协同发展的机制失灵;农民培训不接地气,教学缺乏灵活针对性;农民缺乏接受培训的意愿,人力资本提升的自觉性有待提高。要顺利实现留守农民人力资本的大幅度提升,在农村职教组织上,要坚持稳定与协调并举,统筹多方力量与资源,形成培训合力;在农村职教内容上,要坚持丰富与先进并举,助推农民"洗脚"与"洗脑"并进;在农村职教阵地上,要坚持多样与灵活并举,全面考虑留守农民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农村职教实效上,要坚持监督与考核并举,科学、有效地保证留守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俊杰  
目前,我国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还存在着参与度低、效果不佳等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首先要关注农民观念和文化教育问题,要充分发挥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的自组织性,吸引大学生投身到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中来。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研究要坚持以产业研究为底色,应在宏观基础上细化,并将新型农民教育与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结合起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洪哲  万云蕾  
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城镇化的发展会带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需要分析城镇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及程度。本文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农民收入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城镇化水平、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以及财政农业支出作为变量,分析各因素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城镇化协同发展对策,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宏岳  
着力解决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问题,以及城乡人口比例严重失调问题,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剖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几种典型模式同时,对加快城村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晶  
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何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促进农民增收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农民增收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通过对2006年至2011年河南省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