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9)
- 2023(9958)
- 2022(8719)
- 2021(8165)
- 2020(7281)
- 2019(17009)
- 2018(17170)
- 2017(34565)
- 2016(19030)
- 2015(21910)
- 2014(22331)
- 2013(22428)
- 2012(21188)
- 2011(19356)
- 2010(19852)
- 2009(19222)
- 2008(19651)
- 2007(18293)
- 2006(16298)
- 2005(15147)
- 学科
- 济(81544)
- 经济(81419)
- 管理(63564)
- 业(61018)
- 企(51304)
- 企业(51304)
- 方法(37651)
- 数学(32849)
- 数学方法(32608)
- 财(28750)
- 制(23265)
- 农(22473)
- 中国(22351)
- 务(18787)
- 财务(18751)
- 财务管理(18704)
- 企业财务(17821)
- 业经(17514)
- 学(15879)
- 贸(15731)
- 贸易(15722)
- 体(15487)
- 易(15285)
- 银(15207)
- 银行(15180)
- 地方(14467)
- 行(14407)
- 农业(14132)
- 融(13707)
- 金融(13702)
- 机构
- 大学(293256)
- 学院(290140)
- 济(122342)
- 经济(119715)
- 管理(109961)
- 研究(94875)
- 理学(93135)
- 理学院(92124)
- 管理学(90802)
- 管理学院(90248)
- 中国(75235)
- 财(64363)
- 京(62440)
- 科学(55302)
- 财经(49842)
- 所(48794)
- 江(45482)
- 农(45243)
- 经(44853)
- 中心(43944)
- 研究所(43198)
- 北京(40057)
- 业大(39470)
- 经济学(38188)
- 范(37414)
- 师范(37108)
- 财经大学(36708)
- 州(36259)
- 农业(35384)
- 经济学院(34527)
- 基金
- 项目(175375)
- 科学(137415)
- 研究(130392)
- 基金(127268)
- 家(108919)
- 国家(107988)
- 科学基金(92089)
- 社会(83055)
- 社会科(78660)
- 社会科学(78636)
- 基金项目(67550)
- 省(67280)
- 教育(60777)
- 自然(57989)
- 划(57199)
- 自然科(56518)
- 自然科学(56499)
- 自然科学基金(55529)
- 编号(53898)
- 资助(52820)
- 成果(46234)
- 部(40874)
- 重点(39370)
- 课题(37192)
- 发(36895)
- 制(36626)
- 创(35790)
- 教育部(35346)
- 性(34538)
- 人文(34267)
共检索到447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贻芬
退市机制失灵是我国证券市场上资源配置低效的主要原因。面对退市机制建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大股东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滥用现象,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降低退市成本和监管成本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市机制 股权滥用 监管 博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念念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标志。退市机制虽然已在中国实施 ,但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 :细化退市标准 ,建立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建立股本保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炳
一、引言近年来,“郑百文”事件以及PT水仙、PT农商社等一些上市公司的连年巨额亏损现象,使得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立法的完善问题。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在具体操作中应有一套程序性规范,不能过于简单、草率,完善退市缓冲机制对上市公司及整个资本市场意义重大。所谓的缓冲机制,就是指在上市公司出现应当退市的情形时,应采取一些措施,使其平稳地退出市场,以缓解其骤然退市的负面效应,以避免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妍妍 刘峥 周倪波
本文从价值效应、绩效效应和治理效应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整体效应。价值效应体现为公司主动退市后,其换股和收购溢价以及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均有所提升;绩效效应体现为退市存续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治理效应体现为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实现了整体上市、产业链整合和管控机制的强化。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初见成效,但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业绩不稳定和大股东侵占行为等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跃文
上市公司"退市难"是我国股市的特有现象,不仅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而且长期未能得到解决。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剖析"退市难"的深层次原因,证明"退市难"符合我国经济制度的一般演化逻辑;退市制度的供需结构以及制度本身的关联性特征决定了"退市难"难以被轻易解决。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单兵突进式的退市制度改革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且面临巨大阻力。只有采取完善多层次股票市场与退市制度改革相结合的"分层之路",为上市公司创造梯度退市和转板机会,才是解决"退市难"问题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退市难 上市公司 股市 退市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妍妍
本文以2001~2015年退市的43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退市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股权流通性和职位合一四个因素对上市公司退市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现行退市制度的实施未能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关键词:
上市公司退市 影响因素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敏伶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退市制度过于宽松,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可以轻易的规避退市风险,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作用。201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增加了多项退市指标,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掀开了新的帷幕。本文结合ST南化的具体案例,就其两次扭亏为盈规避退市的行为中政府补贴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新的退市制度对利用政府补贴实现营业外收益的会计手段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冯芸 刘艳琴
文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好坏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对其是否能争取到保留上市资格的机会并无显著影响,撤销特别处理后的公司也普遍出现业绩下滑。这说明上市公司对自身质量改进缺少足够的关注,最终导致退市制度所应产生的正面效应长期弱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荣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退市现状的分析,认为建立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已不能回避。因此,我国已于2001年12月5日发布了新的退市办法,取消了Pt制度,这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退市机制 股票 证券市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胜 宋福铁
文章基于证监会与地方政府目标分离以及证监会长(短)期目标分离视角,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退市制度与上市公司质量关系。结果表明:证监会以短期市场波动最小为目标,维持既有不太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最优策略,但对地方政府和投机者产生不当激励;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增进投资者保护为目标,制订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最优策略,不当激励消失,但在劣质股票数量较多情况下市场波动急剧降低;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可消除不当激励,制订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退居次优策略,市场波动稳步降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逐步提高;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退市制度 净资产收益率 市场波动 博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云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是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众多规模大、效益好的公司千方百计地寻求上市却未能如愿的同时,有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却因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长期业绩不佳,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等诸多原因而退市。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31家退市公司为例,分析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从多个方面提出管理对策,以防范和控制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退市法律 退市风险 管理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可果 姚海鑫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不完善的退市机制,使得基于"保牌"和"借壳上市"为目的的非市场化并购重组盛行,从而导致资本市场出现大量的"不死鸟",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严重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极大地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效率。该文通过剖析我国资本市场"不死鸟"的典型案例,分析其特征及形成原因、影响,提出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良性资产重组和退市等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匡东海 严荣荣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历十余年的时间,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间仍存在诸多问题。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得到了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业绩操纵有些是因大股东和经理人为着各自的私利通过发布虚假信息,达到哄抬本公司股票市价以获得更多投资利益,或为提高公司筹资能力而故意造成。靳明在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忠祥
一、引言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财务报表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怀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使股权投资者和债权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会影响两者间相互信任的程度,从而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社会成本,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报告就成为企业内部向外部传递信息的唯一媒介,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长新
本文从上市公司退市的批准权限、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等方面研究了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规定 ,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及其缺陷 ,提出借鉴境外证券市场经验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公司退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