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6)
- 2023(8209)
- 2022(6982)
- 2021(6317)
- 2020(5189)
- 2019(11976)
- 2018(12003)
- 2017(23919)
- 2016(12884)
- 2015(14856)
- 2014(14799)
- 2013(15029)
- 2012(14501)
- 2011(13281)
- 2010(13800)
- 2009(12979)
- 2008(13211)
- 2007(12028)
- 2006(11207)
- 2005(10608)
- 学科
- 济(61822)
- 经济(61755)
- 业(41272)
- 管理(39088)
- 企(33231)
- 企业(33231)
- 中国(21682)
- 方法(21611)
- 财(19169)
- 数学(18955)
- 数学方法(18849)
- 地方(17879)
- 农(17037)
- 制(14900)
- 业经(14197)
- 银(13449)
- 银行(13434)
- 务(13159)
- 财务(13142)
- 财务管理(13111)
- 行(12921)
- 企业财务(12656)
- 融(12226)
- 金融(12226)
- 农业(11471)
- 贸(10790)
- 贸易(10773)
- 学(10571)
- 发(10490)
- 易(10389)
- 机构
- 学院(194158)
- 大学(192556)
- 济(82832)
- 经济(81034)
- 管理(70983)
- 研究(69979)
- 理学(58818)
- 理学院(58113)
- 中国(57749)
- 管理学(57339)
- 管理学院(56965)
- 财(44449)
- 京(42465)
- 科学(40522)
- 所(36618)
- 财经(33561)
- 研究所(32221)
- 中心(31319)
- 江(30896)
- 经(30230)
- 农(29965)
- 北京(28303)
- 范(26255)
- 师范(25996)
- 州(25256)
- 院(25096)
- 经济学(25036)
- 财经大学(24700)
- 业大(24321)
- 农业(23059)
- 基金
- 项目(112970)
- 科学(88515)
- 研究(85078)
- 基金(80343)
- 家(69109)
- 国家(68475)
- 科学基金(57804)
- 社会(53391)
- 社会科(50639)
- 社会科学(50630)
- 省(44111)
- 基金项目(42343)
- 教育(38250)
- 划(37484)
- 自然(35776)
- 编号(35257)
- 自然科(34759)
- 自然科学(34750)
- 自然科学基金(34122)
- 资助(33308)
- 成果(30219)
- 发(30165)
- 重点(26088)
- 部(25416)
- 课题(25080)
- 发展(24417)
- 展(23992)
- 创(22991)
- 性(22498)
- 教育部(21653)
共检索到319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慕刘伟 谢恒
企业重组是为了更有效进行制度创新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对企业之间或单个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整合的过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历史不足十年 ,不乏紧密创新之作及经典模式 ,但与西方企业资产重组的动因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化 ,其频繁发生与我国上市公司的历史成因和现实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为完善重组制度 ,提高重组绩效 ,本文拟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阶段特征和内在动因 ,从中找出进一步规范、发展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原则。
关键词:
资产重组 阶段特征 内在动因 原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曙坦
资产重组不仅是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我国现阶段资产重组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 ,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重组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
资产重组 问题 前瞻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毛道维
文章认为 ,对于近两年来上市公司中发生的上千起资产重组的评价 ,不能简单地以重组当年或次年是否盈利或盈利增幅的大小去评价 ,而应以重组所要达到的中介性目标作为绩效评判标准 ,即从微观层次看是否增强了重组企业的竞争力和改善了其经营机制 ,从宏观层次看是否改善了我国的经济结构。鉴于此 ,文章主张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核心能力、成本效率和接管效率等作为具体的评判标准 ,政府也应依此标准对重组予以政策引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萍 王莉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演变过程,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演进过程和重组动因,分析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实准确、重组行为短期化及资产重组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重组 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德宗 陈静 盛建平
一、商业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最近对151家大型百货商场所作的统计表明:45.7%的商场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9%的商场利润下降,其中14.6%的商场出现亏损。由于整个商业行业的低迷直接导致作为商业企业排头兵的商业类上市公司...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锡忠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保险业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并揭示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管理特征和风险很有意义。针对公司在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的特征和危机,提出了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加快创新步伐,改进保险营销方式;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强保险队伍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
初创期 成长期 发展期 经营管理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莉 李新男 刘东维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个案,论述了科技事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战略任务目标确定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特征,高度概括了深刻认识科技发展阶段演进规律的重大意义,揭示了目前和较长一段时期科技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省区是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并简要论述了建设创新型省区所面临的战略任务。
[期刊] 改革
[作者]
付保宗
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表明,经济高增长往往与工业高比重相伴而生,遭遇"技术升级陷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内因,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转换面临不同跨度跳跃。我国工业比重显著高于国际一般规律,工业高增长出现回落趋势,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化升级受到明显抑制,国际分工地位低端锁定风险逐步加大。未来我国工业发展将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工业比重趋势性下降的可能性增加,工业结构变化日益接近"技术升级陷阱",国际分工地位面临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我国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需解决好工业比重过快下降问题,工业发展的动力机制面临阶段性转换。
关键词:
第二产业结构 工业结构调整 产业国际分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盛兵
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是处于大众化阶段还是后大众化阶段,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厘清。在比较分析有本章等有关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特征的论述和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特征论述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具有混合性特征,既有精英化特征和大众化特征,也有后大众化特征,更有显著的本土化特征。从理论上说,高等教育混合性特征不是一个特例,是各国高等教育各阶段转换后所共有的现象。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后大众化 停滞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兰海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国强
在认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特征,有助于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寻找关键"钥匙"和有效工具。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特征可以概括为:高等教育新旧稳态转换"混沌期"的高等教育理念模糊状态有待厘清;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导致的多方面失衡状态有待修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经重启,传统经验发展和经验管理模式亟须走向现代化、科学化;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受到重视,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阶段性 特殊性 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近年来,我国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新一轮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为:重化工业发展受市场供需机制调节的作用日益显著,具有较鲜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主要农产品由全面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出现了结构性和地区性的过剩。收入目标上升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非农产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劳动力和土地的作用下降。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从确立农户的独立经营地位,转向农业与相关产业的一体化经营。因而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农业结构,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推进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民 李珩
资产重组的绩效之谜需要实证的经验结果进行解释。本文使用2000年发生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发生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重组前后共4年的绩效按照得到的评估体系进行评分,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4年间这些公司的绩效变化进行考察。结果发现,除了收缩类公司的绩效在重组两年后发生了显著改善之外,其他类型的资产重组并没有使得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变化。
关键词:
资产重组 主成分分析法 绩效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