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5)
2023(10148)
2022(9139)
2021(8828)
2020(7570)
2019(17775)
2018(17975)
2017(36048)
2016(19484)
2015(22283)
2014(22472)
2013(22410)
2012(20506)
2011(18409)
2010(18539)
2009(17341)
2008(17044)
2007(14890)
2006(13276)
2005(11842)
作者
(56376)
(46268)
(46070)
(43763)
(29504)
(22115)
(21129)
(18206)
(17492)
(16661)
(15841)
(15299)
(14635)
(14515)
(14181)
(13977)
(13910)
(13792)
(13282)
(13179)
(11463)
(11388)
(11226)
(10443)
(10438)
(10345)
(10340)
(10304)
(9261)
(9041)
学科
(75926)
经济(75835)
管理(60607)
(60063)
(51476)
企业(51476)
方法(38448)
数学(33499)
数学方法(33181)
(23644)
中国(20757)
(19488)
(16695)
业经(16654)
财务(16630)
财务管理(16602)
(16432)
企业财务(15849)
(14985)
(14665)
贸易(14656)
(14289)
地方(13617)
(13222)
银行(13189)
技术(12802)
农业(12787)
(12744)
理论(12699)
(12423)
机构
大学(282321)
学院(279992)
管理(116300)
(110710)
经济(108212)
理学(100848)
理学院(99829)
管理学(98365)
管理学院(97864)
研究(87108)
中国(68789)
(60313)
(54139)
科学(52845)
财经(43727)
(43179)
(40447)
中心(40037)
业大(39667)
(39660)
(39228)
研究所(38916)
北京(38698)
(35463)
师范(35162)
(32884)
财经大学(32716)
经济学(32195)
农业(31681)
(31504)
基金
项目(186265)
科学(146085)
研究(138669)
基金(134987)
(115740)
国家(114763)
科学基金(99160)
社会(85505)
社会科(80992)
社会科学(80971)
基金项目(72982)
(71955)
自然(65028)
教育(63818)
自然科(63455)
自然科学(63440)
自然科学基金(62304)
(60525)
编号(58217)
资助(56149)
成果(47544)
(41920)
重点(40617)
(38778)
课题(38761)
(38449)
项目编号(36571)
教育部(36247)
创新(36019)
人文(35703)
期刊
(119687)
经济(119687)
研究(85599)
中国(46987)
管理(42643)
(40977)
学报(40434)
科学(37610)
(35754)
大学(30863)
(30334)
金融(30334)
教育(29972)
学学(28922)
农业(24443)
技术(23484)
财经(21171)
业经(20033)
经济研究(18798)
(17713)
理论(16368)
问题(16140)
实践(15155)
(15155)
图书(14837)
技术经济(13730)
现代(13218)
科技(13113)
商业(12938)
(12427)
共检索到405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琪  
随着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贷款价格主要由交易双方根据价值原理和供需原则谈判协商确定。基于2005—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贷款数据,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测度借贷双方的贷款议价能力后发现:(1)企业在贷款价格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其获取的剩余仅为贷方获得剩余的三分之二,借贷双方议价能力的不对等使得贷款的交易价格高出"公正价格"近五分之一;(2)企业向财务公司贷款时的议价能力最强,向银行贷款时的议价能力次之,向信托公司融资时的议价能力最弱;央企的贷款议价能力最强,民营企业与地方国企大致相当,外资企业的贷款议价能力最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玮  
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我国并购交易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的议价能力对并购交易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主并购方上市公司的讨价还价能力使成交价格比公允价格降低48.9%,而被并购方企业的议价能力导致成交价格较公允价格高出43.3%,两者的净效果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价格低于公允价格5.6%。(2)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国内并购市场中,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成交价格相对于公允价格下降7.1%,在海外并购市场中,需要比公允价格多支出5.5%的资金才能完成一例跨国并购事件,我国上市公司在国内并购交易中表现良好,而在在跨国并购交易中处于谈判劣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陶江  辛兵海  廉永辉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本文应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测度了上市公司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全部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权结构、股权激励、政策性贷款情况、财务状况等因素影响双方议价能力,且平均而言银行议价能力强于上市公司。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控股企业的议价能力整体上强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因此一方面企业应提高自身业绩,发送优质信号以获得更强的贷款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进一步营造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以鼓励私有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春华  杨天  
本文以A股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开展委托贷款业务的11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总体的市场反应为负(不显著);非关联方之间的委托贷款和有担保的委托贷款的市场反应为正(不显著);无担保的委托贷款的市场反应为负(不显著);关联方之间的委托贷款的市场反应为负(显著)。结论表明,投资者总体上并不偏好上市公司开展委托贷款,尤其是关联方之间开展委托贷款业务,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风险识别比较充分。委托贷款虽然在短期内会带来一定收益,但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应谨慎开展委托贷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西文  申富平  周欢欢  
金融危机爆发后,上市公司"委托贷款"频发,诸如ST波导1等ST类上市公司甚至趁机扭亏,这引起了市场对委托贷款业务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大讨论。基于此,对上市公司委托贷款业务形成的动因和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等机理进行剖析,发现因经济过热等客观因素影响,使得上市公司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不考虑长期发展,从而造成催高资本成本,放大投融资风险与效益失衡。为此,必须完善法规建设,强化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维护金融秩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国强  吴许均  
企业的财务指标对于商业银行确定贷款定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贷款利率信息和相应的公司财务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企业的财务指标对贷款定价的影响是显著的;2.影响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财务指标的差异较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勇  黄曼丽  宋敏  
本文讨论了银行贷款以及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影响。通过对1995到2000年间上市公司CEO更换的研究,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在经营业绩为负的公司中,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负向关系,而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正向关系;第二,在盈利能力一般的公司中,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仍为正向关系,但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在CEO强制性更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而银行贷款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森  史逸林  
本文考察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向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发放贷款时是否存在带有"羊群效应"的信贷跟随行为,并分析这种信贷跟随行为对行业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在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信贷行为中存在相互跟随的"羊群效应",这种信贷跟随行为会在短期内促进行业实体经济的增长,但在中长期会造成行业产能过剩和行业收益率的反转,引起实体经济的波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森  史逸林  
本文考察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向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发放贷款时是否存在带有"羊群效应"的信贷跟随行为,并分析这种信贷跟随行为对行业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在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信贷行为中存在相互跟随的"羊群效应",这种信贷跟随行为会在短期内促进行业实体经济的增长,但在中长期会造成行业产能过剩和行业收益率的反转,引起实体经济的波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杨  许承明  严长德  
本文选取了2000-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公司治理几乎没有功效,没有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虽然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职务消费有所下降,但是企业效益却没有得到提升。同时,经理人替换频率与贷款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银行贷款并没有发挥破产威胁的作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晓岚  魏丹丹  
【目的/意义】近几年,有一种特殊的高管薪酬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即公司所处的行业面临着一些不可控的、外生性的冲击因素,诸如原料与产品价格变化等,这些因素影响着整个行业的业绩,被称之为"运气"。高管们凭借"运气业绩"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这种现象被称为"运气薪酬"。【设计/方法】以2012~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公司的整体业绩分离为两个部分:由"运气"产生的业绩和由管理者才能(或努力)产生的业绩,检验了高管议价能力、环境不确定性对高管"运气薪酬"的影响。【结论/发现】研究结果表明,议价能力较强的高管,其薪酬对"运气业绩"的敏感性较高,而环境不确定性降低了高管薪酬对"运气业绩"的敏感性,即当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较高的议价能力并不能带来较高的"运气薪酬"。拓展了环境不确定性与高管薪酬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也为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根据高管的议价能力设计薪酬方案提供了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覃士珍  
委托贷款业务是调节社会资金分配、提高资金流动性的重要手段。部分上市公司却通过委托贷款展开资本投机,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对委托贷款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委托贷款所带来的收益具有短暂性,公司应从其长远利益出发,谨慎实施委托贷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邱婕  
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银企关系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2003—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及其具体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对上市公司特别是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控制作用;短期贷款对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要强于对非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并且短期贷款的控制作用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本哲  邵志燊  
重出江湖几家欢乐几家忧在政府宏观调控从紧、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沉寂两年的委托贷款借机改头换面,重出江湖。它正成为一些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新途径和资金短缺的房产开发商寻找救命钱的主渠道。据粗略估计,今年1~5月进行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有13家,而200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