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3)
- 2023(10222)
- 2022(8721)
- 2021(8019)
- 2020(7161)
- 2019(16579)
- 2018(16274)
- 2017(33106)
- 2016(17787)
- 2015(20627)
- 2014(20664)
- 2013(20828)
- 2012(19673)
- 2011(17841)
- 2010(18283)
- 2009(17847)
- 2008(17306)
- 2007(15962)
- 2006(14136)
- 2005(12975)
- 学科
- 济(76983)
- 经济(76901)
- 业(57378)
- 管理(53951)
- 企(47106)
- 企业(47106)
- 方法(37450)
- 数学(33752)
- 数学方法(33545)
- 融(28016)
- 金融(28014)
- 中国(27271)
- 财(26928)
- 银(26796)
- 银行(26770)
- 行(25844)
- 农(21477)
- 制(20803)
- 务(18789)
- 财务(18761)
- 财务管理(18721)
- 企业财务(17943)
- 贸(16295)
- 业经(16281)
- 贸易(16280)
- 易(15900)
- 地方(15567)
- 农业(14203)
- 体(13263)
- 学(13201)
- 机构
- 大学(265798)
- 学院(265603)
- 济(116456)
- 经济(114056)
- 管理(101246)
- 研究(87199)
- 理学(86591)
- 理学院(85718)
- 管理学(84537)
- 管理学院(84049)
- 中国(74875)
- 财(58948)
- 京(55111)
- 科学(50052)
- 财经(46879)
- 所(45017)
- 农(43848)
- 中心(42460)
- 经(42412)
- 研究所(40337)
- 江(39338)
- 经济学(37241)
- 业大(36999)
- 北京(35324)
- 财经大学(34976)
- 农业(34691)
- 经济学院(34073)
- 州(32214)
- 范(31590)
- 师范(31277)
- 基金
- 项目(164990)
- 科学(128743)
- 研究(121611)
- 基金(119710)
- 家(102987)
- 国家(102106)
- 科学基金(86831)
- 社会(77524)
- 社会科(73698)
- 社会科学(73676)
- 省(64039)
- 基金项目(63338)
- 教育(56003)
- 自然(54635)
- 划(53766)
- 自然科(53334)
- 自然科学(53317)
- 自然科学基金(52394)
- 资助(50570)
- 编号(50032)
- 成果(41740)
- 部(38236)
- 重点(37297)
- 发(35913)
- 创(34432)
- 课题(33853)
- 教育部(32970)
- 性(32338)
- 创新(32261)
- 人文(32061)
- 期刊
- 济(125106)
- 经济(125106)
- 研究(81049)
- 中国(47781)
- 财(47177)
- 融(42914)
- 金融(42914)
- 农(39389)
- 学报(38889)
- 管理(35610)
- 科学(34827)
- 大学(29208)
- 学学(27711)
- 农业(25450)
- 财经(23989)
- 教育(22022)
- 经济研究(20928)
- 技术(20831)
- 经(20467)
- 业经(20274)
- 问题(17490)
- 贸(15757)
- 理论(14814)
- 国际(13758)
- 技术经济(13587)
- 业(13484)
- 商业(13299)
- 实践(13225)
- 践(13225)
- 统计(12870)
共检索到401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高明生 王艳波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现状呈现负债偏低、股权比例偏高的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外生性的,也有内生性的。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中国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的效应较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优化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应从扩大债务融资比重、规范和发展债券市场、构建风险退出机制、完善财务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 状况 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彭文德
企业通过向公众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后,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选择多种方式筹集长期资本的基础。这些融资方式包括留存收益、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公司债券和借款等。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和便利性正是企业追求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主要动因,也是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青松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在价值导向、问题导向的改革进程中完成了从"形式上"的公司改制,到"制度上"的公司转型,初步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岩
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方式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规模大、企业价值高、盈利能力强、成长性佳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国有股比例高的企业,所有者缺位等现象就可能越严重,企业的代理成本就会越高,因此,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杠杆比例高的企业则因为增发门槛的提高,通过条款设计等措施能使可转换债在短期内转换成股票,因而更倾向于选择发行企业债券。
关键词:
债务融资 银行贷款 企业债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帮亮 贝政新
本文以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沪深两市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762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配对样本研究和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从企业财务特征和公司治理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债权再融资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公司往往具有更大的公司规模、更好的成长性、更强的盈利能力以及更低的经营风险,但不一定具有更优的公司治理水平。实证结果还表明,公司在进行债权再融资决策时,相关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和股权集中度是三种债权再融资方式共有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毅
目前上市公司中发生的管理层收购 ,是一种基于融资方式的“杠杆收购” ,在与此相适应的融资渠道和手段没有形成以前 ,管理层融资方式单一、还款期限短 ,面临的短期偿债压力很大。管理层基于还债压力下的经营行为 ,除多分红和少积累外 ,极可能通过股权运作甚至股票炒作来解决还款资金问题 ,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在目前条件下 ,管理层收购 ,应限于股权相对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和收购资金少的个别上市公司。
关键词:
融资 管理层收购 经营行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兴全
融资结构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效应 ,本文在阐述不同融资契约治理效应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效应弱化的原因 ,并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建立经理人持股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创造使他们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 ;加强银行对企业的监控力度 ;加强经理人的外部约束机制。
关键词:
融资结构 治理 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施光耀
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分红,致使中国的证券投资者承担风险有余、享受红利不足股东掏钱,投资企业,承担经营风险,分享发展红利,这是股份制企业的基本逻辑,也是证券市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子尧
本文引入控制权收益因素建立了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以控股股东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全体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时,Stein(1992)所指出的好公司只能发行债券,中等公司只能发行可转债,差公司只能发行股票的无任何融资代理成本的市场分离均衡就无法实现。随着控股股东可能获取的控制权收益大小的不同,各种公司都有可能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的既可能是中等公司,也可能是好公司。
关键词:
融资方式选择 控制权收益 财务困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彬
通过对2000-2003年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别股东的再融资方式选择倾向不同,非流通股中国家股与流通A股、内部职工股、高管股倾向配股方式,而其他非流通股和流通B股、H股、基金、战略投资者均倾向增发、转债的方式。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配股,非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增发。原因在于各类别股东在不同再融资方式下的利益格局不同,同时各类别股东对再融资决策的影响力不同,决定最终选择结果不同。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再融资方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丽虹
基于横截面分析和面板分析对中国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以及中国企业面临的融资条件对投资行为影响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资金量对投资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这一影响更为突出。另外,在外部融资方式中,短期借款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股权融资,最后才是长期借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民治
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并购是否真的优化了资源配置,要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进行分析。本文以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沪市)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全部71家公司的并购为样本,以公司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指标,以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并购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形成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采取横向并购的公司业绩较好,且在并购中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并购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浩岚
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是其快速扩张、持续发展的源泉之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采用股权融资,具体包括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等三种方式。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策略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法规、二级市场特点、融资成本和风险等等,上市公司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再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控制融资风险、成本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许娟 王怡
本文结合公共选择学派和现代产权学派的寻租理论,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融资行为偏好,提出不仅在企业内部而且在企业外部的证券市场和证券监管都为企业寻租提供了空间。由于理性和自私的原因,企业经管人员必然会利用这种可寻租空间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寻租行为的不利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控制。
关键词:
融资行为 寻租 政府无意创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滕建州 刘鹏
文章尝试在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中引入时变性以及对外贸易权重,以考察新形式下我国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较强,分别领先通货膨胀水平和产出缺口约14个月和6个月左右。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固定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更强;相比于不包含对外贸易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包含对外贸易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衰减性更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