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8)
- 2023(10461)
- 2022(8792)
- 2021(8189)
- 2020(6806)
- 2019(15449)
- 2018(14875)
- 2017(30501)
- 2016(16334)
- 2015(18392)
- 2014(17980)
- 2013(17899)
- 2012(16949)
- 2011(15311)
- 2010(15884)
- 2009(15507)
- 2008(14822)
- 2007(13795)
- 2006(12762)
- 2005(11923)
- 学科
- 济(63957)
- 经济(63870)
- 业(56009)
- 管理(53938)
- 企(48340)
- 企业(48340)
- 融(27678)
- 金融(27678)
- 银(26725)
- 银行(26703)
- 中国(26644)
- 方法(26585)
- 行(25844)
- 财(25548)
- 数学(23224)
- 数学方法(22999)
- 制(20607)
- 农(19352)
- 务(17686)
- 财务(17657)
- 财务管理(17621)
- 企业财务(16939)
- 业经(15879)
- 策(13856)
- 地方(13695)
- 贸(13470)
- 贸易(13453)
- 易(13223)
- 体(13127)
- 农业(12468)
- 机构
- 学院(234538)
- 大学(233455)
- 济(102067)
- 经济(99874)
- 管理(89906)
- 研究(80356)
- 理学(75935)
- 理学院(75204)
- 管理学(74279)
- 管理学院(73824)
- 中国(70891)
- 财(55050)
- 京(49179)
- 科学(43709)
- 财经(42194)
- 所(40400)
- 中心(38229)
- 经(38152)
- 江(36106)
- 农(35698)
- 研究所(35678)
- 北京(31919)
- 经济学(31671)
- 财经大学(31411)
- 业大(29505)
- 州(29406)
- 院(28950)
- 经济学院(28580)
- 农业(27821)
- 范(27568)
- 基金
- 项目(141168)
- 科学(111296)
- 研究(106302)
- 基金(103073)
- 家(88484)
- 国家(87702)
- 科学基金(74916)
- 社会(68244)
- 社会科(64857)
- 社会科学(64837)
- 省(53862)
- 基金项目(52846)
- 教育(48501)
- 自然(46798)
- 划(45775)
- 自然科(45652)
- 自然科学(45637)
- 自然科学基金(44864)
- 资助(43866)
- 编号(43286)
- 成果(37736)
- 部(32673)
- 重点(31986)
- 发(31096)
- 课题(30518)
- 创(29786)
- 性(29153)
- 教育部(28459)
- 国家社会(27855)
- 创新(27821)
- 期刊
- 济(117171)
- 经济(117171)
- 研究(77739)
- 中国(47628)
- 融(44056)
- 金融(44056)
- 财(43448)
- 管理(36241)
- 农(33221)
- 学报(31930)
- 科学(30542)
- 大学(25229)
- 学学(23861)
- 教育(22636)
- 财经(21689)
- 农业(21509)
- 经济研究(19471)
- 业经(18763)
- 经(18486)
- 技术(17937)
- 问题(15256)
- 贸(14351)
- 国际(13803)
- 理论(13008)
- 实践(11576)
- 践(11576)
- 现代(11394)
- 技术经济(11083)
- 商业(10730)
- 财会(10566)
共检索到376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明江
我国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结构明显偏重于股权融资,主要是基于"股权稀释"的安排,势必导致社会资源低效配置、融资后的投资回报率低、企业经营业绩趋于下降等负作用。其生成机理在于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没能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证券市场对经理层的无效约束。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必须依法强化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减持国有股、健全债券市场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 资本市场 融资偏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然后是举债,直到因债务融资引起企业财务亏空概率达到危险区时才最后发行股票。这一“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恰恰相反,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理论上讲,这增大了企业融资成本,从实践看,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应加以规范治理。
关键词:
股权融资 偏好 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伟 穆爱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兴开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既有公司自身利益的驱动,也有我国股票市场不完善,以及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健全的因素,这些原因的存在,都会使得上市公司在热衷于股权融资时既给公司自身、也给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完善上市公司评级体系;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所有股东的利益;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后再次对外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及向外部借款等筹措资金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优化证券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永锋 丰琳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务分析认为,企业融资存在着所谓的“融资定律”,即上市公司再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也就是留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其中又以债务融资优先,而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因此,要根据其中的原因和弊端,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关键词:
融资偏好 融资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喜平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存在缺陷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关键词:
融资结构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偏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特征、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剖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融资偏好 股权融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国良 郑江淮 胡志乾
本文研究的上市公司是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推动型制度变迁,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一开始就定位于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这种目标定位带来了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目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梅
按照梅耶斯的"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顺序应是内部资金优先,债券融资次之,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则出现了"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重短期债券融资、轻长期债权融资"的现象。股权融资偏好存在诸多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其成因,提出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股权偏好 债券融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成龙 张洁梅
在特定的政策环境和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存在典型的异常优序融资现象,这种现象使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融资负效应;控制人主导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主要特征,控制人剥夺其他投资者利益是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主要特点,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应从强化公司治理入手,以制衡控制人的权力为着眼点,将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作为治理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总体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亿红 江青军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不少学者都以股权融资成本为切入点进行论证分析,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仅以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作为股权融资偏好的解释是表面的。本文从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认为造成这一偏好的深层原因在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行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偏好 成因 治理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本强 江可申
首次提出融资偏好度概念,并建立了融资偏好度模型,讨论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期望对于其融资偏好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其融资偏好度具有显著负效应,影响力度与其资产负债率大小相关;融资期望对其融资偏好度具有显著正效应。因此,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主要是其过低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和过高的资本融资期望值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偏好度 资本结构 融资期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桂雪蓉 钱大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剑梅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关键词:
股权融资 治理结构 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