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2)
2023(6746)
2022(5688)
2021(5406)
2020(4845)
2019(10862)
2018(10669)
2017(22323)
2016(11740)
2015(13391)
2014(13127)
2013(13290)
2012(12470)
2011(11150)
2010(11799)
2009(12004)
2008(11312)
2007(10434)
2006(9666)
2005(9276)
作者
(31676)
(26058)
(25905)
(24777)
(16632)
(12309)
(11981)
(9835)
(9719)
(9494)
(8667)
(8654)
(8406)
(8118)
(8080)
(8040)
(7897)
(7669)
(7491)
(7363)
(6717)
(6393)
(6099)
(5983)
(5964)
(5940)
(5863)
(5756)
(5213)
(5039)
学科
(47053)
经济(46975)
(44266)
管理(41527)
(38959)
企业(38959)
(26989)
金融(26989)
(25696)
银行(25694)
(24849)
(22662)
方法(22601)
中国(21667)
数学(20397)
数学方法(20291)
(18515)
(17415)
财务(17392)
财务管理(17363)
企业财务(16826)
(12865)
(11728)
中国金融(11240)
业经(11225)
体制(10323)
(9225)
贸易(9208)
(9077)
地方(8870)
机构
大学(169515)
学院(168522)
(75443)
经济(73837)
管理(67843)
理学(57191)
理学院(56747)
管理学(56207)
管理学院(55886)
中国(50468)
研究(49427)
(44247)
(34570)
财经(34314)
(30972)
中心(26155)
财经大学(25777)
(25530)
(24446)
金融(23990)
经济学(23741)
(23627)
(23450)
科学(22970)
北京(22784)
银行(22751)
(21679)
经济学院(21611)
(21381)
商学(20658)
基金
项目(94238)
科学(75253)
研究(73316)
基金(70850)
(58188)
国家(57652)
科学基金(51057)
社会(48645)
社会科(46368)
社会科学(46359)
基金项目(37266)
(34625)
教育(33971)
编号(30935)
自然(30927)
资助(30278)
自然科(30247)
自然科学(30239)
自然科学基金(29767)
(28863)
成果(27080)
(22861)
教育部(20800)
(20798)
人文(20683)
项目编号(20147)
重点(20131)
(19875)
国家社会(19768)
课题(19730)
期刊
(84907)
经济(84907)
研究(57575)
(40645)
金融(40645)
(37288)
中国(32462)
管理(26665)
财经(18390)
(18096)
学报(17724)
科学(17377)
(15483)
大学(14949)
教育(14180)
学学(13939)
业经(13786)
经济研究(13641)
技术(12100)
问题(11664)
理论(11336)
农业(10464)
(10429)
财会(10379)
实践(10198)
(10198)
国际(9648)
会计(9643)
商业(8395)
技术经济(8008)
共检索到274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袁天荣  
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顺序方面表现出了与现代财务理论和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惯例不相吻合的特征,融资顺序倒置,过分偏好股权融资。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抑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郭正杰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桂雪蓉  钱大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健,严太华  
在存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本文拓展了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设前提,提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原有股东与经理人两者的加权收益最大化。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仅导致了企业实际的经营目标偏向于经理人收益最大化,而且给经理人带来了较大的控制权收益,而上市公司经理人持股比例偏低又弱化了因信息非对称而造成的权益价值低估所带来的损失。这些正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健梅  索奇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冯玉梅  王春峰  房振明  
本文从动态角度检验了时变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股权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Wilcoxon秩和检验、方差比检验以及Fama-MacBeth回归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倾向于在信息披露之后公告新股发行;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公告前后两个定期报告皆具有信息含量,但发行公告之前的定期报告没有向市场传递更好的信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志平  
保证金制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一种普遍适用的经济制度。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尽管经过了保荐、核准等程序,但却无需资产抵押或担保,并且无需缴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为了形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约束机制和经济追究机制,促进证券市场诚信建设,防范和化解证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必要引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保证金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江  阮彤  
我们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决定因素的验证结果表明:行业分布、产业竞争结构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股权集中程度、股权流动性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从融资的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特征,结果显示,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和股权结构下,不仅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大大低于债权融资成本,而且,股权融资行为可以为非流通股股东带来超额的融资回报。这种股权分置结构所形成的利益输送机制成为决定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胜  
以建立在市场非有效假设上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是否存在着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时机选择行为,这种融资时机选择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存在"圈钱"的动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娥平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者价格的巨大差异,加上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地位,导致上市公司热衷于增发和配股等再融资方式。本文认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其融资方式的选择会产生很大影响,从非流通股东和经营者角度考虑,股权融资是必然选择。如果股权结构不进行调整,所有股东不能做到同股同价,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的状况将难以改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力  胡颖  
以2000-2002年末进行增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实证的方法分析股权结构与股权融资方式的关系,以及融资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选择配股的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明显高于选择增发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所占比例,并且配股和增发新股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剑梅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道勇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直接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考核指标不合理以及公司有利润无现金是我国上市公司后续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尽管股权融资偏好也许是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理性选择” ,但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所存在的融入资金配置绩效差、间接成本高以及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等问题也不容轻视。本文建议上市公司在经济人理性与相机选择原则的基础上 ,采用多元化的融资策略并提出以现金净流量 ,每股税后收益等手段作为考核指标 ,促使上市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融资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然后是举债,直到因债务融资引起企业财务亏空概率达到危险区时才最后发行股票。这一“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恰恰相反,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理论上讲,这增大了企业融资成本,从实践看,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应加以规范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章卫东  夏新平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投资者投资报酬和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的因素有许多,本文认为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低绩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绩效,必须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