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1)
2023(6650)
2022(5426)
2021(5126)
2020(4423)
2019(9874)
2018(9415)
2017(20230)
2016(10453)
2015(11822)
2014(11480)
2013(11482)
2012(10733)
2011(9545)
2010(10046)
2009(10283)
2008(9534)
2007(8713)
2006(8007)
2005(7621)
作者
(27490)
(22515)
(22283)
(21401)
(14314)
(10637)
(10430)
(8561)
(8380)
(8107)
(7450)
(7447)
(7231)
(6962)
(6955)
(6913)
(6855)
(6581)
(6514)
(6221)
(5664)
(5538)
(5243)
(5197)
(5166)
(5113)
(5042)
(4835)
(4559)
(4491)
学科
(42156)
经济(42097)
(39919)
管理(37057)
(35420)
企业(35420)
(26571)
金融(26571)
(24504)
银行(24502)
(23731)
(21309)
方法(20845)
中国(20372)
数学(19107)
数学方法(19046)
(16744)
财务(16728)
财务管理(16700)
(16655)
企业财务(16213)
中国金融(11190)
(11185)
(11067)
业经(10125)
体制(9801)
(8198)
贸易(8184)
(8093)
地方(7486)
机构
学院(150219)
大学(150190)
(68291)
经济(66963)
管理(59705)
理学(50709)
理学院(50332)
管理学(49901)
管理学院(49615)
中国(45223)
研究(44001)
(40320)
财经(31652)
(30100)
(28685)
财经大学(24003)
(23480)
金融(23040)
中心(22731)
经济学(22316)
(20863)
(20766)
(20603)
经济学院(20426)
银行(20065)
科学(19794)
北京(19779)
(18829)
商学(18652)
商学院(18520)
基金
项目(85588)
科学(68242)
研究(67099)
基金(64290)
(52794)
国家(52328)
科学基金(46086)
社会(45361)
社会科(43315)
社会科学(43302)
基金项目(33602)
(31418)
教育(30508)
编号(27877)
资助(27094)
自然(26870)
自然科(26217)
自然科学(26211)
(26114)
自然科学基金(25788)
成果(24094)
(20851)
(19410)
教育部(19009)
国家社会(18893)
人文(18801)
(18801)
重点(18625)
项目编号(18357)
(18189)
期刊
(74501)
经济(74501)
研究(50341)
(37505)
金融(37505)
(33867)
中国(26028)
管理(22960)
财经(16881)
学报(15672)
科学(15318)
(15272)
(14205)
大学(13403)
学学(12822)
经济研究(12547)
业经(11931)
问题(10402)
技术(10135)
理论(10107)
教育(9968)
财会(9637)
(9521)
实践(9046)
(9046)
农业(9041)
国际(8953)
会计(8650)
商业(7423)
现代(7173)
共检索到237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然后是举债,直到因债务融资引起企业财务亏空概率达到危险区时才最后发行股票。这一“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恰恰相反,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理论上讲,这增大了企业融资成本,从实践看,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应加以规范治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喜平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存在缺陷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亿红  江青军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不少学者都以股权融资成本为切入点进行论证分析,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仅以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作为股权融资偏好的解释是表面的。本文从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认为造成这一偏好的深层原因在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行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兴开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既有公司自身利益的驱动,也有我国股票市场不完善,以及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健全的因素,这些原因的存在,都会使得上市公司在热衷于股权融资时既给公司自身、也给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完善上市公司评级体系;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所有股东的利益;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后再次对外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及向外部借款等筹措资金的行为,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优化证券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剑梅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道勇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直接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考核指标不合理以及公司有利润无现金是我国上市公司后续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尽管股权融资偏好也许是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理性选择” ,但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所存在的融入资金配置绩效差、间接成本高以及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等问题也不容轻视。本文建议上市公司在经济人理性与相机选择原则的基础上 ,采用多元化的融资策略并提出以现金净流量 ,每股税后收益等手段作为考核指标 ,促使上市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融资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桂雪蓉  钱大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健,严太华  
在存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本文拓展了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设前提,提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原有股东与经理人两者的加权收益最大化。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仅导致了企业实际的经营目标偏向于经理人收益最大化,而且给经理人带来了较大的控制权收益,而上市公司经理人持股比例偏低又弱化了因信息非对称而造成的权益价值低估所带来的损失。这些正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健梅  索奇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峰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严重违背了西方"融资优序理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比率严重偏低,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文章从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高溢价资本收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想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张岗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文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郭正杰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竞宇  
现代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文章利用Logit模型,通过对深市2006年57家A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实证研究,得出企业增发股票的影响因素。即:企业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均影响着其是否增发股票,从而实现股权融资.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