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01)
- 2023(16393)
- 2022(14085)
- 2021(13204)
- 2020(11462)
- 2019(26547)
- 2018(26544)
- 2017(51472)
- 2016(28189)
- 2015(31854)
- 2014(31734)
- 2013(31874)
- 2012(29005)
- 2011(25897)
- 2010(26306)
- 2009(25127)
- 2008(25637)
- 2007(23049)
- 2006(21015)
- 2005(19264)
- 学科
- 济(117528)
- 经济(117377)
- 业(108700)
- 管理(103566)
- 企(98275)
- 企业(98275)
- 方法(54415)
- 数学(43825)
- 数学方法(43438)
- 财(41918)
- 业经(34349)
- 农(34159)
- 中国(30683)
- 制(30446)
- 务(29371)
- 财务(29292)
- 财务管理(29234)
- 企业财务(27804)
- 农业(23275)
- 理论(22433)
- 技术(21704)
- 体(21618)
- 和(21131)
- 贸(20857)
- 贸易(20840)
- 银(20832)
- 银行(20798)
- 学(20294)
- 易(20216)
- 策(19954)
- 机构
- 大学(409713)
- 学院(408930)
- 管理(168066)
- 济(167768)
- 经济(164152)
- 理学(142336)
- 理学院(140906)
- 管理学(139097)
- 管理学院(138296)
- 研究(128006)
- 中国(103552)
- 京(87839)
- 财(87013)
- 科学(74339)
- 财经(67325)
- 所(63732)
- 江(63161)
- 经(60999)
- 农(59795)
- 中心(58619)
- 研究所(56514)
- 北京(56332)
- 业大(54696)
- 范(51780)
- 师范(51407)
- 州(50944)
- 经济学(49865)
- 财经大学(49747)
- 农业(46342)
- 商学(46046)
- 基金
- 项目(255802)
- 科学(202165)
- 研究(193710)
- 基金(185834)
- 家(158421)
- 国家(156973)
- 科学基金(136900)
- 社会(122365)
- 社会科(115927)
- 社会科学(115896)
- 省(99111)
- 基金项目(98424)
- 教育(89202)
- 自然(87114)
- 自然科(85044)
- 自然科学(85024)
- 自然科学基金(83566)
- 划(82121)
- 编号(80403)
- 资助(76907)
- 成果(66527)
- 部(57772)
- 重点(56050)
- 创(54563)
- 课题(54318)
- 发(53157)
- 教育部(50464)
- 项目编号(50439)
- 创新(50271)
- 人文(49872)
- 期刊
- 济(196344)
- 经济(196344)
- 研究(129764)
- 中国(79866)
- 财(73181)
- 管理(68960)
- 学报(56270)
- 农(54614)
- 科学(53083)
- 教育(46517)
- 大学(44255)
- 融(43355)
- 金融(43355)
- 学学(41157)
- 农业(36953)
- 技术(36836)
- 财经(35342)
- 业经(32794)
- 经(30265)
- 经济研究(29723)
- 问题(25576)
- 业(22372)
- 技术经济(22025)
- 理论(21070)
- 图书(20844)
- 现代(20429)
- 财会(20253)
- 贸(19959)
- 商业(19635)
- 会计(18983)
共检索到631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桢
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以及对就业弹性的分析,显示我国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而宏观生产函数模型的结构参数变动显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Chow检验进一步显示宏观生产函数结构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结构偏离度分析则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增长快但就业能力却在下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失业率 就业效应 结构偏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海涛
本文通过对2000-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从财富效应和公司绩效两个方面检验其实际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理论解释:一方面,管理层收购具有其内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从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到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将管理层收购作为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提高企业效率等问题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佳 安峰 徐法
管理层收购在本质上是一种杠杆收购行为,是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它在我国近年来的实践中有着多种模式,由于我国的特殊背景,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法律和市场两个方面的障碍。本文主要讨论管理层收购的方案设计与模式,重点分析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杠杆收购 代理成本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道维 蔡雷 任佩瑜
本文以 1999— 2 0 0 2年间实施了MBO(管理层收购 )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 ,对这些公司的业务、财务、股本、管理、行为等特征以及收购定价、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证检验。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 ,MBO并不是“国退民进”的重要途径 ,成功实施MBO的企业需要一系列重要的条件 ;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争论实质上是公众和政府对国有存量资产改革中“分配的公正性”问题的理解与管理层对该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 ;EMBO(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 )可以作为从企业层面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公正性和合法性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朝晖
管理层收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理层收购最后成为了英国对公营部门私有化最常见的形式。在我国管理层收购现象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各种风险角度对规范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洪帖 王兵
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者收购(MBO)的具体含义;接着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管理者收购(MBO)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意义;最后,简要指出了管理者收购(MBO)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管理者收购 MBO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喜平 张庆
管理层收购(MBO)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合成数据(Panel Date)截面回归的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比较低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下,MBO并未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成反向关系;(2)管理层收购前后,公司每股净资产均呈向上的凸性;每股收益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财务绩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豫湘 彭聪 付秀明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本文选取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选定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企业绩效的综合评分模型,对我国实施MBO的上市公司绩效进行配比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在绩效方面显著优于相应未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因此,尽管目前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应肯定其在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激励不足、效益长期低下方面的积极意义。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允许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而是如何对其进行规范。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管理层收购 绩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益华
本文以1999年-2003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管理层收购事件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管理层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层收购事件发生期间,这些公司股票存在正向的异常收益率,而且这些异常收益率在2003年进一步提高了。此外,还发现这些异常收益率与收购价/市场价的比率负相关,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异常收益率 事件研究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宝莉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企业并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的MBO过程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将保证我国MBO过程向着规范、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 管理层收购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曜
西方文献研究认为管理层收购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收入和现金流量。本文以上市公司粤美的为分析对象,发现在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经营利润、经营利润率、现金流量迅速增长,取得了显著超越同行业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出了"自由控制资产假说"。在企业产权不清状况下,管理层控制了优质资产或潜在优质资产而不愿意投入上市公司,而在产权清晰后,管理层将这部分资产投入上市公司,并进行相关产业重组,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收购效应 实证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尹初 施笑贞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通过管理层收购后,其财务绩效没有显著上升,并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上市公司 财务绩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林 楼小飞 陈伟忠
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实施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经营绩效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本文选取国内30家已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比较收购前后三大财务指标及综合财务指标的变化,发现在短期内MBO并没有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文章最后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经营绩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鲜文波
本文选取了1997~2009年间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沪深两市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发现,MBO方案公告日前40天和后30天的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1.67%且T检验不显著,即短期财富效应不明显。MBO方案公告后24个月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仅为4.37%且T检验不显著,即长期财富效应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