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3)
- 2023(12598)
- 2022(10914)
- 2021(10445)
- 2020(8956)
- 2019(20662)
- 2018(20210)
- 2017(38897)
- 2016(20847)
- 2015(23544)
- 2014(23279)
- 2013(22721)
- 2012(20908)
- 2011(18511)
- 2010(18511)
- 2009(17435)
- 2008(17032)
- 2007(14736)
- 2006(12995)
- 2005(11861)
- 学科
- 济(81478)
- 经济(81358)
- 管理(69037)
- 业(64157)
- 企(54873)
- 企业(54873)
- 方法(39161)
- 数学(35073)
- 数学方法(34670)
- 财(29611)
- 中国(23901)
- 制(22508)
- 农(21319)
- 务(19570)
- 财务(19523)
- 财务管理(19480)
- 企业财务(18603)
- 业经(18450)
- 贸(16081)
- 贸易(16069)
- 易(15778)
- 银(15611)
- 银行(15592)
- 体(15244)
- 行(14802)
- 融(14006)
- 金融(14003)
- 农业(13381)
- 体制(12773)
- 技术(12668)
- 机构
- 大学(287896)
- 学院(285994)
- 济(124183)
- 经济(121800)
- 管理(115440)
- 理学(99228)
- 理学院(98281)
- 管理学(96827)
- 管理学院(96275)
- 研究(91508)
- 中国(74590)
- 财(63916)
- 京(59723)
- 科学(50178)
- 财经(49812)
- 经(45370)
- 中心(43956)
- 所(43436)
- 江(41599)
- 农(39586)
- 经济学(38693)
- 研究所(38515)
- 业大(37865)
- 北京(37519)
- 财经大学(37369)
- 经济学院(34948)
- 范(33738)
- 院(33566)
- 师范(33405)
- 州(32804)
- 基金
- 项目(188103)
- 科学(150180)
- 研究(140459)
- 基金(139913)
- 家(120332)
- 国家(119376)
- 科学基金(104021)
- 社会(91545)
- 社会科(87020)
- 社会科学(87002)
- 基金项目(73956)
- 省(70979)
- 自然(66079)
- 教育(65140)
- 自然科(64541)
- 自然科学(64521)
- 自然科学基金(63365)
- 划(60571)
- 编号(56955)
- 资助(56752)
- 成果(46506)
- 部(43746)
- 重点(42197)
- 制(40411)
- 创(39866)
- 发(39161)
- 国家社会(38640)
- 教育部(38487)
- 课题(37813)
- 人文(37534)
- 期刊
- 济(133424)
- 经济(133424)
- 研究(87136)
- 中国(56242)
- 财(53337)
- 管理(45327)
- 学报(38249)
- 科学(36590)
- 农(34912)
- 融(31190)
- 金融(31190)
- 大学(30927)
- 学学(29078)
- 教育(26515)
- 技术(25541)
- 财经(25341)
- 农业(23430)
- 经(21649)
- 经济研究(21610)
- 业经(20851)
- 问题(17985)
- 贸(16367)
- 理论(16064)
- 财会(14790)
- 国际(14527)
- 实践(14433)
- 践(14433)
- 会计(14087)
- 技术经济(13731)
- 统计(13068)
共检索到434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胜 耿建新
本文以2012~2014年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控制要素以及各要素具体内容为分类依据,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分布特征,发现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故从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缺陷 五要素分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燕
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缺陷修正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关假设,并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较低的财务报告质量;上市公司若成功修正了内部控制缺陷,相较于修正失败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有所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恶化后,其财务报告质量较先前显著降低;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改善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较之前却未见显著提升。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海梅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目前由于多种原因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不足。本文以沪市主板97家上市公司2011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样本,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缺陷 披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虹静
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可作为投资者实施风险评估进而作出投资决策的参考,而内部控制缺陷是上市公司内控自我评价和披露的核心内容。以我国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债务资本成本的关系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债务资本成本更高;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程度越严重,债务资本成本越高。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债务资本成本存在"首次披露"效应,即首次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债务资本成本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非首次披露公司。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缺陷 债务资本成本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彩婕 刘长翠
内部控制缺陷暴露后,公司治理主体会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缺陷的修复。本文样本选取了2010~2014年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国有上市公司,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暴露后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内部控制缺陷修复,验证国有企业治理主体在内部控制缺陷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国有上市公司关注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公司的竞争力。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缺陷暴露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显著正相关;审计委员会独董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显著负相关,显著水平为5%;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显著正相关。另外,还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需要更多具有治理专长的专家。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治理 缺陷修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冰轮 韦婷
本文通过对2011~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控缺陷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在强制实施初期的执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制实施明显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对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质量。不过,上市公司在执行该规范时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评结果与其他公开信息矛盾,大量公司倾向于只披露影响程度较轻的控制缺陷,与此同时,内控审计的执业质量也有待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江波
本文依据现行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制度框架,以2009~2010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降低应计质量,其中,较难审计的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应计质量的负影响更大。此研究为中国现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披露制度在经济现实中的良好适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建议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在坚持以内部控制缺陷为核心指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披露的同时,应通过强化和规范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披露以及建立"信号联动机制"来进一步改进企业内控缺陷的披露。
关键词:
应计质量 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层面内控缺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顾奋玲 解角羊
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审计师意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审计师意见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融资约束的传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相比,前者有较高的融资约束,并且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的增加,企业将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审计师出具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企业融资约束成正相关作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传导作用下,内部控制缺陷与融资约束之间的正相关作用进一步增加。本研究丰富了内部控制缺陷与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对于探索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意见影响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缺陷修复等具有积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融资约束 审计师意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董卉娜 陈峥嵘 朱志雄
本文以2009~2010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为依据,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整体状况、具体类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2010年披露缺陷的公司数量显著低于2009年,内部控制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存在缺陷较多的要素是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在披露过程中,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意识不强,缺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披露标准,且部分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界定不清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毕秀玲 万慧
文章在2012年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在主板上市公司正式实施的背景下,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1730家主板上市公司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和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如果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该公司就容易收到标准意见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毕秀玲 万慧
文章在2012年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在主板上市公司正式实施的背景下,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1730家主板上市公司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和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如果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该公司就容易收到标准意见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田勇
本文以2009年深圳股市44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负相关;重大重组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正相关,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负相关,审计委员会规模、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建民 朱茂丽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的是兼顾财务和管理的全口径内部控制。本文研究了我国20122015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为全口径内部控制目标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如何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积累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投资者全面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提供了指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建民 朱茂丽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的是兼顾财务和管理的全口径内部控制。本文研究了我国2012~2015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为全口径内部控制目标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如何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积累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投资者全面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提供了指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建民;朱茂丽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的是兼顾财务和管理的全口径内部控制。本文研究了我国20122015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不同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为全口径内部控制目标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如何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积累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投资者全面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提供了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基于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行为研究——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经验数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剖析——基于2012~2014年数据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披露现状研究——基于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2008~2010年数据
高校内部控制的常见缺陷及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于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经验数据
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影响的研究——基于2009—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