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3)
- 2023(9191)
- 2022(7977)
- 2021(7489)
- 2020(6658)
- 2019(15577)
- 2018(15439)
- 2017(31796)
- 2016(17144)
- 2015(19897)
- 2014(20121)
- 2013(20336)
- 2012(19190)
- 2011(17250)
- 2010(17936)
- 2009(17720)
- 2008(17287)
- 2007(16047)
- 2006(14310)
- 2005(13376)
- 学科
- 济(73128)
- 经济(73040)
- 业(57371)
- 管理(53211)
- 企(47815)
- 企业(47815)
- 方法(35093)
- 数学(31500)
- 数学方法(31220)
- 融(28047)
- 金融(28045)
- 财(27695)
- 银(27185)
- 银行(27163)
- 中国(26941)
- 行(26185)
- 制(22859)
- 农(21052)
- 务(19245)
- 财务(19204)
- 财务管理(19158)
- 企业财务(18315)
- 贸(15741)
- 贸易(15726)
- 业经(15647)
- 易(15346)
- 体(14825)
- 地方(14661)
- 农业(13720)
- 体制(12709)
- 机构
- 大学(254378)
- 学院(254219)
- 济(110116)
- 经济(107721)
- 管理(97119)
- 研究(82224)
- 理学(81932)
- 理学院(81117)
- 管理学(79997)
- 管理学院(79520)
- 中国(73303)
- 财(58105)
- 京(53307)
- 科学(46283)
- 财经(45151)
- 所(42502)
- 中心(40718)
- 经(40639)
- 农(39938)
- 江(38781)
- 研究所(37510)
- 北京(34815)
- 经济学(34539)
- 业大(33586)
- 财经大学(33437)
- 州(32038)
- 经济学院(31478)
- 农业(31244)
- 范(30442)
- 师范(30176)
- 基金
- 项目(150206)
- 科学(116960)
- 研究(112640)
- 基金(108281)
- 家(91798)
- 国家(90990)
- 科学基金(77505)
- 社会(70845)
- 社会科(67249)
- 社会科学(67228)
- 省(58340)
- 基金项目(57245)
- 教育(51850)
- 划(48864)
- 自然(48352)
- 编号(47590)
- 自然科(47163)
- 自然科学(47148)
- 自然科学基金(46323)
- 资助(46220)
- 成果(40464)
- 部(34686)
- 重点(33700)
- 发(32367)
- 课题(32003)
- 创(30975)
- 性(30416)
- 教育部(30092)
- 人文(29504)
- 项目编号(29364)
- 期刊
- 济(124348)
- 经济(124348)
- 研究(80751)
- 财(47984)
- 中国(47703)
- 融(43956)
- 金融(43956)
- 农(36476)
- 管理(34925)
- 学报(34572)
- 科学(31242)
- 大学(26345)
- 学学(24772)
- 财经(23411)
- 农业(23015)
- 教育(22060)
- 技术(20415)
- 业经(20367)
- 经济研究(19953)
- 经(19893)
- 问题(17499)
- 贸(15405)
- 理论(15138)
- 国际(13633)
- 实践(13564)
- 践(13564)
- 财会(13228)
- 技术经济(13063)
- 商业(12857)
- 统计(12402)
共检索到397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小琴
并购是企业做强做大、社会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融资方式,在我国还存在约束和障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如何利用中介机构拓宽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并购 融资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启丹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的扩大,在融资类型的选择上,上市公司普遍趋向于通过股权融资进行融资,这与"融资顺序"理论相违背。造成这一行为的原因除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资本市场不发达、股权融资软约束等因素外,对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所采用的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亦存在内在缺陷。为此,建议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时采用新的考虑股权融资成本的业绩评价指标EVA,将有助于纠正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关键词:
EVA 融资结构 股权融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云松
在我国现有体制下,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具有盘活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本流动、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培育市场竞争优势等功能,但由于我国有关制度法规的不完善及市场条件的不充分,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上市公司并购积极作用的发挥。一、上市公司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鹏翼 李善民
本文选取了201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取样本338家,根据并购公司所在国别的不同,把样本分为国内并购样本(271家)和海外并购样本(67家)。运用Logit回归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偏好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对于全样本资本结构、盈利能力、成长性影响显著;企业规模、股权结构对国内并购融资决策存在显著影响;抵押价值对海外并购融资决策存在非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融资偏好 国内并购 海外并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鲜华 田金信 周爱民
并购融资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金融改革滞后,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存在诸多问题,如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工具落后、融资中介较少、融资限制较多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发展的具体策略,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具体策略,促进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
并购融资 融资渠道 层际融资 杠杆融资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黄凌灵 侯增杰 纪磊磊
文章以2004-2008年我国88家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并购频繁程度、支付方式以及并购企业性质对并购前后一年中主并购企业资本结构及短期偿债能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和并购频繁程度同主并购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化显著正相关;并购融资规模和控股方式同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并购 融资风险 资本结构 偿债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田满文
并购融资制度对并购效率起着核心作用,随着资本市场并购浪潮的到来,并购市场日益呼唤健全的并购融资制度。本文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并购融资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 融资制度 优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冷薇薇 陈向明
并购作为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其对改变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则是合资、新建、联盟、剥离、分立等其他方式所不能及的。但是产业整合需要巨额资本,资本从何而来?这就涉及到并购融资问题。我们都知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晓霞
我国股票市场设立10多年以来,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资金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出现了偏好股权融资,忽视债务融资的现象。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较低,债券市场不发达等,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形成企业盲目扩张的冲动。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会对其经营管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融资结构 股权融资 偏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志刚 陈守东 刘志强
从2003~2004年沪深两市具有代表性的81起公司收购兼并活动来看,并购总体绩效在短期内会得到改善,但长期来看,公司并购并没有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对于收购公司来说,上市公司并购当年绩效有较大提高,随后绩效下降,甚至抵消了之前的绩效提高,并购没有实质性提高并购公司的经营绩效;对于目标公司来说,并购当期会使绩效下降,并购以后公司绩效上升,公司并购使得效率提高。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并购绩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结根
融资约束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现金水平而影响了投资机会。并购通过有效配置存量资本和扩展融资渠道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本文选取2007-2012年以上市公司为目标的并购样本,以检验并购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降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下降,同时投资水平上升,表明并购从总体上看减轻了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独立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而其他类型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相对较小。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内部资本市场 现金流 缓解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弘
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与并购融资决策的关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角度开展的理论分析指出,定向增发会妨碍第一大股东通过并购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他会利用个人地位阻止定向增发的发生。但如果大股东相互制衡的状态在公司中已然存在,其他大股东则会推动定向增发的实施。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并购融资决策中,第一大股东地位越高,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概率越小,而股权制衡度越高,这一概率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增强上市公司选择非定向增发的倾向性,但不会影响股权制衡的治理效果。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愿选择定向增发的并购融资方式,更有可能是出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红军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特殊的产权结构而存在比较突出的代理问题。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2003年大股东更迭的并购事件中代理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并购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上升,对第一大股东有制衡能力的其他大股东的出现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当并购的结果导致大股东以增发配股方式掠夺中小股东的可能性上升时,代理冲突加剧,企业价值下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 代理 实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振红 孙凤玲
利用AHP、GEM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了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前期规划阶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某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案选择为例全面介绍了AHP-GEM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并购融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为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案选择和融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卫华
企业融资理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宗旨,这也是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的立论根据。而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本结构导致真正的股东对公司失去控制。本文通过对国家股、法人股和中小股股东目标的分析发现,其股东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与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相悖。股权融资偏好是内部控制人自身成本收益分析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通过股权改革形成真正的产权主体,激活资本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经理人优胜劣汰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转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当公司价值最大化成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共同目标时,企业的融资行为必然回归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