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3)
- 2023(6528)
- 2022(5900)
- 2021(5591)
- 2020(5193)
- 2019(12339)
- 2018(12446)
- 2017(25869)
- 2016(14126)
- 2015(16548)
- 2014(16768)
- 2013(17014)
- 2012(16003)
- 2011(14509)
- 2010(14850)
- 2009(14398)
- 2008(14666)
- 2007(13523)
- 2006(11838)
- 2005(10762)
- 学科
- 济(62096)
- 经济(62030)
- 业(49896)
- 管理(47741)
- 企(42458)
- 企业(42458)
- 方法(33142)
- 数学(29854)
- 数学方法(29682)
- 财(22668)
- 制(16534)
- 农(16264)
- 中国(15939)
- 务(15606)
- 财务(15582)
- 财务管理(15544)
- 企业财务(14839)
- 贸(12904)
- 贸易(12898)
- 易(12580)
- 业经(11942)
- 体(11522)
- 银(10803)
- 银行(10781)
- 学(10413)
- 农业(10200)
- 行(10145)
- 体制(9830)
- 和(9621)
- 地方(9353)
- 机构
- 大学(216301)
- 学院(214544)
- 济(92126)
- 经济(90244)
- 管理(86219)
- 理学(74208)
- 理学院(73492)
- 管理学(72592)
- 管理学院(72185)
- 研究(66532)
- 中国(53743)
- 财(46942)
- 京(44961)
- 科学(38722)
- 财经(36980)
- 所(34297)
- 农(33518)
- 经(33377)
- 江(31449)
- 中心(31173)
- 研究所(30550)
- 业大(29854)
- 北京(28797)
- 经济学(28026)
- 财经大学(27385)
- 农业(26684)
- 经济学院(25619)
- 范(25353)
- 州(25239)
- 师范(25113)
- 基金
- 项目(130600)
- 科学(102353)
- 研究(95654)
- 基金(95280)
- 家(81391)
- 国家(80731)
- 科学基金(69131)
- 社会(60614)
- 社会科(57485)
- 社会科学(57466)
- 基金项目(51210)
- 省(50370)
- 教育(44623)
- 自然(44572)
- 自然科(43485)
- 自然科学(43470)
- 自然科学基金(42742)
- 划(42409)
- 资助(40119)
- 编号(39994)
- 成果(33146)
- 部(30704)
- 重点(29064)
- 发(27147)
- 创(26947)
- 教育部(26545)
- 课题(26352)
- 人文(25987)
- 科研(25530)
- 创新(25171)
- 期刊
- 济(100615)
- 经济(100615)
- 研究(63254)
- 财(39354)
- 中国(36117)
- 管理(30665)
- 学报(30078)
- 农(29254)
- 科学(27607)
- 大学(22613)
- 融(22099)
- 金融(22099)
- 学学(21337)
- 农业(19281)
- 财经(18861)
- 技术(17364)
- 业经(16878)
- 教育(16667)
- 经济研究(16600)
- 经(15991)
- 问题(14298)
- 贸(12534)
- 理论(11813)
- 商业(11753)
- 技术经济(11670)
- 财会(11441)
- 统计(10729)
- 业(10647)
- 实践(10603)
- 践(10603)
共检索到315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志刚 陈守东 刘志强
从2003~2004年沪深两市具有代表性的81起公司收购兼并活动来看,并购总体绩效在短期内会得到改善,但长期来看,公司并购并没有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对于收购公司来说,上市公司并购当年绩效有较大提高,随后绩效下降,甚至抵消了之前的绩效提高,并购没有实质性提高并购公司的经营绩效;对于目标公司来说,并购当期会使绩效下降,并购以后公司绩效上升,公司并购使得效率提高。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并购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桂华
外资并购作为跨越国界的产权交易行为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外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日渐凸现。通过对近10年来发生在我国的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外资并购 上市公司 政府规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翼 乔元波 何小锋
本文以2003—2008年沪、深股市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发生前三年和并购后五年的经营业绩水平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是无效率的,没有实现并购双方资源整合和创造价值的效果;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关联方交易使收购公司并购后长期绩效得以改善,目标公司并购前财务风险越大对收购公司并购后长期绩效有加剧恶化的作用。同时,目标公司并购前的固定资产盈利能力和主营业务水平对收购公司并购后绩效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长期绩效 因子分析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明中
基于2001年至2004年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设计中期绩效指标,实证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和外资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没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中期价值有显著的负作用;外资控股对公司中期价值有负的影响,对中期效益有显著负的影响;2003年后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其中期价值不如2003年之前,其中期效益也显著不如2003年之前。
关键词:
外资并购 上市公司 中期绩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彦
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25起跨国并购事件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当年绩效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绩效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跨国并购绩效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能力不够导致的,应从促进行业内资本集中、实施合适的并购战略以及提高国内并购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跨国并购 绩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云松
在我国现有体制下,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具有盘活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本流动、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培育市场竞争优势等功能,但由于我国有关制度法规的不完善及市场条件的不充分,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上市公司并购积极作用的发挥。一、上市公司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静
由于受诸多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并购后并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结果。本文以近5年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模式下企业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分析和比较,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了发挥并购积极效应的策略。
关键词:
并购 绩效 因子分析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俊芸 夏传文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国外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来提高本国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外国先进技术、改善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模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并针对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上市公司 企业并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敏 高柳
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对103起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并购后公司的绩效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非ST类并购后绩效的改善比ST类明显;无偿划拨类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比有偿转让类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 绩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娄磊 蒋海新 张■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选取了我国2015-2017年实际发生并购交易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的2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并运用SPSS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ROA)进行了统计性描述与配对t检验,最终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ROA)呈现出倒"V"型;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本文运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的实证结果: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en)和并购交易支付价值(val)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国有股权占比(sta)与现金支付(way)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文璋 顾慧慧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分别检验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并购事件的反应和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系统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冯根福 吴林江
本文从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我国学者常用的以股价变动来衡量企业并购绩效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采用一种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并购前后的业绩变动 ,并以此分析和检验了1 994-1 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 ;另外 ,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佳林 蔡军辉
在我国,并购是政府消灭亏损企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实现自身目的的有利途径。通过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并购是目标公司股东获得厚利的重要机会,而收购方公司股东的获利情况则有好有坏。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 动因 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蕾 宋志国
本文以2005年发生在沪、深两市的41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选择了11个绩效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同并购类型的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横向并购的效果最好最稳定、纵向并购的绩效最差,混合并购的绩效有待更长时间的观察。然后深入分析了不同并购类型绩效差异性的原因:横向并购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和垄断力度,因而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公司缺乏战略的远瞻性,并购后的整合不利和管理者经验缺乏是纵向并购绩效不好的重要原因;混合并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购绩效波动性较大。
关键词:
并购绩效 因子分析 并购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