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8)
- 2023(5376)
- 2022(4733)
- 2021(4673)
- 2020(4185)
- 2019(9716)
- 2018(9880)
- 2017(20028)
- 2016(11265)
- 2015(13205)
- 2014(13412)
- 2013(13902)
- 2012(12874)
- 2011(11327)
- 2010(11961)
- 2009(11737)
- 2008(12245)
- 2007(11657)
- 2006(10874)
- 2005(10354)
- 学科
- 管理(48899)
- 业(45661)
- 企(41592)
- 企业(41592)
- 济(41497)
- 经济(41437)
- 财(22770)
- 方法(19367)
- 制(17581)
- 务(16477)
- 财务(16437)
- 财务管理(16397)
- 数学(16241)
- 数学方法(16062)
- 企业财务(15645)
- 中国(13764)
- 农(11745)
- 体(11368)
- 银(10998)
- 银行(10976)
- 行(10218)
- 体制(10149)
- 业经(10049)
- 策(9198)
- 贸(8735)
- 贸易(8723)
- 易(8540)
- 度(7853)
- 制度(7849)
- 税(7803)
- 机构
- 大学(163878)
- 学院(163259)
- 管理(66757)
- 济(66657)
- 经济(64871)
- 理学(53767)
- 理学院(53207)
- 管理学(52668)
- 管理学院(52314)
- 研究(50292)
- 中国(46858)
- 财(41441)
- 京(35822)
- 财经(30054)
- 江(27389)
- 经(26963)
- 科学(26846)
- 所(26236)
- 中心(24538)
- 北京(24205)
- 州(22318)
- 研究所(22245)
- 财经大学(22161)
- 农(21480)
- 范(19107)
- 师范(18973)
- 经济学(18939)
- 业大(18731)
- 商学(18656)
- 商学院(18521)
- 基金
- 项目(85033)
- 研究(65578)
- 科学(65566)
- 基金(60327)
- 家(50623)
- 国家(50175)
- 科学基金(42603)
- 社会(39801)
- 社会科(37654)
- 社会科学(37637)
- 省(31989)
- 基金项目(31588)
- 教育(30766)
- 编号(28303)
- 划(27411)
- 自然(26819)
- 资助(26415)
- 自然科(26107)
- 自然科学(26094)
- 自然科学基金(25632)
- 成果(25323)
- 部(20101)
- 课题(19435)
- 重点(18675)
- 性(18255)
- 项目编号(18103)
- 教育部(17464)
- 人文(17178)
- 发(16959)
- 创(16857)
共检索到281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天荣
管理层收购 (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问题 ,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 ,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一、收购主体不具备合法性 我国现行的管理层收购(MBO)主体在法律上存在障碍。目前,对管理层收购主体形成约束和限制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政府为规范金融、证券市场而颁布的各种暂行条例等。MBO的收购主体一般是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职工持股会也可能参与到收购活动中来。虽然《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奇 程婧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新生事物备受争议,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派现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界定过度派现行为的标准,指出并不是所有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过度派现行为,有些正常的高派现并不等同于过度派现。本文还对上市公司过度派现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收购 派现 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豫湘 彭聪 付秀明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本文选取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选定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企业绩效的综合评分模型,对我国实施MBO的上市公司绩效进行配比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在绩效方面显著优于相应未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因此,尽管目前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应肯定其在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激励不足、效益长期低下方面的积极意义。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允许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而是如何对其进行规范。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管理层收购 绩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成龙
管理层收购作为股权投资者与经理层一起组成一个收购集团实施杠杆收购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行为,不仅带动、推进了并购高潮,而且在企业机制、资本结构、金融活动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本文实例分析了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优化产权结构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高度重视投资银行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监管,防止在此过程中损害国家、集体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上市公司 制度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波
一、引言200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等问题作出规定。在政策导向下,国内A股上市公司MBO潜潮涌动,我国的MBO从非正式的实验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大量公司在设计MBO方案,很多国外公司摩拳擦掌酝酿建立MBO基金,掀起了我国MBO的热潮。2005年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此次的《暂行规定》对"管理层"这个概念做出准确界定,并相应扩大了外延;对资金来源、职工安置费等在以前的相关文件中设计粗略、不易厘清的问题,均在此次得以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永林 叶南峰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正处于积极探索实施过程中,对其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学术界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已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企业并未给公司带来明显的经营绩效的改善。这种情况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相对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因子分析 经营绩效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永林 叶南峰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正处于积极探索实施过程中,对其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学术界莫衷一是。政府的政策也是左右不定。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已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企业并未给公司股东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这种情况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相对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激励效应 财富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喜平 张庆
管理层收购(MBO)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合成数据(Panel Date)截面回归的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比较低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下,MBO并未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成反向关系;(2)管理层收购前后,公司每股净资产均呈向上的凸性;每股收益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财务绩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薛加玉
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特点和效用,探讨了我国适用MBO的上市公司的特征和进行MBO的动因,最后提出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MBO模式。
关键词:
MBO 动因 模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宇
本文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 公司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益华
本文以1999年-2003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管理层收购事件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管理层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层收购事件发生期间,这些公司股票存在正向的异常收益率,而且这些异常收益率在2003年进一步提高了。此外,还发现这些异常收益率与收购价/市场价的比率负相关,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异常收益率 事件研究法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卫华 宾建成
本文运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01-2002年17家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MBO当年和后一年有所上升,但在MBO后两年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在目前,由于我国MBO运行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尚不成熟和不完善,上市公司MBO还须慎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上市公司MBO,以使上市公司MBO后的经营绩效能稳步提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管理层收购(MBO) 绩效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廖洪 张娟
本文以2000~2002年深沪两市发生的18起管理层收购案例为样本,以公司每股净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NROA)和主业利润率(CROA)等财务指标为衡量值,根据管理层收购前后3年的数据,对管理层收购的财务绩效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讨论了不同股份转让比例和负债率下的管理层收购的不同效应和结果。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MBO公司呈现出整体业绩下降的趋势;现金流量在MBO后较为紧张,MBO的股份转让比率在10%~30%较为适当;MBO公司负债率上升,不能发挥激励约束作用;MBO公司应加强MBO公告的信息披露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