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6)
- 2023(8604)
- 2022(7321)
- 2021(7017)
- 2020(6006)
- 2019(13956)
- 2018(13867)
- 2017(28352)
- 2016(15473)
- 2015(17840)
- 2014(18091)
- 2013(18172)
- 2012(17118)
- 2011(15479)
- 2010(15762)
- 2009(15170)
- 2008(15512)
- 2007(14351)
- 2006(12546)
- 2005(11505)
- 学科
- 济(66943)
- 经济(66862)
- 业(49849)
- 管理(48565)
- 企(41188)
- 企业(41188)
- 方法(33966)
- 数学(30657)
- 数学方法(30465)
- 财(24114)
- 农(19294)
- 中国(18309)
- 务(16927)
- 财务(16911)
- 财务管理(16872)
- 制(16772)
- 企业财务(16180)
- 业经(13748)
- 贸(13522)
- 贸易(13515)
- 易(13192)
- 农业(12466)
- 银(11995)
- 银行(11973)
- 学(11494)
- 行(11318)
- 体(11307)
- 地方(11052)
- 融(10652)
- 金融(10649)
- 机构
- 大学(233163)
- 学院(232797)
- 济(98724)
- 经济(96671)
- 管理(89167)
- 理学(76130)
- 理学院(75363)
- 研究(74749)
- 管理学(74342)
- 管理学院(73900)
- 中国(59839)
- 财(51434)
- 京(48529)
- 科学(43208)
- 财经(40315)
- 所(38316)
- 农(36789)
- 经(36463)
- 江(34743)
- 中心(34647)
- 研究所(34013)
- 业大(32082)
- 北京(31362)
- 经济学(30498)
- 财经大学(29934)
- 农业(29055)
- 范(28285)
- 师范(28029)
- 州(27883)
- 经济学院(27862)
- 基金
- 项目(141869)
- 科学(110696)
- 研究(105733)
- 基金(102333)
- 家(87564)
- 国家(86828)
- 科学基金(73674)
- 社会(66403)
- 社会科(62915)
- 社会科学(62894)
- 省(54852)
- 基金项目(54347)
- 教育(49066)
- 划(46444)
- 自然(46387)
- 自然科(45227)
- 自然科学(45212)
- 编号(44834)
- 自然科学基金(44432)
- 资助(42608)
- 成果(37558)
- 部(32853)
- 重点(31884)
- 发(30535)
- 课题(29945)
- 创(29214)
- 教育部(28290)
- 性(28224)
- 项目编号(27607)
- 人文(27547)
- 期刊
- 济(109638)
- 经济(109638)
- 研究(70143)
- 财(42851)
- 中国(41534)
- 学报(33618)
- 农(33501)
- 管理(31469)
- 科学(30013)
- 融(26246)
- 金融(26246)
- 大学(25433)
- 学学(24061)
- 农业(22135)
- 教育(21119)
- 财经(20752)
- 技术(18697)
- 业经(18447)
- 经济研究(17933)
- 经(17615)
- 问题(15616)
- 贸(13765)
- 理论(12906)
- 财会(12026)
- 技术经济(11930)
- 商业(11745)
- 实践(11571)
- 践(11571)
- 业(11412)
- 国际(11313)
共检索到348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福兴 李伊凝
合理适用“慢走规则”是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关键。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慢走规则”在资本市场监管实践中的适用标准,在适用范围、信息披露、计算方式和豁免限制四个方面对“慢走规则”进行优化。在适用范围方面,应确立适用“慢走规则”的前提仅限于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协议转让等主动交易方式,而行政划转、法院裁判等被动转让,已有临时公告制度对其加以规制,不应受到“慢走规则”约束。在信息披露方面,可考虑建立披露义务替代规则,规定临时公告可以而定期报告则不能免除“慢走规则”披露义务,且“慢走规则”不能剔除临时公告披露内容。在计算方式方面,基于“刻度说”的“慢走规则”容易理解、便于操作,更符合我国资本市场推行审慎监管的改革方向。在豁免限制方面,严格的“慢走规则”会削弱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从事大额股票交易的意愿,适当对机构投资者豁免运用“慢走规则”具有正当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耿 陈秋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所持有的限售股取得了上市流通权。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大股东频频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股份减持。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在大股东股权减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主要问题,所以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包括丰富大股东出售股票的渠道,严格信息披露,弱化大股东的信息垄断优势,建立健全大股东股份减持的制度规定等措施。
关键词:
大股东 股份减持 问题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王利君
文章以深圳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短时间窗口的视角考察其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以及减持后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减持时进行了精准的时机选择;而市场认为大股东减持传递出公司估值偏高、业绩不佳的信号,对此表现出强烈的负面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减持过程中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非控股股东;低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高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高市盈率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低市盈率公司股东;绩差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绩优公司股东;小规模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大规模公司股东。基于此,从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大股东减持 时机选择 市场反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温智强
2015年伊始的"投资乱象"到底源于什么?为什么发生"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会受到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更奇怪的是这类个股出现了超越市场指数的良好涨幅。为了解释这一异象,本文围绕"新国九条"的出台时间,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的数据,从大股东减持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把市值管理作为通道,与机构投资者合谋侵占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减持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而是为了"让筹"给机构投资者。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新国九条"对合谋行为的影响,发现文件的出台促进了合谋行为的发生,并且更多的合谋行为与市场气氛无关。最后,本文检验了流通股数量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利平 张大勇
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OLS与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重大信息披露在股份减持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得出了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但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减持后披露"利空"消息的概率高;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较高;公司估值(托宾值)越高,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也越大;被减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对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等结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亮 姚益龙
文章详细探讨了我国特有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行为,指出大股东具有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满足自身利益的动力,从而侵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了公司价值,表现为"隧道效应"。文章还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列举了大股东种种的"隧道挖空"行为,最后为减少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害,文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隧道效应 挖空 所有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路玲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财经媒体信息可以影响股价的基础上,收集2008~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相关的财经媒体信息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人工的方式收集与整理上市公司大公司在减持过程中的财经信息,构建利多信息倾向(S1)、利空信息倾向(S2)以及中性信息(S3)等指标,首创性地从上市公司减持中以独特视角实证研究上市公司与财经媒体合谋的各种间接证据,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大股东股份减持 财经媒体 合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路玲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财经媒体信息可以影响股价的基础上,收集2008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相关的财经媒体信息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人工的方式收集与整理上市公司大公司在减持过程中的财经信息,构建利多信息倾向(S1)、利空信息倾向(S2)以及中性信息(S3)等指标,首创性地从上市公司减持中以独特视角实证研究上市公司与财经媒体合谋的各种间接证据,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大股东股份减持 财经媒体 合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辛磊 宋玉霞
本文收集了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48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高管与大股东减持状况及减持的短期市场反应与长期财务绩效反应。实证结果得到: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行为会导致企业短期股价负效应,且这种负效应主要来自减持公告信息,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存在"时机选择",在减持日股价收益率达到最高,在减持后股价收益率显著下降。此外,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也产生负反应,并且这种负效应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征征 蔡报纯
本文选取2015年5月份以来发布增持公告的38家民营样本公司,以发布增持公告当天为事件日,以事件日前后5天为事件窗口。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经过市场回报率对比,得出结论:民营企业大股东增持可明显提高市场信心,对市场影响显著,增持公告发布日市场反映最强烈,之后随时间递减。分析民营企业大股东的增持行为和这一行为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自身发展以及监管部门规范市场行为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大股东增持 市场信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松 温德尔 赵良玉 刘玉
2012年,中国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的事件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大股东增持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从动机看,非国有大股东的增持决策与公司前期股价的低估程度显著相关,而国有大股东的增持决策与公司前期股价表现之间的关系则较弱;从后果看,国有大股东增持后一年内股票超额报酬率的改善程度比非国有大股东增持后显著要低。这些结果表明,非国有大股东的增持是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化行为,而国有大股东的增持则可能是配合政府政策的短期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国有大股东的这种非市场化增持行为在中央控制的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志忠 周炜 谢文丽
本文通过建模在理论上分析了大股东减持股份的动机,发现除了逢高减持外,公司业绩差、公司巨额对外担保、大股东严重掏空也是大股东减持的原因。经验证据支持理论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代,大股东通过转移公司资源或利润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仍然是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大股东能够顺利地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根源在于法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够。研究发现在法律制度环境指数较低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容易遭受大股东的减持。
关键词:
大股东 减持 掏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伟 林川 彭程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的大股东连续减持行为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4年我国9313个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外部审计对大股东连续减持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对大股东连续减持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若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或国内"十大",则出现大股东连续减持的概率明显更低;而且相较于国内"十大",国际"四大"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连续减持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股东会避免在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期间连续减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志霖 郑飞虎
在外部治理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角色,对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大股东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一方面对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外部治理市场不能有效监督条件下,使大股东有机会通过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剥削中小股东财富,导致公司绩效下滑。在两种不同力量作用下,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呈现一定关系。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关系加以研究,探寻适合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关键词:
大股东 绩效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