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1)
- 2023(14803)
- 2022(13189)
- 2021(12454)
- 2020(10652)
- 2019(24816)
- 2018(24487)
- 2017(47303)
- 2016(25796)
- 2015(29381)
- 2014(29598)
- 2013(29341)
- 2012(27053)
- 2011(24544)
- 2010(24662)
- 2009(23158)
- 2008(23234)
- 2007(20386)
- 2006(18226)
- 2005(16475)
- 学科
- 济(104999)
- 经济(104845)
- 管理(82446)
- 业(77481)
- 企(65885)
- 企业(65885)
- 方法(50182)
- 数学(43975)
- 数学方法(43508)
- 财(33269)
- 中国(29171)
- 农(27130)
- 制(25466)
- 业经(22995)
- 务(21596)
- 财务(21523)
- 财务管理(21472)
- 企业财务(20473)
- 学(20158)
- 贸(19596)
- 贸易(19580)
- 地方(19161)
- 易(19027)
- 银(18293)
- 银行(18250)
- 农业(17562)
- 行(17296)
- 体(17239)
- 融(17095)
- 金融(17092)
- 机构
- 大学(374714)
- 学院(370120)
- 济(152196)
- 经济(148906)
- 管理(148889)
- 理学(128190)
- 理学院(126824)
- 管理学(124884)
- 管理学院(124208)
- 研究(122398)
- 中国(95199)
- 京(80317)
- 财(76654)
- 科学(72302)
- 所(60933)
- 财经(60107)
- 中心(55740)
- 农(55044)
- 研究所(54595)
- 经(54527)
- 江(53845)
- 业大(52121)
- 北京(51404)
- 范(47191)
- 师范(46793)
- 经济学(45855)
- 财经大学(44749)
- 院(44558)
- 州(43720)
- 农业(42875)
- 基金
- 项目(244476)
- 科学(192557)
- 研究(180856)
- 基金(178319)
- 家(153663)
- 国家(152417)
- 科学基金(131470)
- 社会(114410)
- 社会科(108447)
- 社会科学(108419)
- 基金项目(94511)
- 省(94003)
- 自然(84844)
- 教育(83336)
- 自然科(82800)
- 自然科学(82781)
- 自然科学基金(81292)
- 划(79285)
- 资助(74441)
- 编号(73910)
- 成果(61098)
- 部(55496)
- 重点(54332)
- 发(50782)
- 课题(50632)
- 创(50302)
- 教育部(47999)
- 制(47627)
- 创新(46986)
- 人文(46857)
- 期刊
- 济(167704)
- 经济(167704)
- 研究(115521)
- 中国(72019)
- 财(60873)
- 管理(56020)
- 学报(54939)
- 科学(50730)
- 农(48924)
- 大学(42437)
- 学学(39683)
- 教育(39637)
- 融(36610)
- 金融(36610)
- 农业(33587)
- 技术(31824)
- 财经(29990)
- 经济研究(26781)
- 业经(26280)
- 经(25416)
- 问题(21949)
- 理论(20083)
- 贸(18643)
- 技术经济(18389)
- 图书(18370)
- 实践(18171)
- 践(18171)
- 业(17465)
- 现代(16747)
- 科技(16643)
共检索到558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潘立生 尹航
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内控评价报告)的相关研究中,研究样本多数选用非ST公司,不能体现内控评价报告披露变化的情况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ST公司在上市时也属于正常化经营企业,只是在多年的市场经营与变化下,由于不符合市场需求或经营不善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公司内部出现问题,问题出现后便会导致公司各个部分的变化,内控评价报告的变化也包含其中。文章以此为契机,选取ST公司前后转换年间内控评价报告披露的变化情况作为研究样本,并结合内控相关理论分析内控评价报告各项指标披露变化的原因,为提高内控评价报告的质量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颖琦 陈春华 俞俊利
本文以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试点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为样本,以财政部发布的评价指标为参考,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首次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强制披露规范的信息披露情况。统计发现,样本公司对参考指标的遵循度不足50%,沪市公司对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两类指标的披露水平显著高于深市公司,规模越大或财务状况越好的公司,其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两类指标的披露水平越高。
关键词:
内部控制评价 指标 规范 统计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爱玲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制度存在缺乏清晰的工作步骤和程序,缺失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相关准则,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适合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框架体系应包括: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等三部分内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应具有相互独立的工作步骤和业务流程。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共同构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报告。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评价 架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詹长杰
本文选取2009年沪深两市的1101家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日前后较短时窗(即[-2,+8])内股票市场上呈现的超额报酬现象。同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信息含量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信息含量,但是报告的披露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是正面的;没有披露或虽披露但无实质内容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会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文章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并从操作层面阐明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为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展内控有效性评价提供灵活适用的技术工具。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崔志娟 刘源
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是内部控制规范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本文通过2008-2010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和鉴证报告的数据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时间较为随意、披露内容缺乏信息含量。结合年报重述原因和重述内容的归类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可靠性较低的结论。这一研究结果的发现,为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提供了证据,为内部控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报告 可靠性 年报重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伊莎
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起步较晚,虽然相关法规颁布以后,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已经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但相关理论研究还是较少。本文界定了评判报告质量的原则,制定了量化评分标准,基于600家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质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内部控制报告披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詹长杰 曹建新
本文以沪深两市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2008年和2009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在披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彩婕 韩小伟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兴的审计业务。在自愿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背景下,以2011年我国深沪上市公司A股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结论为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有效执行提供了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海燕 赵丽萍
随着五部委关于内部控制规范与指引的一系列发布,我国上市公司逐渐进入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时代。本文随机选取2011-2012年沪深13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影响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部重组、已上市年数、交叉上市及最终控制权性质对对上市公司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有显著性影响;公司成长性、公司规模和审计单位对公司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虽然有影响,但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晋晓琴
通过对4家上市保险公司2010—2012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从编制数量、编制格式、内部控制目标、评价依据、评价范围、内控缺陷认定等多方面进行的详细分析,指出其主要存在的四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
上市保险公司 内部控制 评价报告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袁敏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2007年度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实务中存在意见名称不一致、意见表述方式有差别、审核依据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明确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性质、尽快推出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南和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财务报告 审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淑杰
内部控制信息及其缺陷披露能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积极信号,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并不能完全保证缺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以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梳理并汇总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状况,重点采取案例方式就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缺陷信息披露等方面问题进行实务研究,呼吁企业完善具体化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回归更加理性的真实缺陷信息的披露,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效率和披露质量的提升有所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烈 孙德芝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好坏,关系企业内部控制的生命与活力,进而影响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的有效性。文章在对沪市A股2012年度内控评估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实际,透视了上市公司在内控评价范围、内控缺陷标准界定、内控评估部门设立及内控评价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建华 梁作琪 王攀峰
当前,财政部、证监会正在积极开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文章通过对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仓储业75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评价这75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分析了在信息与沟通、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加强信息与沟通、抓好控制等对应的优化途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改善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改进——来自沪深2008年、2009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内部控制、公司违规与监管绩效改进——来自2007—2008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权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形成诱因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于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经验数据
上市公司应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来自2009~2010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沪市2008~2010年年度报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