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7)
2023(12132)
2022(10679)
2021(10045)
2020(8812)
2019(20463)
2018(20524)
2017(40786)
2016(22480)
2015(25725)
2014(25963)
2013(25734)
2012(24337)
2011(21788)
2010(22315)
2009(21246)
2008(21691)
2007(19781)
2006(17695)
2005(16408)
作者
(64770)
(54091)
(53848)
(51646)
(34578)
(25992)
(24837)
(20873)
(20319)
(19487)
(18221)
(18173)
(17170)
(17088)
(16935)
(16695)
(16440)
(15811)
(15804)
(15574)
(13561)
(13333)
(13179)
(12289)
(12206)
(12170)
(12156)
(12108)
(10851)
(10657)
学科
(90572)
经济(90424)
管理(71631)
(69244)
(57670)
企业(57670)
方法(39708)
数学(34635)
数学方法(34276)
(32376)
(26965)
中国(25535)
(25531)
(20971)
财务(20927)
财务管理(20874)
业经(19943)
企业财务(19842)
(17589)
贸易(17575)
(17471)
银行(17442)
地方(17252)
农业(17189)
(17089)
(16832)
(16754)
(16514)
(15568)
金融(15563)
机构
大学(326783)
学院(324671)
(135489)
经济(132396)
管理(123337)
研究(108424)
理学(104314)
理学院(103156)
管理学(101576)
管理学院(100957)
中国(87230)
(71154)
(70073)
科学(63130)
(55509)
财经(54584)
(52008)
(51331)
中心(50999)
研究所(49139)
(49122)
北京(44953)
业大(44716)
(42084)
师范(41722)
经济学(41484)
(40695)
农业(40532)
财经大学(40191)
(38477)
基金
项目(200261)
科学(156783)
研究(150018)
基金(144499)
(124631)
国家(123237)
科学基金(104706)
社会(94322)
社会科(89149)
社会科学(89122)
(77880)
基金项目(76742)
教育(69474)
自然(66407)
(65604)
自然科(64710)
自然科学(64691)
自然科学基金(63547)
编号(62412)
资助(59507)
成果(53385)
(45836)
重点(44956)
课题(42977)
(42548)
(41081)
(40909)
教育部(39569)
(39519)
人文(38550)
期刊
(157954)
经济(157954)
研究(102594)
中国(66683)
(59636)
(47912)
学报(46869)
管理(46203)
科学(43190)
(36169)
金融(36169)
大学(35910)
教育(33808)
学学(33464)
农业(31421)
财经(27984)
技术(27048)
业经(25185)
经济研究(24021)
(23901)
问题(22072)
(18352)
理论(16897)
(16879)
财会(16375)
技术经济(15738)
国际(15534)
会计(15532)
(15266)
图书(15232)
共检索到507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侯增辉  朱颐和  
虽然我国已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仍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以已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133家上市公司的资料为基础,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管理者的粉饰行为、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惩处机制四个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海梅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目前由于多种原因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不足。本文以沪市主板97家上市公司2011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样本,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亚莉  马晓燕  胡志颖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被视为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具有促进作用。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表现的调查显示,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显著的公司治理特征。通过将样本组与对照组进行配比,在控制了经营复杂性、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公司特征后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更频繁,重述报告的比例更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董卉娜  陈峥嵘  朱志雄  
本文以2009~2010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为依据,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整体状况、具体类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2010年披露缺陷的公司数量显著低于2009年,内部控制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存在缺陷较多的要素是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在披露过程中,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意识不强,缺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披露标准,且部分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界定不清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斌  刘春丽  舒伟  魏广剡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逐步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有了明显提升,156家上市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文章以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详细描述了201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并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第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比例远远低于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比例;第二,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试点、内控审计投入、上市年限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强制执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育红  
本文选取了2008年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什么样的公司特征相联系,结果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规模小、业务较复杂、正经历组织变革、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较多、国有股持股比例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核心,财务报表重述是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和认定的重要迹象之一,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上述之间关系处理不当。本文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深市财务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样本企业财务报表重述具体事项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财务报表重述上市公司应以财务重述事项作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迹象的观点,并指出了上市公司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外披露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对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武朝  
本文研究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执行初期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及披露。研究发现,许多重大缺陷是根据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指出的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重要迹象来认定的;其他的则通过重大缺陷的定义来认定。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涉及到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五要素的几乎所有内容,以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几乎所有项目。仅有部分公司披露导致交易或账户层面重大缺陷的企业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同时,仅有部分公司披露受账户或交易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的所有账户。本文最后分析了在美上市公司重大缺陷认定及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振  李晓庆  
本文以2011-2013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性以及外部监管处罚是否影响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披露内控缺陷的态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积极披露内控缺陷信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倾向于不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并且更容易受到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证监会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能对受处罚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正视内控缺陷及其披露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淑杰  
内部控制信息及其缺陷披露能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积极信号,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并不能完全保证缺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以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梳理并汇总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状况,重点采取案例方式就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缺陷信息披露等方面问题进行实务研究,呼吁企业完善具体化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回归更加理性的真实缺陷信息的披露,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效率和披露质量的提升有所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丽琴  封华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历程(一)年度报告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证监会2000年12月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现见2003年3月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8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兰  何安亿  李志军  
中国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实施时间较短,且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比例较低,其公司治理效应有待检验。以中国2011~2012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所产生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两职合一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于两职合一的企业而言,内控缺陷披露为上市公司改进内部治理结构提供了激励,提高了公司次年的两职人员变更率,但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两职人员分离的治理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凡  曹健  陈莹  李颖  
本文以2014年所有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详细描述了强制实施环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并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经济后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具有一定信息含量,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存在负相关关系,且该相关关系会受到公司规模和上市年限的影响。最后,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海燕  赵丽萍  
随着五部委关于内部控制规范与指引的一系列发布,我国上市公司逐渐进入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时代。本文随机选取2011-2012年沪深13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影响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部重组、已上市年数、交叉上市及最终控制权性质对对上市公司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有显著性影响;公司成长性、公司规模和审计单位对公司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虽然有影响,但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庆玲  沈烈  
以2014~2016年上市公司所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为统计样本,分别从整体层面和具体层面深挖由企业董事会自行确定并满足监管规则要求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现状。整体上,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使用规范的内控评价报告格式,并区分不同缺陷等级列示财报与非财报、定量与定性标准,但总体上定量标准披露情况好于定性标准披露情况。具体来看:在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度量方式上,普遍采用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中的项目构建评价指标,不同评价期间的评价指标基本保持一致,且普遍采用相对率标准作为定量标准临界值的设定方式;内控缺陷定量标准统计层面,定量标准临界值尽量在多个评价指标之间保持取值方式的一致性,且年度间差异性不大;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呈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性,同一评价期内不同行业间差异性明显,不同评价期间内行业差异性不大;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变更层面,变更后上市公司倾向于更为严格的缺陷认定标准,降低相对率标准的比率阈值,且不论是变更频率还是变更程度,财报标准变更均大于非财报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