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9)
- 2023(19223)
- 2022(16486)
- 2021(15286)
- 2020(13174)
- 2019(30472)
- 2018(30147)
- 2017(59127)
- 2016(31704)
- 2015(36124)
- 2014(36024)
- 2013(35777)
- 2012(33077)
- 2011(29779)
- 2010(29990)
- 2009(28277)
- 2008(27536)
- 2007(24601)
- 2006(21484)
- 2005(19185)
- 学科
- 济(131161)
- 经济(131013)
- 管理(95119)
- 业(95034)
- 企(79572)
- 企业(79572)
- 方法(62973)
- 数学(55307)
- 数学方法(54670)
- 财(38703)
- 中国(37749)
- 农(35172)
- 融(31174)
- 金融(31170)
- 银(30081)
- 银行(30025)
- 业经(29526)
- 制(28847)
- 行(28764)
- 地方(26668)
- 务(26484)
- 财务(26402)
- 财务管理(26346)
- 学(26021)
- 企业财务(25157)
- 贸(24455)
- 贸易(24438)
- 易(23742)
- 农业(23476)
- 理论(21285)
- 机构
- 大学(461166)
- 学院(460407)
- 济(188475)
- 经济(184446)
- 管理(182606)
- 理学(158041)
- 理学院(156384)
- 管理学(153721)
- 管理学院(152896)
- 研究(148833)
- 中国(117773)
- 京(97035)
- 科学(90361)
- 财(90190)
- 所(74496)
- 农(72844)
- 财经(72839)
- 中心(69965)
- 研究所(67506)
- 业大(67111)
- 江(66247)
- 经(66091)
- 北京(61488)
- 经济学(57974)
- 范(57503)
- 农业(57288)
- 师范(56939)
- 州(54570)
- 财经大学(54406)
- 院(53643)
- 基金
- 项目(307985)
- 科学(242025)
- 基金(224063)
- 研究(223862)
- 家(194308)
- 国家(192727)
- 科学基金(166199)
- 社会(141265)
- 社会科(134077)
- 社会科学(134042)
- 省(119907)
- 基金项目(118921)
- 自然(108669)
- 自然科(106111)
- 自然科学(106084)
- 自然科学基金(104207)
- 教育(103201)
- 划(100663)
- 资助(93779)
- 编号(91639)
- 成果(73776)
- 部(68580)
- 重点(68486)
- 发(65032)
- 创(63738)
- 课题(62206)
- 创新(59466)
- 科研(59202)
- 教育部(59018)
- 大学(57875)
- 期刊
- 济(200372)
- 经济(200372)
- 研究(133744)
- 中国(81857)
- 学报(70782)
- 财(70637)
- 管理(65471)
- 农(65221)
- 科学(64365)
- 大学(53750)
- 融(53250)
- 金融(53250)
- 学学(50897)
- 农业(44158)
- 教育(43931)
- 技术(39505)
- 财经(36102)
- 业经(33085)
- 经济研究(32444)
- 经(30860)
- 问题(26721)
- 理论(23067)
- 技术经济(22734)
- 业(22620)
- 统计(22324)
- 贸(21285)
- 商业(21124)
- 图书(21073)
- 实践(20842)
- 践(20842)
共检索到669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亮 朱慧敏
本文选取2002-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公告进入金融业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和事件研究法,分别考察上市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财务效应和股票市场反应。实证研究发现,参股金融业后上市公司取得正的财务效应,表现为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增长。同时参股金融业会带来正向的市场反应,公司市值得到提升。但上市公司介入不同类别的金融牌照产生不同的市场反应。涉及主要金融牌照的产融结合比涉及类金融牌照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而不同金融牌照的切入在短期和长期的市场反应具有差异。本文的研究证实了产融结合在提升公司效应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产融结合 财务效应 市场反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蔺元
本文以2001-2007年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动因、参股金融机构前后业绩变化以及参股金融机构类型、比例对产融结合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成长能力;产融结合后,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恶化;参股券商或提高参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有显著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飞 蒋伊菲
本文以2003~2012年间中国参股上市金融机构的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序列DEA方法分析了这一产融结合方式的基本动因及效率表现,进而使用Tobit回归模型考察了被参股金融机构的类型、参股比例对产融结合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需求、资产保值、发展转型等是中国工业企业参股金融机构的主要动因,被参股金融机构类型及参股比例对工业企业产融结合效率影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培育资本市场,适度提高结合程度,加强对产融结合的监管。
关键词:
工业企业 产融结合 动因 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彦鑫 刘娅茹 杨有振
选择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和金额越大越能够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但也加剧了投资过度;相较于持股其他金融机构和非上市金融机构,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以及持股上市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缓解投资不足,但也加剧了投资过度问题。进一步考虑代理问题发现,伴随代理问题的上升,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导致了更严重的过度投资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把握产融结合程度和选择产融结合的类型,为进一步合理利用产融结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产融结合 投资效率 财务公司 代理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文贵 蔡雍蓉
文章以2007—2016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持股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上市公司主业发展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第一,持股金融机构虽然可以显著缓解企业投资不足问题,但也会显著抑制主业投资率;第二,当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衡量企业创新时,持股金融机构与创新活动显著负相关。以上研究结论说明持股金融机构抑制了主业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使经济面临"脱实向虚"的威胁,为产融结合抑制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拓展和深化了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对监管部门如何引导产融结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夏子航 李天钰 辛宇
本文以2006~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区域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同群效应下目标企业模仿学习的基准选择倾向。研究发现:企业产融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同群效应,并且产融结合的区域同群效应,主要存在于持股银行以及持股财务公司这两种融合模式;在模仿学习的标杆选取上,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模仿学习区域内规模较大企业的产融结合行为,但盈利能力未成为区域内企业选取产融结合仿效对象的基准之一,并且同群行为局限于相同产权属性企业之间;进一步发现,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化进程水平提升,均会加强上述同群效应。本文揭示了企业产融结合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学习机制,同时为公司金融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合黔 陈开洋 赵鹏
本文以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为切入点,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企业产业资本盈利能力,以期理解微观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结果显示,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显著降低其产业资本收益率,该负向影响在持股金融机构后5年内仍存在。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后,企业内部配置更多金融资产,挤出用于产业设备更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拖累实体产业资本收益率。此外,持股多类型金融机构和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能有效缓解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本文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我国A股615组配对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持股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债务资金,包括短期债务资金和长期债务资金,而且有利于企业改变负债结构,即提高融资成本较低的短期债务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较高的长期债务。此外,相对于国有上市企业而言,民营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更有利于改变其债务融资水平与债务结构。进一步区分金融机构类型后发现,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负债融资和债务结构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关键词:
持股金融机构 负债融资 债务结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春海
本文选取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对产融结合、金融发展环境与企业成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缓解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成长能力的提升;制造业企业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对其成长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持股上市金融机构不存在这种效应;产融结合对企业成长能力的促进作用在金融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
关键词:
产融结合 金融发展 企业成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万良勇 廖明情 胡璟
产融结合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5-2013年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为例,研究了产融结合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后果。研究发现,由于存在信息效应和决策效应,上市公司参股银行能够显著缓解其融资约束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控股、规模较大和行业竞争度较低的企业而言,民营控股、规模较小和行业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参股银行带来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参股银行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以及在金融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产融结合、参股银行及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产融结合 融资约束 参股银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永斌 闫佳
本文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使用适合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探寻因产融结合而变化的系统性内生变量如何作用于转型升级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发现参股非上市银行这种产融结合方式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参股比例的提升转型升级的程度越高,并且发现参股非上市银行这种产融结合模式起作用的微观机制是通过财务协同来实现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丹 王磊
考虑到以往对产融结合效果的研究一般采用公司绩效作为衡量标准,而公司绩效好坏从根本上取决于公司投资效率的高低,并且产融结合的主要作用是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因此,从投资效率的角度研究产融结合的效果能更准确地反映产融结合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通过采用中国沪深两市2009-2014年产融结合的样本实证研究显示:整体上产融结合有助于缓和公司投资不足,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没有发现产融结合助长公司过度投资的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股权集中度存在治理效应也存在控制权私人获利,其对产融结合的公司投资行为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大股东控制权的共享利益与大股东私自榨取公司价值之间的平衡;相对而言,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更有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坤 戴文涛
以2006—201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笔者检验了企业控股金融机构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与非控股金融机构企业相比,控股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了信贷融资的便利性,企业持有大量现金资产应对外部融资约束的动机较弱,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较低,并且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较严重时,控股金融机构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作用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严重的高管代理问题会导致高管滥用信贷资金,弱化企业控股金融机构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作用。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现金持有水平权衡理论和代理理论解释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相关研究文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军 夏婷 方红英 曾萍
以沪深A股2006~2018年的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区域金融深化对企业产融结合倾向的影响,以及从产融结合动机差异的视角实证考察区域金融深化对产融结合深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深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倾向;异质性影响表明区域金融深化会加深战略型产融结合深度、抑制投机型产融结合深度。研究结果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督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行为,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并且为上市公司经营者做出产融结合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郝颖 于冰 李雪轶
基于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经济实践,文章以2010—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产融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绩效,而且在治理相嵌的调节作用下,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具体而言,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剩余负债能力是产融结合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这种影响会因企业产权性质和成长性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效应。文章有助于阐释产融结合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参股银行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商业银行与控股、参股金融机构间资金往来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
产融结合效应实证分析——基于非金融上市企业投资期货公司的经验证据
外资参股与上市公司价值——基于信息透明度视角的实证分析
外资参股和高管、机构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参股保险业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外资参股与上市公司价值——基于非平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条件分析
持股金融机构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路径——基于融资约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