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3)
2023(16301)
2022(13807)
2021(12880)
2020(10693)
2019(24062)
2018(23923)
2017(45531)
2016(24911)
2015(28296)
2014(28433)
2013(28045)
2012(26412)
2011(23695)
2010(24077)
2009(22865)
2008(22806)
2007(20638)
2006(18667)
2005(17610)
作者
(70714)
(58557)
(58246)
(55876)
(37370)
(27948)
(26663)
(22423)
(22409)
(21365)
(19983)
(19826)
(19097)
(18749)
(18681)
(17959)
(17248)
(17087)
(16986)
(16937)
(15071)
(14293)
(14204)
(13563)
(13267)
(13189)
(13084)
(13056)
(11830)
(11635)
学科
(97804)
经济(97653)
管理(76007)
(68870)
(55883)
企业(55883)
(37930)
中国(34883)
方法(33124)
(30472)
(30253)
数学(27946)
地方(27702)
数学方法(27666)
(25540)
银行(25515)
(24185)
业经(24063)
(21286)
金融(21278)
(20096)
财务(20048)
财务管理(19982)
农业(19544)
(19261)
(19141)
企业财务(18957)
(17266)
贸易(17242)
(16774)
机构
学院(347331)
大学(346989)
(141933)
经济(138546)
管理(126356)
研究(122140)
理学(105162)
理学院(103921)
管理学(102357)
管理学院(101691)
中国(101060)
(80857)
(75749)
科学(69926)
(61620)
财经(58609)
(57904)
中心(57057)
(55268)
研究所(54199)
(52724)
北京(48689)
(47859)
师范(47397)
(46127)
业大(45382)
(44190)
经济学(43850)
财经大学(42860)
农业(42732)
基金
项目(213402)
科学(167229)
研究(164375)
基金(151369)
(129526)
国家(128337)
科学基金(109467)
社会(103552)
社会科(97977)
社会科学(97955)
(84523)
基金项目(79103)
教育(75827)
(70557)
编号(68684)
自然(66435)
自然科(64801)
自然科学(64784)
自然科学基金(63559)
资助(61446)
成果(59336)
(49865)
课题(49438)
重点(48164)
(47627)
(44531)
(44126)
(43168)
国家社会(42156)
项目编号(41706)
期刊
(174377)
经济(174377)
研究(119410)
中国(85207)
(67669)
(52394)
管理(49846)
(49784)
金融(49784)
学报(49165)
教育(46606)
科学(45466)
大学(38504)
学学(35476)
农业(33920)
财经(30246)
技术(29960)
业经(28964)
经济研究(27328)
(25936)
问题(23254)
(18526)
图书(18224)
(17169)
理论(17142)
会计(17032)
(16352)
论坛(16352)
国际(16149)
财会(16094)
共检索到576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长青  
我国在建国初期、大跃进时期和2009年分别发行了三次地方债券,各自取得了不同的历史成效。这三次地方债券的发行,都和当时的财政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从财政体制的视角对三次发行地方债券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地方债券的发行提供历史的借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跃  
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确立和调整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方面财政是政府治理的基础,资金严重匮乏肯定影响政府治理;另一方面财政又建立在辖区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当不适当地追求财政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破坏政府治理的社会基础。上级政府在对待下级以及基层政府在对待辖区百姓时,都有其权力的边界,超出这个边界,不仅会降低地方治理的水平,造成治理混乱,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将会危及上级政府主要领导人的威信和位置。文章通过对安徽省S县财政体制变迁与地方治理关系的考察,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财源争夺三个方面描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邹焕聪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存在主体地位不明、权力机关功能缺位、各地政府发债权不公、主体法律障碍尚未清除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应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采取两步走战略,逐步建立实施。从近期看,要修改《预算法》,适度扩大有举债权的地方政府范围;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完善发债主体的资格条件;围绕法治国家的目标,实现由政府许可向人大审议发展。从远期看,要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举债权;进一步总结实际发行经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主体条件;发挥地方人大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政府备案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兴龙  
一、引言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 789.05亿元,比2010年年底增加38 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等等。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开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但被写入中央和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已演变成关乎公共财政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平  张春燕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废止再到恢复的历程,期间中央政府始终主导着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的变迁方向。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化,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的制度需求也逐渐得到重视。由此,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和品种均日益扩大。通过引入SSP范式制度变迁分析,从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初始结构、所处市场的状态、上层制度结构和制度变迁结果等层面分阶段解析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的变迁历程,根据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变迁所因循的路径依赖以及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中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制度需求与博弈过程,可判断未来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变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胜泽  
一、财政体制变迁的阶段划分多数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到高度分权,再到中央集中与地方适度分权的演变过程。将财政体制的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统收统支"阶段(1950~1979年)、"财政包干"阶段(1980~1993年)、"分税制"阶段(1994年至今)。其中"统收统支"阶段,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是"统",地方政府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府主体,没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权限。叶振鹏(1992)将"统收统支"阶段的财政体制细分为六个阶段: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高度集中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天保  王涛  徐小天  
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除了对地方政府发债的法律限制,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迅速扩大。发行利率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来看,其发行利率对政府信用风险体现不足,进而引起了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形成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利率抑制现象;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期限、市场流动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经济结构,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因素对发行利率均有显著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利率抑制现象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高峥  曾康华  
本文利用1978—200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和GDP数据,把财政体制作为虚拟变量,构建五线段回归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期间我国四次财政体制变迁对地方财力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体制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森  
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使乡镇政府在政府间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居于不利地位,而乡镇政府的决策者难以反映居民的愿望和要求以及“用脚投票”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又使乡镇政府难以获得足够的转移支付,这是乡镇财政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因此,解决乡镇财政困境问题必须针对问题的症结采取治本的对策:乡镇政府决策者要由辖区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乡镇政府有限自治”,以建立真正的分级财政;鼓励农村居民由农村进入城市,并享受城市的各项公共服务,使处于城市的上级政府为减轻自身压力而增加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忠  
美国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考察报告蔡忠美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联邦制,行政上划分为联邦、州、地方(县、市、村镇、学区、专区等)三级。根据1992年的统计,美国共有50个州政府,86692个地方政府。与此相对应,财政体制实行分税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肜新春  
按照西方财政学的观点,公债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信用为担保举借的各项债务。一般来说,公债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债务,因此具有很强的信用性。近代以来,不管是出于为了维护统治需要还是发展经济、筹集专项经费的目的,从清政府到北洋政府再到国民政府,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公债筹款这个金融工具。由于过分透支了政府的公权信用,这些公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宫汝凯  王治国  
本文在分析自行发债试点中潜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拍卖理论框架研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的改进思路,探讨荷兰式(DBM)和美国式(ABM)两类发行机制的均衡投标行为和市场表现,以期对中国继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机制具有参考意义。研究表明,在线性均衡报价下,ABM比DBM面临更大的期望融资规模;DBM和ABM形成均衡价格的相对稳定性取决于具体的经济环境;DBM比ABM能够吸引更多的投标者进入,但ABM机制更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的市场规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明景  
一、引言 在经济学与行政学文献中,对于国家财政与行政体制变迁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除了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和希克斯作过一般性研究外,其他文献中讨论很少。而熊彼特和希克斯的研究给我们讨论国家财政与行政体制变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熊彼特在《税务国家的危机》中,通过对财政史与国家制度的研究后指出,财政体制与现代国家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财政不仅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