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3)
2023(13754)
2022(12189)
2021(11507)
2020(9672)
2019(22447)
2018(22384)
2017(44727)
2016(24107)
2015(27186)
2014(27429)
2013(27184)
2012(25322)
2011(23101)
2010(23135)
2009(21569)
2008(21157)
2007(18570)
2006(16614)
2005(14883)
作者
(69450)
(57431)
(57101)
(54491)
(36860)
(27321)
(26078)
(22336)
(21848)
(20801)
(19553)
(19179)
(18217)
(18168)
(17853)
(17753)
(17084)
(16977)
(16657)
(16459)
(14396)
(14201)
(13944)
(13066)
(12943)
(12853)
(12769)
(12608)
(11545)
(11288)
学科
(99017)
经济(98893)
管理(71293)
(68047)
(55500)
企业(55500)
方法(47457)
数学(42024)
数学方法(41581)
中国(27551)
(27069)
(26585)
业经(20851)
(20578)
贸易(20567)
地方(20145)
(19955)
(19869)
(19320)
农业(17705)
(17058)
银行(17011)
(16210)
(16056)
财务(15991)
财务管理(15952)
(15855)
金融(15854)
理论(15443)
(15292)
机构
大学(349937)
学院(347670)
(143928)
经济(140790)
管理(139940)
理学(120907)
理学院(119561)
管理学(117705)
管理学院(117071)
研究(115356)
中国(88388)
(74152)
(69398)
科学(68391)
(57296)
财经(55248)
中心(52006)
研究所(51664)
(51320)
(50629)
(50209)
业大(48414)
北京(47442)
(45574)
师范(45244)
经济学(43397)
(41837)
(41309)
财经大学(41129)
农业(40068)
基金
项目(229903)
科学(181202)
研究(171559)
基金(167286)
(143812)
国家(142613)
科学基金(122884)
社会(107898)
社会科(102293)
社会科学(102270)
基金项目(88415)
(87982)
自然(79103)
教育(78994)
自然科(77209)
自然科学(77190)
自然科学基金(75836)
(74425)
编号(70865)
资助(70358)
成果(58581)
(52126)
重点(50727)
课题(48510)
(48488)
(47268)
教育部(45113)
人文(44159)
创新(43989)
项目编号(43832)
期刊
(157339)
经济(157339)
研究(108547)
中国(62438)
管理(51466)
(50392)
学报(49914)
科学(46630)
(45804)
大学(38312)
教育(38279)
(37168)
金融(37168)
学学(35889)
农业(31539)
技术(29270)
财经(27027)
业经(25784)
经济研究(25664)
(22965)
问题(20923)
理论(18453)
(18143)
图书(17634)
技术经济(16982)
实践(16790)
(16790)
商业(16254)
现代(16017)
(15607)
共检索到515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于波  
利率是货币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变量,是联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在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中,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两大工具共同服务于宏观经济运行调控。本文采用2002~2011年的季度数据,运用OLS、VAR技术实证研究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东  陈飞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品价格指数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特点。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飞  赵昕东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上下波动。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 ,考察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冲击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的大小。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 ,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彪  杨宝臣  
本文根据预期假说理论通过采用标准差分回归模型、协整检验和主成分分析,以银行同业隔夜拆借利率IBO001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并利用国债回购利率和估计出的国债市场利率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的效应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债市场收益率曲线的效应仅在短期内有效,而对于中长期、长期则基本无效或者效应相当低;同时货币政策变化也会使我国的市场收益率曲线发生非平行变动,甚至扭曲。总之,这些都说明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问题,有待完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姣姣  李彬  
文章采取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这些基本的验证方法,针对我国采用的财政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当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论表明,财政货币政策确实对股票市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过对于有影响作用的单个变量来说,对股市的作用效果并不会全面和预期效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旺春  李光明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璐  刘金全  
文章通过构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长期利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脉冲响应函数,考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长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短期动态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对我国长期利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期限相对较短的长期利率具有正向冲击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景智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重要的调控工具创新。本文在分析现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流向和增加投放总量两方面功能基础上,总结其传导过程中产生总量和结构效应的机理,并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总量和结构效应的强弱。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虽然在推出之初仍存在一定的传导时滞,但总体看来,其结构效应强于总量效应,是当前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理想的定向微刺激操作工具。据此对协调传统货币政策与新型货币政策,提高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和及时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速  张有  
本文利用中国1998年到2007年相关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大小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其组合在发挥货币政策内部传导作用上是中长期有效的。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中央银行有必要继续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导、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和利率调控相配合的"三位一体"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相关制度建设,并配套实施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庆春  宋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货币错配在我国对M1产生的影响较为直接和迅速,对M2产生的影响较为持久,影响的程度也更大。冲击响应的正效应在经历了衰减和振荡后仍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这说明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长期的,协整检验结果揭示我国货币错配程度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不仅削弱了央行的独立性,而且还可能导致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弱化甚至失灵,本文对加强审慎性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庄起善  刘燕  
近年来,美国经济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一高二低——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相伴而行,人们为它取名为“新经济”。回顾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战后初期以高通胀率刺激经济增长到70、80年代的滞胀时期,经济从未出现过目前这种良性循环状态。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时期即战后初期(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滞胀时期(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以及新经济时期(90年代初到目前)美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货币政策对“新经济”的贡献。 一、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非中性货币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前者又可分为常见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按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强  李向前  付志刚  
随着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多数中央银行建立了能有效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的政策操作框架。基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框架,运用EGARCH模型,本文实证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超短端Shibor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得Shibor水平朝中央银行预期的方向变化;而中央银行沟通对Shibor水平与Shibor波动性的影响,与中央银行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次兰  
近年来我国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出现阻滞,导致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佳。本文先简要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然后通过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信用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最后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