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6)
- 2023(18345)
- 2022(15501)
- 2021(14366)
- 2020(12133)
- 2019(27696)
- 2018(27375)
- 2017(52628)
- 2016(28412)
- 2015(32074)
- 2014(32182)
- 2013(31871)
- 2012(30015)
- 2011(27432)
- 2010(27757)
- 2009(25954)
- 2008(25589)
- 2007(22761)
- 2006(20294)
- 2005(18822)
- 学科
- 济(136296)
- 经济(136154)
- 管理(77317)
- 业(72775)
- 企(56598)
- 企业(56598)
- 方法(53165)
- 数学(46829)
- 数学方法(46268)
- 中国(39073)
- 农(34444)
- 地方(33651)
- 财(29827)
- 业经(27773)
- 学(27105)
- 制(24132)
- 贸(23605)
- 贸易(23587)
- 农业(23294)
- 易(22784)
- 银(21265)
- 银行(21215)
- 融(20823)
- 金融(20820)
- 行(20440)
- 环境(20116)
- 和(18581)
- 地方经济(18553)
- 理论(17517)
- 发(17488)
- 机构
- 大学(415594)
- 学院(415118)
- 济(179102)
- 经济(175321)
- 管理(155326)
- 研究(148653)
- 理学(132233)
- 理学院(130611)
- 管理学(128304)
- 管理学院(127507)
- 中国(113259)
- 科学(90341)
- 京(89876)
- 财(82406)
- 所(76080)
- 研究所(68710)
- 农(68333)
- 中心(67600)
- 财经(64768)
- 江(63771)
- 业大(59388)
- 经(58518)
- 北京(57399)
- 经济学(55862)
- 范(55832)
- 师范(55282)
- 院(53715)
- 农业(53303)
- 州(50939)
- 经济学院(50137)
- 基金
- 项目(269728)
- 科学(211967)
- 研究(195905)
- 基金(194924)
- 家(170619)
- 国家(169241)
- 科学基金(144028)
- 社会(125143)
- 社会科(118677)
- 社会科学(118649)
- 省(104885)
- 基金项目(102586)
- 自然(92096)
- 自然科(89913)
- 自然科学(89889)
- 划(89263)
- 教育(89179)
- 自然科学基金(88225)
- 资助(80459)
- 编号(79322)
- 成果(64857)
- 发(62503)
- 重点(61526)
- 部(59526)
- 课题(55225)
- 创(55203)
- 国家社会(52173)
- 创新(51817)
- 科研(51584)
- 教育部(50717)
- 期刊
- 济(205288)
- 经济(205288)
- 研究(127748)
- 中国(83135)
- 学报(63343)
- 财(62620)
- 农(61860)
- 科学(58894)
- 管理(58186)
- 大学(47801)
- 学学(44931)
- 教育(41956)
- 农业(41923)
- 融(41687)
- 金融(41687)
- 技术(37072)
- 经济研究(33376)
- 业经(32288)
- 财经(32182)
- 问题(28430)
- 经(27793)
- 业(22645)
- 贸(22274)
- 统计(22043)
- 技术经济(21589)
- 图书(20160)
- 理论(19808)
- 策(19481)
- 资源(19388)
- 国际(19331)
共检索到639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晔
本文借鉴Combes et al.(2007)的城市与区域集聚效应测量方法,运用长三角16个城市、珠三角13个城市和环渤海地区19个城市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三个经济区的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的城市集聚效应在1990年代最强,但近年却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其区域集聚效应表现最弱;长三角在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两方面都表现得最为突出;环渤海经济区的城市集聚效应最弱,而在区域集聚效应上表现良好。进一步地,文章认为集聚力与扩散力的"循环累积"决定了三个经济区内集聚效应的强弱,并且针对它们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外溢性以及产业同构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
[期刊] 征信
[作者]
耿德林 周慧 江忠伟 王威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而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且往往具有复杂性、突发性、危害性以及传染性等特点。为全面深入分析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模型工具,分析和研究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筛选出金融风险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的指标,并据此提出防控金融风险空间溢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区域经济 空间溢出 风险防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林 杨俊
笔者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中西部的金融发展虽然在长期能引导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化进程,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中部金融塌陷明显,而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最小。
关键词:
区域差异 金融塌陷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 龚新蜀 卢豫
本文选取2000~2011年中国四大经济区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利用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生技术外溢正效应的条件及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在FDI技术外溢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在人力资本配合下,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经济区域又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已成功跨过FDI技术外溢的人力资本积累门槛,但中部地区还没达到这一临界值。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 龚新蜀
采用中国四大经济区2000~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协整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CM模型也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短期和长期都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区域又存在显著差异;自主创新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及环境保护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层面也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区域差异。本文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士婷
本文以中国三大经济区域软实力量化分析为切入点,借鉴中外学者关于软实力相关理论,界定区域软实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由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建城市软实力结构方程测量模型型,通过对中国290个城市样本及连续3年动态数据拟合并检验该结构方程模型型,分析计算全国290个城市连续三年软实力构建得分。运用聚类分析及多元尺度分析方法,阐明环渤海区域软实力发展在中国三大经济区的现状现状,针对环渤海区域软实力构建中存在的不足足,提出了提升人力素质、储备人力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软实力 环渤海区域软实力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煜 刘云强 王芳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系统深入分析农村经济区域发展差异现状和原因,可为相关政策提供有利参考。本文以四川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及五大经济区2007~2016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其时间演变历程和空间差异程度,并运用收敛、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方法检验其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强化农村区域合作、推动城镇化建设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推动四川各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收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戴永安 张曙霄
经济区域化是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考察各类城市参与经济区域化的获益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Byrnes和Storbeck(2000)的方法,基于城市经济效率的视角,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水平,并基于Tobit模型对影响区域化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化收益存在显著差异,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最高,长三角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低。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能力有利于区域化收益的实现,而外资的引进、政府的作用和城市空间影响则扩大了区域化收益,多样化分工和对外贸易对区域化收益的影响尚不明确,分地区的...
关键词:
城市经济效率 区域化收益 Tobit回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淑敏 窦筱艳 韩丽媛
以全国及八大经济区域工业SO_2为研究对象,运用LMDI模型将SO_2排放强度变化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产污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995—2012年,经济规模效应是造成全国工业SO_2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工业SO_2减排的关键因素。影响区域性工业SO_2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并不一致,东南沿海经济带显著因素为经济规模效应,工业SO_2排放持续增加;东北地区显著因素为能源强度效应,工业SO_2排放呈下降趋势;中西部经济区显著因素为能源强度效应,但正向累积效应大于负向累积效应,工业SO_2排放显示为小幅增长。建议按照不同区域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区域性发展的减排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江雪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model)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978~2003年的经济总体就业弹性和非农就业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差异,论证了东部地区就业弹性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对它们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就业弹性 三大经济地带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伟平 江宏 李义稳
在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否与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有关,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总体呈负效应,当经济集聚度不断提升超过拐点时,经济集聚的规模效应及溢出效应显现,经济集聚对环境的负效应影响减弱;人口集聚对环境的作用呈"U"型非线性影响,在人口集聚度较低时,人口集聚的环境效应是正效应,人口集聚可以带来整体上环境污染排放的改善;但当经过临界点后,人口集聚所带
关键词:
集聚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环境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凤阁 仲深 周忠元
随着城市服务经济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运用1990-2008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服务业增长有积极作用,但由过度集聚而带来的负外部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城市服务业 区域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惠娟
通过构建三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服务业区域间溢出和反馈效应比珠三角经济区大,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高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而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低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环渤海与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频繁,珠三角与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较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就业差异——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三大经济区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
经济增长、投资结构与环境效应——基于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实证研究
金融结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分析
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区域差距比较
新常态下承接一带一路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研究——基于八大经济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1998~2005年中国八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区域范围界定的探讨及其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差距比较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竞争力的联动效应分析——评《物流产业集聚及其区域经济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