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2)
2023(11659)
2022(10021)
2021(9076)
2020(7934)
2019(17922)
2018(17667)
2017(34585)
2016(19036)
2015(21307)
2014(21382)
2013(21427)
2012(20258)
2011(18542)
2010(18631)
2009(17568)
2008(17505)
2007(15943)
2006(13993)
2005(12515)
作者
(60000)
(50178)
(50168)
(47632)
(31459)
(24118)
(22902)
(19713)
(18624)
(17832)
(16899)
(16557)
(16030)
(15779)
(15652)
(15619)
(15579)
(14812)
(14581)
(14408)
(12793)
(12314)
(12290)
(11428)
(11191)
(11170)
(11103)
(11098)
(10102)
(10067)
学科
(83167)
经济(83077)
(51961)
管理(51860)
(40160)
企业(40160)
方法(37995)
数学(33860)
数学方法(33596)
(24044)
中国(22373)
(20138)
业经(18437)
(17498)
贸易(17491)
(17333)
地方(17303)
(17021)
(16364)
农业(15754)
(13505)
银行(13435)
产业(12861)
(12832)
技术(12759)
环境(12299)
(12221)
金融(12219)
(11731)
财务(11713)
机构
大学(286979)
学院(286484)
(120650)
经济(118323)
管理(107120)
研究(99527)
理学(92713)
理学院(91606)
管理学(90144)
管理学院(89618)
中国(73630)
科学(63690)
(60361)
(58297)
(54390)
(52599)
业大(48330)
研究所(48142)
农业(46773)
中心(44902)
财经(43710)
(42938)
(39549)
北京(37719)
经济学(37689)
(36047)
师范(35542)
(35037)
经济学院(34548)
(33890)
基金
项目(190452)
科学(147771)
基金(137152)
研究(132520)
(122477)
国家(121478)
科学基金(101446)
社会(84520)
社会科(80270)
社会科学(80240)
(75516)
基金项目(73502)
自然(66578)
自然科(64991)
自然科学(64964)
(64148)
自然科学基金(63841)
教育(60081)
资助(55538)
编号(52464)
重点(43584)
(42502)
成果(41859)
(41836)
(39959)
创新(37455)
计划(37292)
科研(37134)
课题(36389)
国家社会(34982)
期刊
(129403)
经济(129403)
研究(80333)
学报(52731)
(52259)
中国(50998)
科学(45585)
(40713)
大学(38086)
管理(37287)
学学(36376)
农业(35065)
(25369)
金融(25369)
教育(24066)
技术(22691)
业经(22536)
财经(21766)
经济研究(21673)
(19005)
(18812)
问题(18673)
(15419)
技术经济(15021)
商业(14871)
(14682)
科技(14015)
理论(13670)
统计(13644)
业大(13363)
共检索到414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宁  徐菊艳  
基于改进的Kaya恒等式,将电力消耗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电力强度,并采用LMDI法的时间序列分解方式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我国三大产业2000~2007年电力消耗的影响轨迹。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上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电力强度因素均对三大产业的电耗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其中经济增长是各产业电耗增长的最主要原因,2000~2007年其贡献高达93.65%。但是2006年以来产业结构和电力强度变化已显示出明显的节电效应,2006~2007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电耗减少了741.30亿kW.h,同期电力强度降低亦使电耗的减少量达1 643.70亿kW.h。如果未来我国经济保持增长态势,那么电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晨跃  徐盈之  孙文远  
本文借鉴Kaya恒等式,并应用LMDI-I分解模型,分析驱动中国2003-2014年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人口效应、经济水平效应和用水效率效应的时空演绎特征。研究发现,人口效应是抑制第一产业和促进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经济水平效应对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主要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而用水效率效应则主要表现为负向抑制效应。每个省区的从业人员变动、经济水平变动和用水效率变动共同决定了全国生产用水消耗的变动,在当前特定情况下,地区生产用水消耗的下降与全国生产用水消耗下降存在不一致性,因此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晨跃  徐盈之  孙文远  
本文借鉴Kaya恒等式,并应用LMDI-I分解模型,分析驱动中国2003-2014年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人口效应、经济水平效应和用水效率效应的时空演绎特征。研究发现,人口效应是抑制第一产业和促进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经济水平效应对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主要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而用水效率效应则主要表现为负向抑制效应。每个省区的从业人员变动、经济水平变动和用水效率变动共同决定了全国生产用水消耗的变动,在当前特定情况下,地区生产用水消耗的下降与全国生产用水消耗下降存在不一致性,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全国水资源节约的整体目标,需要及时评估各省区对全国水资源节约的贡献度,准确把握中国生产用水消耗的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关注那些对生产用水消耗影响较为关键的省区,以尽快实现对水资源消耗总量的有效控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军  刘灿  胡宗义  
关键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刘新建  
本文以我国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单位GDP能耗的构成因子出发,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行业能耗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徐静  王焱熙  
基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内涵,测度中国沿海省区1996—2015年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改进的对数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贡献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1996—2015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态势,第一产业资源消耗强度平稳下降,第二、三产业资源消耗强度与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基本同步;空间格局演化上,海洋资源消耗中高强度省区逐渐减少,低强度省区逐渐增多,区域差异逐步缩小;(2)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对我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8.224%、18.334%和3.442%;沿海各省区的因素分解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福建以技术进步效应为主,浙江、山东和海南以技术进步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为主,天津、河北和江苏以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辽宁、上海、广东和广西则是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3)从海洋三次产业来看,技术进步效应在第二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77.118%;产业结构效应在第一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314.547%;区域规模效应在三次产业内部无明显差异。各省区推行海洋三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或措施时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红云  蒋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大幅度增加,如何有效节能降耗,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人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推导能源消耗变动的一种前沿性结构分解分析形式,将能源消耗变动分解为能源强度变动、技术进步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3种影响因素。利用中国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表数据首先测度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总量变动的影响程度,然后分别测算28个行业的3种影响因素变动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消耗变动的贡献与特点,结果发现:能源强度变动并没有使所有行业能源消耗都减少;技术进步导致所有行业的每种能源消耗之和都是增加的;28个行业中,最终需求变动的方向与四种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颖  马萍  刘璐  
研究能源消费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基础。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是测度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程度的一类方法,对这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和投入产出法的优势,在完全分解交互项的同时,充分考虑部门之间的消耗及产品结构变化等特点。通过将此方法用于中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解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首先用迪氏因素分解法对能源强度进行了因素分解,得出了引起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技术进步,而在产业技术进步因素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技术进步又占据了最大一部分。然后,作者分别建立了综合能源、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消耗的面板数据模型,并用1985-2008年的数据对各模型的参数分别进行了估计。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了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平  
我国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而且差距较大;影响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GDP、人口数量及分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理位置等。经济发达的省份,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也普遍较高;但在整体保险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情况下,部分中西部三线城市的保险业发展水平却并不低,而且有的已超过了一些省会城市,三线城市所蕴含的商机逐步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丽  
文章对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模型设定与检验,剖析了各个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变动,为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