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6)
- 2023(5439)
- 2022(4718)
- 2021(4414)
- 2020(3757)
- 2019(8472)
- 2018(8590)
- 2017(16930)
- 2016(9538)
- 2015(10774)
- 2014(11117)
- 2013(11185)
- 2012(10581)
- 2011(9880)
- 2010(10125)
- 2009(9728)
- 2008(9444)
- 2007(8661)
- 2006(7911)
- 2005(7364)
- 学科
- 济(43783)
- 经济(43754)
- 管理(24209)
- 业(20016)
- 方法(16847)
- 数学(15367)
- 数学方法(15220)
- 地方(14234)
- 企(13862)
- 企业(13862)
- 中国(13619)
- 农(12586)
- 环境(11427)
- 学(9416)
- 制(8571)
- 地方经济(8549)
- 农业(8154)
- 财(8137)
- 业经(8077)
- 和(7646)
- 银(7458)
- 银行(7439)
- 贸(7406)
- 贸易(7401)
- 行(7216)
- 易(7159)
- 生态(6975)
- 资源(6964)
- 融(6614)
- 金融(6613)
- 机构
- 学院(143962)
- 大学(142207)
- 济(57620)
- 经济(56185)
- 研究(53228)
- 管理(51795)
- 理学(43442)
- 理学院(42818)
- 管理学(42124)
- 管理学院(41870)
- 中国(40553)
- 科学(34691)
- 京(31572)
- 所(28681)
- 财(27402)
- 研究所(26130)
- 农(25004)
- 中心(23591)
- 江(21802)
- 业大(21447)
- 范(21261)
- 财经(21170)
- 师范(21068)
- 北京(20862)
- 农业(19693)
- 院(19572)
- 经(18868)
- 州(18501)
- 经济学(17151)
- 师范大学(16793)
- 基金
- 项目(92284)
- 科学(71217)
- 研究(68391)
- 基金(63122)
- 家(55571)
- 国家(55117)
- 科学基金(45105)
- 社会(41583)
- 社会科(39358)
- 社会科学(39344)
- 省(38583)
- 基金项目(33899)
- 划(32415)
- 教育(30079)
- 编号(28638)
- 自然(27996)
- 自然科(27084)
- 自然科学(27072)
- 自然科学基金(26489)
- 资助(25748)
- 成果(23343)
- 发(22614)
- 重点(21815)
- 课题(20964)
- 部(19832)
- 创(18321)
- 发展(18114)
- 展(17794)
- 计划(17711)
- 创新(17309)
共检索到220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以我国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7个流域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仅海河、黄河流域存在河道生态用水短缺现象,其它流域总体上为基本不短缺。但是如果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只有松花江、长江和珠江的水质可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其它流域均在较差等级以下。结果表明只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揭示出我国生态用水的水量性或者水质性短...
关键词:
河道 生态用水 评价 七大流域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丹 王亚华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构建了我国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动态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1999~2010年我国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趋势,对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水平优劣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的动因。评价显示,1999~2010年,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提升速度排序依次为海河、黄河、松辽、太湖、珠江、长江、淮河,按相对管理绩效水平排序依次为海河、珠江、黄河、松辽、太湖、长江、淮河;研究表明,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受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本文通过加强松弛变量限制,在EPI环境效率变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S-环境效率变化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七大流域1998-2009年水环境效率动态变化,揭示各流域环境效率变化的趋势及动因,为环境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分阶段分析,发现我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在整个研究阶段有年均1.53%的改善,呈现前期效率下降,中期效率提高,后期效率持平的特点。三个阶段环境效率出现下降的流域分别为:1998-2001年,黄河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2002-2005年,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2006-2009年,珠江流域、海河流域。主要结论是:①流域水环境静态效率受流域环境承载能力影响较大,而减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悦 张勃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内陆干旱区来说,这一研究尤为紧迫。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水文变异,进而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及生态平衡状况。文章采用黑河流域莺落峡站1947-2006年月径流序列资料,运用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法来识别水文过程变异点并分析变异成因,然后对各月平均流量序列用线性矩法推求GEV分布参数,求出概率密度最大流量,将其视为相应月河道内生态流量,可以得到黑河莺落峡站河道内生态需水情况。结果表明,基于水文变异情况分析河道内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在黑河上游是可行的;水文变异前后,站点满足生态需水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气候原因而导致的径流量变化是很难避免的,科学合理计算生态需水对干旱区河流生态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于红 杨林 郑潇
以七大流域河长制的推行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多期倍差法考察河长制对跨省河流边界污染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1)七大流域中跨省河流污染治理存在“以邻为壑”现象,相对于省域内部,省域边界河流污染更为严重;(2)与省域内部相比,河长制实施显著降低省域边界地区河流COD、NH_(3)N浓度,能够协调跨省河流污染治理、实现“以邻为壑”到“守望相助”转变,但这一治理效果没有表现出较好的可持续性,表明地方政府在治污与经济政绩考核之间策略性选择的短视行为;(3)河长制对跨省河流边界污染的治理效果存在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省域相比,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省域的河长制并未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关键词:
河长制 跨省河流治理 边界污染 协同治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泽 潘晶晶 任芳容 毛春梅
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水资源约束模型以及加权GLS回归方法考察了中国三大流域生态效率的非均衡分布及差异性,分别选取黄河、长江以及珠江三大流域22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流域2008~2018年生态效率及其水资源约束强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整体而言,三大领域生态效率处于中低水平。②三大流域的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性明显,由高到低依次为珠江、长江、黄河;且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仍在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珠江流域的经济增长可促进环境改善。③水资源供给限制会促进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态效率的增长,但对珠江流域生态效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和流域治理能力对三大流域生态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影响。另外,影响黄河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还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资利用程度的提高对长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大。据此提出应改善能源结构、合理规划水利设施建设及调配水资源供给限制等促进各流域生态效率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鑫鹏 卢新海
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和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基于“量质并重”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比较的超效率MinDS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并分别基于投入和产出视角探寻科技创新效率短板,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随机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协同性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较强的上升势头,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不高、数量不足”是科技创新效率的最大短板。超变密度是影响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协同提升的主要原因,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协同性的关键在于平衡城市个体差异。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跃迁的概率较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金庆 李伟忠 高峰涛 封佳丽 席丹 刘长娥
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河道水体的水质参数与麦穗鱼苗孵化率、浮游动物密度的关系。直湖港水体的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氨氮(NH_3-N)含量较高,pH、溶解氧(DO)较低,具有最高的鱼苗孵化率,而轮虫数量为0,剑水蚤数量居中。人工湿地水体的pH、化学需氧量(COD_(Mn))、DO含量、电导率(EC)较高,TN、TP含量、氧化还原电位(ORP)较低,具有最低的鱼苗孵化率,轮虫数量和剑水蚤数量最高。RDA分析前4轴共解释水生类群结构总变异的91.44%,相对重要的6个环境因子是TN、pH、EC、TP、COD_(Mn)、DO,分别解释了结构变异的22%、18%、15%、11%、11%、8%。与鱼苗孵化率正相关性较高的指标为TN(r=0.62)、TP(r=0.40),而负相关性较高为EC(r=-0.47)、DO(r=-0.42)、pH(r=-0.47)。与轮虫密度正相关性较高指标为pH(r=0.49)、EC(r=0.36),负相关性较高为TN(r=-0.54)、TP(r=-0.32)。与剑水蚤密度正相关性较高指标为NH_3-N(r=0.31),负相关性较高为TN(r=-0.28)、ORP(r=-0.27)。可见含氮量决定了鱼苗的孵化率,水体营养盐含量高时鱼苗的孵化率就会相应提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子彦 张万昌 邰庆国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流域水系是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基础与关键。然而由于DEM存在分辨率的限制和误差,而且一个流域水系河网的形成是该流域范围内的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结果,并非仅取决于空间高程分布,因而由此提取出来的河网往往和真实河流分布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选择山东沂沭河流域的临沂子流域为试验区,基于该地区100米分辨率的DEM提取该流域的河网。在提取河网的过程中,引入了该地区的河道矢量图层,对主要河流进行河道强迫,通过基于高程的修正和基于流向的修正两类方法理念,利用若干不同的强迫方案,在试验流域DEM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强迫作用下的河网提取。通过比较并分析不同方案的强迫效果,证明了强迫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建明 徐彩平 陈宇炜 邵晓阳 高俊峰
2010年春季(4月13日-4月22日)和夏季(7月10日-7月19日)对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进行了两次调查。对不同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入湖河流优势属主要有针杆藻(Synedra sp.)、隐藻(Cryptomonas sp.)、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脆杆藻属(Fragilaria sp.)和舟形藻(Navicula sp.)等;出湖河道主要优势属有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栅藻(Scenedesm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等。夏季入湖河道优势属有针杆藻(Synedra sp.)、十字藻(Crucigenia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刘昌明
针对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探讨,包括:①在分析已有生态及环境需水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及环境需水的定义;②对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论述。首先,回顾了与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河道水量平衡探讨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机理及其组成;第三,根据人类对地表水的影响强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4个阶段,论述了每个阶段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分析了河流流量减少所造成的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概念。论文为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
河道 生态需水 环境需水 理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文茂伟
在西方发达国家.组织领导力发展已经成为继全面质量管理、组织流程再造之后的又一次浪潮。本文依据对西方组织领导力发展演进情况的系统考察,归纳得出这一浪潮的七大现状:对领导力发展的重视日益增强,领导力发展从管理发展中分化出来,它不再被理解为一次性事件而是持续的过程,项目提供者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合作,发展对象从中高级管理人员扩大到整个组织成员,发展目标与内容出现重大拓展,发展方式呈现多元化、新方法不断涌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军
国家通过生态建设重大工程等对河北省相关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进行了支持,北京市也采取多种方式对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给予补偿。从已有生态补偿探索看,还存在国家补偿缺乏部门协调和长效机制,京冀间水资源合作制度需要完善等问题。为确保首都及周边地区用水安全,建议制定《海河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办法》,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和绩效考核,构建京冀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协作机制。
关键词:
京冀地区 水源保护 生态补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玉娟 王树东 杨胜天 曾红娟 蔡明勇 宋文龙
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集成RS/GIS技术,利用生态水文评估工具中模块化生态水文综合管理系统(EcoHAT)对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过程进行定量模拟,模拟出该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像元尺度上植被生态用水量,得到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时空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上,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偏多,而70年代和90年代偏少,2000年生长季植被生态用水量为263.5 mm;年内变化整体与降水变化趋势相一致,最大值集中在6—8月;从植被类型看,最小是草地,其次为灌丛,最大为林地;从水资源分区上看,最小的是兰河干流区间,伊洛河流域最大。其中,兰河干流区间、河龙干流区间、内流区、湟水流域、龙兰干流区间、龙...
关键词:
植被生态用水 EcoHAT 黄河流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让会 张慧芝 赵振勇 黄俊芳 孙洪波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变幅范围 ,用水的方式比较灵活 ,水分的供给状况影响生物的生产力。生态用水受制于SPAC中水分循环与转化的效率 ,并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地形特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有许多参数与模型需要率定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观念的确立 ,对于完善生态水文学的学科体系 ,指导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实践 ,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塔里木河 生态用水 水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