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5)
2023(9836)
2022(8631)
2021(8230)
2020(7448)
2019(17690)
2018(17663)
2017(34380)
2016(18902)
2015(21765)
2014(21843)
2013(22087)
2012(21106)
2011(19262)
2010(19761)
2009(18538)
2008(18696)
2007(16984)
2006(15031)
2005(13700)
作者
(56971)
(47569)
(47381)
(45273)
(30314)
(22792)
(21872)
(18480)
(17921)
(17134)
(16100)
(15984)
(15410)
(14979)
(14899)
(14694)
(14688)
(13889)
(13848)
(13762)
(11998)
(11941)
(11616)
(10835)
(10835)
(10807)
(10650)
(10627)
(9661)
(9492)
学科
(76911)
经济(76827)
管理(47518)
(44640)
方法(35039)
(34202)
企业(34202)
数学(30769)
数学方法(30369)
中国(22522)
(22388)
(19102)
(18465)
地方(16202)
(15787)
(15331)
贸易(15319)
(14836)
业经(14519)
农业(14416)
(12946)
银行(12907)
(12519)
理论(12494)
(12305)
(11729)
金融(11725)
环境(10937)
(10927)
财务(10897)
机构
大学(281569)
学院(275814)
(108408)
经济(105805)
管理(99083)
研究(97168)
理学(84175)
理学院(83032)
管理学(81276)
管理学院(80733)
中国(74179)
(62071)
科学(61710)
(53266)
(50908)
(49962)
研究所(46045)
中心(44482)
(43346)
业大(42373)
财经(41628)
(39946)
北京(39731)
农业(39661)
师范(39519)
(37444)
(34643)
(34400)
经济学(33169)
师范大学(32112)
基金
项目(173783)
科学(134146)
研究(126687)
基金(123341)
(107915)
国家(107006)
科学基金(89014)
社会(76132)
社会科(71884)
社会科学(71858)
(67961)
基金项目(65716)
教育(59536)
(58295)
自然(57976)
自然科(56506)
自然科学(56482)
自然科学基金(55424)
编号(53175)
资助(51026)
成果(45794)
重点(39749)
(38681)
(37756)
课题(37164)
(34975)
科研(33784)
大学(33149)
创新(32796)
教育部(32494)
期刊
(123455)
经济(123455)
研究(85356)
中国(56163)
学报(47102)
(45264)
科学(41682)
(41550)
管理(35204)
大学(35003)
教育(34326)
学学(32032)
农业(30477)
(25712)
金融(25712)
技术(24474)
财经(20264)
业经(19642)
经济研究(19515)
问题(17530)
(17404)
图书(17103)
(16383)
(14991)
理论(14596)
(14523)
统计(13473)
技术经济(13455)
实践(13315)
(13315)
共检索到424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凡   刘莉  
学术大师在学科发展中发挥着引领性作用,是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为明晰我国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在学术大师方面的表现及差异,以理工科为例,本文在结合学术大师内涵、借鉴学术大师评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甄选国际可比性和高精尖评价指标,完成了我国一流理工科学术大师的指数设计,并通过对91位学科专家进行访谈验证了指数设计的合理性;运用设计的指数定量比较了我国一流理工科和世界一流理工科在学术大师方面的表现,并结合学科专家的调研结果和相关文献对比较的结果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一流理工科与世界一流理工科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人才评价体系、学术环境等因素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以质量内涵和实际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营造“自由、公平”的学术环境等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祁晓   史聪聪   罗红艳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以及加速社会的临近,人文社会学科在理工科大学内部面临着严峻的合法性危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先后经历了国家逻辑主导下的“学科依附”、市场逻辑驱动下的“学科独立”、大学管理逻辑影响下的“学科整合”和学术逻辑作用下的“学科融合”四个阶段,呈现出学科组织目标由“依附”转向“融合”、学科组织结构由“分散式”转向“矩阵式”、学科组织功能由“单一教学”转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学科组织文化忠诚由“缺失”转向“回归”等演进特征。以此为镜鉴,我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应由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等外部驱动向大学管理逻辑和学术逻辑内部驱动转变,加强学科发展的顶层规划,强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彰显学科发展对人才培养职能的支撑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法虎  赵世奎  张彦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五所世界一流大学,是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传统理工科优势大学。对五校文科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发现,它们在总体上呈现出发展方向个性化、结构非对称性、模式选择性、功能有限性等基本特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学谦  李金龙  裴旭  万明  
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541个研究生招生专业进行分析,发现学位类型、学习方式和学科门类三个维度下的不平等现象以不同形态影响着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机会平等的实现进程。总体而言,入学机会不平等主要源于学术学位、全日制和自然科学招生专业,其中,轻度不平等高校倾向招收推免生,而不平等度较高院校则较为歧视同等学力考生,其原因可归结为基于考生出身的制度性偏倚或歧视。故此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首先对学术学位、全日制和自然科学中的不平等招生专业进行"定点清除",然后排查其他维度下的不平等专业并对其不合规、不合理条件予以修正,最后秉承机会平等的人才观和制度观设计"不偏不倚式"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贞  
通过对35所研究生院高校1906名理工科博士生进行调查及分析,对入学动机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学术表现、就业偏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入学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混合动机,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性别及入学方式在入学动机方面的差异性极显著;出于内部动机的博士生学术热情、能力及抱负最高,出于外部动机的博士生求学期间压力和焦虑程度最高;偏好在高校就业的人中以出于内部动机的博士生占比最高,偏好在企业就业的人中以出于外部动机的博士生占比最高。最后,针对入学动机的特征及影响,在博士生招生遴选及培养教育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举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佳妮  吴菡  
高校海归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要组成群体,他们知识储备丰富、国际化视野宽广。本研究基于跨文化再适应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417名海归教师回国后的科研表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对其在课题申报和成果发表方面的评价不高;其在海外学习和工作期间的适应情况、对院系工作氛围的认同程度以及与海外导师、同事或同门开展合作的频率,对海归教师的科研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蔺素珍  
本文依据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针对地方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的移动学习现状与移动学习期望进行了调查,找出了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分析了学生在移动学习设备、移动学习媒体资源、移动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交往对象以及态度等五个方面的具体需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理工科院校开展移动学习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刚  
认为博士生学术交往包括博士生与导师的学术交往、博士生与院系其他教师的学术交往、校内博士生同辈的学术交往和校外学术同行的交往四种类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交往网络比较局限、学术交往活跃度较弱,整体上呈现出组织内学术交往活跃,组织外学术交往缺乏的特点。在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面,学术交往主要对博士生内隐性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博士生科研产出不具有显著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学术交往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相较于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同辈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更大的影响,但对原创性能力和研究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略弱。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燕京晶  裴旭  万明  戴耀华  江艳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面临更多困难。以合肥地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为例,以问卷形式对400余名女研究生就业观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采用了扎根理论研究、SWOT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式,分析了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长春  
江苏省高教学会在2004年和2006年两次对98所高校的13.5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比较高,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总体水平不理想;本科与专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差距不明显;测试的8个学科的正确率区别比较大,政治尤其是时事政治的正确率很低;高校的重视程度与该校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直接相关。针对测试结果显示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必须提高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制定与完善提高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的制度与机制;成立或者委托专门机构指导与检查高校的人文教育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政治思想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根彦  
以某"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高校22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对其参赛前后的创造力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参赛团队学科交叉水平和指导教师指导频次对创造力变化幅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参加学科竞赛使大学生创造力的四个维度,即研发力、洞察力、执行力、创意力均有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受到学科交叉和指导频次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同时,从样本中选取其中一个团队作为案例,跟踪其参赛后比赛成果实现转化并进一步产业化,刻画该作用机理在实践中的复现过程。研究结果有望为高校结合学科竞赛培养创造力的模式形成和效果提升提供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蓝文婷  布莱恩·麦考尔  
分析近十年来美国前50名一流高校经费收入模式后发现,美国一流高校经费收入来源与大学排名关联程度不同,收入来源之间互相弥补,共同支撑,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中美两国高校经费收入特征差异较大,我国应继续保持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资金投入,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多渠道筹资,激励社会资金投入。在多渠道筹资过程中,"双一流"建设高校需将发展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并重视问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闵韡  
对全国35所高校研究生院理工科博士生的科研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支持情况整体良好,但在学术交流机会、管理认同和整体科研支持满意度上依然有待提升。博士生的主观感受相对于客观指标,对科研支持满意度更具有预测作用。所在学校为"985工程"高校,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等,以及培养方式为硕博连读的博士生,在科研支持的获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尊重博士生的实际需求和意愿,为其科研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支持,同时应充分发挥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招生方式上,尽管硕博连读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峰  
从教学和科研维度构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学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云模型方法提出高校教学科研人才评价模型,并使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基于云模型确定评价等级。运用以上评价模型,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利用2021年有关调研数据对其教学科研人才体系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受学生欢迎程度和指导学生获奖是主要指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学科研综合指标的云参数皆属优异等级,与该校现行人才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有较好的拟合性。最后为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增强人才优势,从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和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根本任务,以及完善分类分层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莫蕾钰  洪成文  
基于InCItes数据,选取3所美国顶尖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与我国大陆的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整体、专业及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学术环境、主要合著者及资助机构的指标来揭示真实差距及差距形成的原因。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大陆顶尖大学与美国顶尖公立大学在整体实力与分学科实力上还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应正视差距,充满自信。在今后建设中需培育绝对优势学科;构建学科差异化激励机制;加强与实力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改良基金绩效评估与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