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358)
- 2022(2167)
- 2021(2138)
- 2020(2065)
- 2019(4622)
- 2018(4965)
- 2017(10697)
- 2016(5867)
- 2015(6946)
- 2014(6983)
- 2013(7390)
- 2012(7180)
- 2011(6436)
- 2010(6834)
- 2009(6845)
- 2008(6908)
- 2007(6385)
- 2006(5926)
- 2005(5569)
- 2004(4886)
- 学科
- 济(25659)
- 经济(25618)
- 管理(17003)
- 业(16043)
- 方法(12330)
- 企(12229)
- 企业(12229)
- 数学(11125)
- 数学方法(11018)
- 中国(9813)
- 财(7894)
- 制(7885)
- 农(7240)
- 银(6502)
- 银行(6498)
- 行(6246)
- 贸(6107)
- 贸易(6103)
- 易(6008)
- 税(5289)
- 融(4836)
- 金融(4836)
- 法(4750)
- 税收(4722)
- 收(4690)
- 业经(4667)
- 体(4599)
- 务(4407)
- 财务(4399)
- 财务管理(4386)
- 机构
- 大学(93388)
- 学院(91502)
- 济(40040)
- 经济(39116)
- 管理(33809)
- 研究(29097)
- 理学(27779)
- 理学院(27471)
- 管理学(27107)
- 管理学院(26910)
- 中国(25519)
- 财(23092)
- 京(20470)
- 财经(17439)
- 经(15579)
- 科学(15321)
- 所(15230)
- 江(14336)
- 北京(13899)
- 研究所(12930)
- 中心(12929)
- 财经大学(12790)
- 经济学(12511)
- 农(12134)
- 州(11458)
- 经济学院(11346)
- 范(11313)
- 师范(11243)
- 业大(10714)
- 院(10144)
- 基金
- 项目(47145)
- 研究(36706)
- 科学(35783)
- 基金(33563)
- 家(27918)
- 国家(27683)
- 社会(22930)
- 科学基金(22657)
- 社会科(21688)
- 社会科学(21681)
- 基金项目(17420)
- 省(17063)
- 教育(16914)
- 编号(16013)
- 资助(14723)
- 划(14671)
- 成果(14420)
- 自然(13169)
- 自然科(12775)
- 自然科学(12768)
- 自然科学基金(12514)
- 部(11521)
- 课题(10668)
- 重点(10006)
- 性(9974)
- 教育部(9963)
- 项目编号(9835)
- 发(9774)
- 人文(9695)
- 社科(9596)
共检索到151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卫
我国《信托法》第四章第三节是关于“受益人”的专门规定。该节虽然仅有7个条文,但其中有4个条文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这就是关于受益人定义和资格的第43条;关于信托受益权开始时间的第44条;关于受益人放弃信托受益权的第46条;关于受益人行使权利与委托人意见不一致处理的第49条。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我国《信托法》的立法水平,值得重视。
关键词:
信托法 受益人 受益权 缺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颖
通过对我国保险法关于受益人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 ,指出保险法在受益人的指定和受益人丧失受益权的规定存在法律漏洞 ,并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见解。分析中针对国情现实 ,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规定 ,以期保险法的完善
关键词:
保险法 受益人 受益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晨耀
结合我国《信托法》第二十二条及第四十九条可以看出,在信托设立后,受益人对于受托人的不当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享有撤销权。现代意义上的信托法起源于英国,而后被各国所引进。信托受益人的撤销权是基于受益人所享有的受益权。对于受益权的性质各国学者尚存分歧。在我国制度体系下,将受益权认定为债权更有利于信托制度与我国现有民法体系的兼容。在撤销权的实现条件上,应基于信义义务理论对信托目的及受托人的管理职责进行充实。在实现程序上亦应有所调整。
关键词:
信托 受托人 受益人 撤销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樊启荣 程芳
文章针对我国《保险法》第65条有关"投保人、受益人"故意致被保险人死亡时保险人免除给付保险金之责的规定,对其妥当性提出质疑;主张受益人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时保险人不得免责;投保人为第三人利益投保后杀害受益人时,保险人亦不得免责;仅当投保人为自己利益投保后杀害被保险人的,保险人得以免责;并探讨了保险人不可免责情形之下保险金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
投保人 受益人 被保险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彩虹
信托的制度功能在于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与此相对应的信托的基本价值取向便是自由与效率。分析我国的《信托法》,突出委托人的地位,限制受托人的权利,其价值取向追求安全和秩序。随着信托业的规范和发展,应逐步限制委托人的权利,而给受托人以充分的自由,从而尽可能地发挥信托的价值机能。
关键词:
信托法 权利 义务 价值取向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梁鹏
受益人变更行为之性质,应为单方法律行为。在受益人变更的形式和生效问题上,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存在歧义。关于变更行为的形式,应采形式自由原则,遗嘱可以作为变更的形式。关于变更的生效时点,由于变更行为系属无须受领的意思表示,应自变更行为发出之时生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采取通知形式的,于通知到达保险人之前,不得以此对抗保险人,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的,变更行为效力待定,但被保险人未及同意已死亡时,应推定变更行为无效。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熊海帆
受益人能否以遗嘱方式指定和变更是人身保险理论与实践中一个十分典型的问题。本文从民商法律原则和中外法律制度之比较的层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受益人可以遗嘱指定和变更的观点 ,并与《受益人不能在遗嘱中指定》一文的作者唐玮女士商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建辉
为防范受托人不当投资给信托财产带来的风险,各国信托法均对受托人投资提供明确的示范和指引。美国信托法之受托人投资标准由来已久,经历了从移植保守的英国标准到“法定清单”制度,到“谨慎人标准”,再到“谨慎投资人规则”的演进过程,其日趋完善的受托人投资标准的立法保障了其信托制度的有效运作。我国信托制度建立不久,有关受托人投资仅有些原则性的规定,可借鉴美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予以完善。
关键词:
金融法规 信托 美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贾林青 贾辰歌
受益人介入商业保险活动,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之保障作用的适用效果和适用方向。因此,保险立法设计受益人制度的科学水平就关乎保险制度应有的社会功能是否得以发挥。分析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受益人的法律规则,因存在诸多法律疏漏而需要进行修改,达到完善受益人制度而适应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为此,本文就保险受益人的指定和适用范围进行研究,发表个人看法。其中,关于保险受益人的指定问题,笔者认为,保险受益人的指定权惟有被保险人才能享有,这决定于保险合同的适用目标、法理基础和保险实务。而关于保险受益人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应当将保险受益人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财产保险领域,用以适应保险实务的发展需要,理由是保险受...
关键词:
保险受益人 指定 适用范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小雄
新华信托因经营不善在2020年7月被原银保监会实施接管,由于多方面原因此后未能重组成功。2022年7月,原银保监会同意新华信托进入破产程序,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新华信托破产清算申请。2023年5月2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新华信托破产,由此拉开了信托公司以破产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的序幕。
关键词:
信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柏高原 汤杰
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强制实现其民事实体权益的权利,而受益人的诉权是受益人实体权利在程序法上是“映射”。英美法下,如受托人在信托财产管理运用中与第三人缔结合同,在合同履行中存有争议的,受益人一般情形下不享有针对第三人的诉权,仅在受托人违反信托等特殊情况时才允许受益人向第三人提起诉讼,即“信托衍生诉讼”。本文所讨论的案件是一例典型的资管纠纷案,原告/上诉人为一家农商行(委托人/受益人),被告一为一家股份制银行(资管中的受托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泉
目前 ,寿险从业人员对于个人人身保险受益人的规定关注较多 ,而法规对于团体人身保险受益人的规定重视较少。但团体人身保险涉及的对象不仅包括保险人和投保人 (即企业法人 ) ,而且还包括了作为被保险人的企业职员 ,其牵涉面涵盖了两个法人主体和一个自然人主体。因此 ,为了更好地处理三方的利益 ,恰当地规定团体人身保险受益人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团体人身保险 受益人 法律规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琼
2001年10月1日,《信托法》正式施行。《信托法》的颁行和实施,健全了我国民商法律制度,在我国建立了信托制度,创新了我国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制度,促进了以信托公司为主体的营业信托活动的规范和发展。截至2012年末,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了7.47万亿元人民币,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保险业,成为继银行业之后的第二大金融部门,信托制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伯寅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我国企业年金实行DC模式,制度设计者期冀借用信托制度来保护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和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的权益。但是,从国外移植的制度设计与我国的信托法律环境并不"配套",导致我国企业年金徒有信托之名没有信托之实,在企业年金基金运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信托的制度优势,作为企业年金信托受益人的广大职工面临着潜在的制度和法律风险。本文结合5年来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实践,从法律的视角解释了我国企业年金适用信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本土化问题,论证了目前企业年金信托受托架构设计缺陷对职工权益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企业年金 信托基金 信托模式 信赖义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梁鹏
在被保险人遭受保险事故仍生存的情况下,其关于受益人指定的意思表示应当予以尊重,法律不应强制剥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之受益人的受益权。于受益人兼为投保人时,除非受益人于订立保险合同时便有制造保险事故之故意,否则保险人仍应赔付,不过该受益人不得领取保险金。于保单中存在多个受益人,其中一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时,应由法官根据被保险人最初指定受益人之意图、受益人指定之状况、事故发生时法定继承人之状况、受益人指定后发生的其他情况等基础事实,推定被保险人处分丧权受益人之保险金份额的意图,进而决定该保险金份额之归属。
关键词:
受益人 故意 生存 矛盾 事实推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