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2)
- 2023(8813)
- 2022(7816)
- 2021(7344)
- 2020(6436)
- 2019(15132)
- 2018(15083)
- 2017(31241)
- 2016(17180)
- 2015(19397)
- 2014(19763)
- 2013(19758)
- 2012(18993)
- 2011(17290)
- 2010(17575)
- 2009(16939)
- 2008(16998)
- 2007(15666)
- 2006(13889)
- 2005(12672)
- 学科
- 济(74641)
- 经济(74570)
- 管理(47199)
- 业(46868)
- 方法(35544)
- 企(35229)
- 企业(35229)
- 数学(32368)
- 数学方法(32067)
- 农(22435)
- 中国(21136)
- 财(20589)
- 贸(16222)
- 贸易(16214)
- 制(15828)
- 易(15819)
- 地方(14718)
- 农业(14530)
- 学(14124)
- 业经(13751)
- 银(13662)
- 银行(13636)
- 行(13048)
- 融(12063)
- 金融(12061)
- 策(11731)
- 务(11437)
- 财务(11407)
- 税(11390)
- 财务管理(11372)
- 机构
- 学院(254111)
- 大学(253881)
- 济(111641)
- 经济(109296)
- 管理(96124)
- 研究(86883)
- 理学(81712)
- 理学院(80845)
- 管理学(79558)
- 管理学院(79069)
- 中国(67643)
- 财(54597)
- 京(53271)
- 科学(51258)
- 所(45224)
- 农(43870)
- 财经(42436)
- 研究所(40560)
- 中心(40171)
- 江(39481)
- 经(38278)
- 业大(36297)
- 经济学(35100)
- 农业(34768)
- 北京(34023)
- 范(32079)
- 经济学院(31989)
- 师范(31786)
- 州(31149)
- 财经大学(31082)
- 基金
- 项目(156939)
- 科学(122031)
- 研究(115966)
- 基金(112571)
- 家(97178)
- 国家(96375)
- 科学基金(81020)
- 社会(72818)
- 社会科(69085)
- 社会科学(69065)
- 省(61042)
- 基金项目(58609)
- 教育(53745)
- 划(51601)
- 自然(50907)
- 自然科(49628)
- 自然科学(49610)
- 自然科学基金(48728)
- 资助(48521)
- 编号(48397)
- 成果(41017)
- 部(36144)
- 重点(35370)
- 发(34727)
- 课题(33450)
- 创(31693)
- 教育部(30802)
- 科研(30185)
- 性(30136)
- 人文(29847)
- 期刊
- 济(123917)
- 经济(123917)
- 研究(78720)
- 中国(46046)
- 财(41479)
- 农(39597)
- 学报(37620)
- 科学(33871)
- 管理(33724)
- 大学(28158)
- 融(28022)
- 金融(28022)
- 农业(26453)
- 学学(26416)
- 教育(24170)
- 技术(21433)
- 财经(21217)
- 经济研究(21060)
- 业经(20540)
- 经(18239)
- 问题(17387)
- 贸(15422)
- 统计(14130)
- 理论(13731)
- 技术经济(13591)
- 业(13348)
- 商业(12787)
- 国际(12762)
- 策(12353)
- 实践(12308)
共检索到385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勇
使用世界银行TRI(贸易抑制指数)和NRA(名义支持率)数据库,分别在粮食作物亩均实际收益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抑制指数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业自由化程度要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且存有"重调产出、轻调投入"和"重经济效益、轻粮食安全"等政策倾向;生产者的"超调"行为使得粮食生产收益成倒"N"型变化;长期内"黄箱政策"并不是收益变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勇 范远江
为定量评价我国农业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本文以粮食作物为例,借用世界银行TRI(贸易抑制指数)和NRA(名义支持率)数据库,分别在粮食作物亩均实际收益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抑制指数和农产品进口贸易抑制指数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黄箱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由化程度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且存有"重调产出、轻调投入"和"重经济效益、轻粮食安全"等政策倾向;生产者的"超调"行为使得粮食生产收益成倒"N"型变化;长期内"黄箱政策"并不是粮食作物增收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延雷 王志刚 郭晨旭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问题缺乏不同城镇化方式下的对比讨论。基于2000年~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探讨了不同城镇化方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传统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均对农民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弹性分别为0.116和0.032;二是传统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均拉大了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其中传统城镇化表现为提高非农收入且降低农业收入的"叠加效应",而就地城镇化则表现为既提高非农收入又提高农业收入的"冲抵效应";三是随着农民收入分位数水平的提高,两种方式的城镇化对农民总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小;四是传统城镇化显著拉大了东、中部地区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但在西部这一作用并不显著,而就地城镇化拉大了东部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但又分别缩小了中部和西部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智
本文结合统计数据,对农产品价格引致的农民增收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深入到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之中挖掘农产品价格农民增收效应有限性的根源,以期为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和"三农"问题解决提出有益的方向引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翔 张鸿铭 朱海华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设立为政策冲击,检验了区域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提高23.3%,静态上缩小了贫困地区与一般地区的收入差距;同时,“惠农”效果十分显著,扶贫政策使农民收入提高24.0%,促进就业、支持农业生产、提高人口素质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是扶贫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整体上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贫困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未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当地未产生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本文为厘清区域扶贫政策作用渠道,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亦可为相关部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区域扶贫政策 农民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真
本文基于山东、江西、四川3省109个农民合作社的322个社员的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治理机制对社员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和合作社基本特征之后,社员制度、股权结构、决策方式、盈余分配四个方面的治理机制对社员增收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封闭式的社员制度对社员增收具有较大的正效应;如果理事长是第一大股东,则社员的增收幅度会更大;缺乏明确的盈余分配方式、按股分红比例过高,都不利于社员增收。另外,社员出资比例越高、参加社员大会的次数越多、通过合作社获得的收入对家庭收入越重要,合作社对其的增收效果往往越大;同时,示范社比非示范社、商人领办型合作社比其他类型合作社对社员的增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大春 洪功翔 刘艳华
区域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2004年以后我国全面进入区域统筹发展阶段。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区域统筹政策效果如何,需要检验。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分解法和泰尔系数的嵌套结构分解法,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层面对2000—2009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通过两种结构分解的实证检验证明,我国区域统筹政策是有效的。2004年以前,区域间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是波动的,之后两者一直是减小的。从产业结构层面分析,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动的最主要因素,第三产业次之,且三产的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空间结构层面分析,地带间经济差异是首要因素,但其呈缩小趋势,而地带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少岩 刘芮嘉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为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战略,货币供给方式和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以对冲外汇占款为基础转向以国内资本因素为基础,并开始实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流动性。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作用,并采用VAR模型将结构性货币政策分为数量型和利率导向型,分别对两类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利率波动、上市公司总市值和物价水平四个层面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利率导向型政策作用力度总体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因而在政策运用中需针对不同背景及政策目标,灵活选取多项政策组合以期取得最优执行效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进行再检验,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纯收入影响显著为正,对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逐渐体现出来且影响力呈递增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省份,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越明显;当农民工资性收入严重低于经营性收入时,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剩余并不能转化为供给剩余,此时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民增收,随着这一比重逐渐变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由负转正且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城乡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增收 收入结构 异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军辉 丁伟
《公共经济评论》2003年第10期发表了郭庆旺、贾俊雪的《中国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的估算》一文,该文运用消除趋势法和潜在产出法对我国赤字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因为文中所提到的潜在产出法也是以对经济周期的波动进行滤波检验为前提的。所以其主要的核心分析工具仍是滤波检验。文中认为通过滤波检验分解出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邢斐 张建华
本文在一个累积创新框架下分析了各种创新支持政策的作用机理,并检验了我国相应政策工具在促进私人研发作用上的有效性。运用我国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发现,直接资助以及高校提供的公共研发对企业私人研发产生替代效应,科研机构提供的公共研发对企业研发具有促进效应,而专利保护政策对企业研发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结合理论分析与经验结果,本文推断:信息不对称和项目的不可验证性导致的道德风险,高校研发以应用技术为主的导向未得到根本转变以及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偏低,是导致我国创新支持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创新政策 私人研发 促进效应 替代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贵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规则中,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文章首先系统考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内在矛盾,指出"显性货币、隐性汇率"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是引起货币政策操作经常性失效、内外均衡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四类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预测我国物价和产出变动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胀波动能够更好地解释未来物价、名义产出的变化与波动。由此,我们提出以通胀为目标变量(通胀目标制)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目标规则 通胀目标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 申瑛琦 张伟琦
本文首先运用大量货币政策市场松紧状态反映变量数据,通过MI-TVP-FAVAR模型定量测度中国灵活动态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并基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检验其拟合效果和前瞻指引功效。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货币政策与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时变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LP法分析货币政策的增长效应和价格效应。结果表明:第一,灵活动态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的时变属性和动态特征明显,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静态调控取向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同时能够准确揭示出货币政策松紧状态的微观变迁过程。第二,样本区间大多数时期内,灵活动态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与经济基本面变量之间具有稳定的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第三,样本区间内,货币政策的增长效应和价格效应明显。不同松紧状态下,货币政策的“饥饿效应”和“宿醉效应”存在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调控取向 饥饿效应 宿醉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耿强 樊京京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非国有集体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的原因加大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的难度。然而,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后认为,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效果,必经途径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和进一步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场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脉冲响应 市场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亮 巫景飞 白小煌
本文以上海市车牌市场为例,考察二手车牌市场限制政策的效果。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限制车牌二手市场对拍卖市场的影响;继而结合上海市车牌市场价格、投标人数、中标率等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表明:理论逻辑上,限制政策很难起到预期效果;实践效果上,"警示价"前的限制政策无法缓解价格上涨的趋势,"警示价"后的限制政策难以缓解投标人数激增和中标率下降的趋势;总体而言,限制政策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面对车牌市场的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