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5)
2023(16106)
2022(13860)
2021(13056)
2020(10774)
2019(24801)
2018(25131)
2017(47081)
2016(26128)
2015(29901)
2014(30354)
2013(29755)
2012(27873)
2011(25648)
2010(26230)
2009(24180)
2008(23504)
2007(20992)
2006(19189)
2005(17649)
作者
(76671)
(63216)
(63125)
(60153)
(40452)
(30235)
(28822)
(24793)
(24244)
(23063)
(21486)
(21432)
(20351)
(20320)
(19716)
(19520)
(18798)
(18652)
(18156)
(18131)
(16261)
(15710)
(15271)
(14607)
(14269)
(14257)
(14161)
(14117)
(12847)
(12475)
学科
(119053)
经济(118942)
管理(70047)
(64614)
(51428)
企业(51428)
方法(44931)
数学(38689)
数学方法(38273)
中国(37116)
地方(29262)
(29133)
(25811)
业经(24820)
(23717)
教育(23487)
(20934)
理论(19823)
农业(19605)
(19548)
贸易(19531)
(19003)
银行(18962)
(18845)
(18327)
(18144)
金融(18143)
环境(17448)
(17229)
技术(17163)
机构
大学(383653)
学院(378631)
(154225)
经济(150651)
管理(142102)
研究(135751)
理学(121004)
理学院(119546)
管理学(117534)
管理学院(116828)
中国(99188)
(84937)
科学(81633)
(71080)
(69178)
研究所(62419)
中心(59262)
(58349)
师范(57893)
(57555)
(56879)
财经(55824)
北京(55690)
业大(52343)
(50460)
(48695)
师范大学(47106)
(46872)
经济学(46433)
农业(44068)
基金
项目(242448)
科学(190368)
研究(184225)
基金(171475)
(147885)
国家(146518)
科学基金(124350)
社会(113785)
社会科(107601)
社会科学(107574)
(95330)
基金项目(90141)
教育(89020)
(81409)
自然(78146)
编号(77313)
自然科(76204)
自然科学(76188)
自然科学基金(74789)
资助(71238)
成果(65912)
课题(56056)
(55955)
重点(55086)
(54404)
(49747)
项目编号(47228)
教育部(47065)
创新(46234)
大学(45609)
期刊
(182213)
经济(182213)
研究(127691)
中国(82467)
教育(66263)
学报(55581)
管理(55091)
(52148)
科学(51699)
(51024)
大学(42999)
学学(38944)
技术(37177)
农业(36504)
(35855)
金融(35855)
经济研究(29301)
业经(28772)
财经(27712)
(23768)
问题(23711)
图书(20929)
技术经济(19414)
理论(18831)
(18249)
(18165)
现代(17192)
(17148)
论坛(17148)
科技(17029)
共检索到591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红  王华峰  韩文秀  
在"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定义和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哈肯协同学的役使原理和协调度定义,建立了"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应用此模型进行了实际案例研究和仿真运算,运用1996~2000年数据分析出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度具有低起点、高增长的特点。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蔡文春  卢嘉鑫  张社平  孙凤茹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文章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5—2008年时间段上甘肃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上提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整体上在逐步改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鹏媛  米红  
通过构建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有序度、协调度模型测算等方法,着重从发展水平、单个系统有序度及系统间协调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显著,高等教育、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相对高于人口系统;各系统的整体有序度略有提升,经济系统有序度最高,高等教育次之,人口系统最低;区域三系统间的协调度差距悬殊,高等教育-经济系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高等教育-人口系统的协调度。建议从高等教育与经济、高等教育与人口及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的协调演化三方面考虑消除不协调因素,促进高等教育与人口、经济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荔  宋荣  赵晨野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2010-2017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值法测算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运用协调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验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与其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梯度分布格局明显。第二,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二者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加剧。其中,香港、澳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余8市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城市之间未能形成显著的合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子晨  戚巍  郭江江  
基于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性构建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赋权,并利用协调度模型分别从区域差异和省际差异的视角对我国八大区域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二者协调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性,我国八大区域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失衡现象,由东向西呈现"高-中-低"三段式发展态势,且部分区域内各省市间协调度水平差异较大,协调度较高的省份少,大多数省份处于初级协调状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盛勇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为好和较好的有12个,差和较差的有13个,协调程度一般的有6个,总体协调程度较差。在分析个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更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力;鼓励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适当控制发展过度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洁  修晨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讲,二者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也有超前或滞后的情况。河南省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但又快速发展的省份,二者是怎样的情形,是否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借助于统计方法,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互动的实证分析,得出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基本协调发展,但省内各地市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并对如何提高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型发展提出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谢热桑沫  
加快青海省民族地区的发展,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民族高等教育作为青海省高等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主动适应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海省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阻碍,因此必须针对各种问题,在教育目标、发展道路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使青海省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经济得到协调稳定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志祥  
文章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划分研究区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因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熵权值综合模型,分析讨论高等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各个地区的“高等教育—经济”协调关系之间的差异较大,教育相较于经济来说影响力度更大。同时各个地区“高等教育—经济”协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进一步说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双明  
本文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我国FDI的利用现状出发,利用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测算我国1994—2004年之间我国FDI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继而提出理性引资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毅  陈圻  
采用复合系统模型计算了全国30个省(区)物流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全国与东、中、西3个地区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并进一步分析了经济最发达的4个区域的协调度在研究时段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对物流业子系统贡献最大的序参量是周转量,受各个地方政府2005年加大物流业投入影响,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物流业子系统贡献也明显上升。对经济子系统而言,城镇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人均工资先后对经济子系统贡献最大。总体上,东、中、西3个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晓波  李雪萍  
区域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等特点,难以量化,近年来已成为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数量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综合度量,以期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时空比较和有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康达  
经济系统与能源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建立经济系统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测算模型,并以上海为例,推算出经济系统和能源系统的发展状况时间序列以及两者间的协调度,从而能清晰全面的认识经济与能源的关系,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西超,谢守祥,丁玉梅  
本文设计了技术、经济与社会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构建了协调度的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中国1990年至2001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以来,技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较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平  陈俊生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科学研究等都应该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