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2)
2023(9895)
2022(8697)
2021(8211)
2020(7096)
2019(16476)
2018(16370)
2017(33150)
2016(18300)
2015(20750)
2014(20986)
2013(20965)
2012(19986)
2011(18257)
2010(18585)
2009(17672)
2008(17864)
2007(16353)
2006(14412)
2005(13199)
作者
(54694)
(45663)
(45618)
(43778)
(29294)
(21853)
(21090)
(17649)
(17028)
(16596)
(15388)
(15139)
(14623)
(14611)
(14497)
(14235)
(14224)
(13440)
(13384)
(13178)
(11476)
(11360)
(11153)
(10458)
(10338)
(10308)
(10261)
(10243)
(9332)
(9216)
学科
(74825)
经济(74743)
管理(51809)
(51476)
(39623)
企业(39623)
方法(35471)
数学(31823)
数学方法(31470)
(23534)
(21685)
中国(21473)
(17110)
(16574)
贸易(16568)
(16166)
(15761)
农业(14880)
业经(14785)
(14494)
银行(14469)
(13851)
地方(13849)
(12801)
财务(12768)
财务管理(12734)
(12696)
金融(12694)
(12400)
企业财务(12053)
机构
学院(271430)
大学(271223)
(115416)
经济(112915)
管理(102393)
研究(93708)
理学(87445)
理学院(86478)
管理学(85055)
管理学院(84532)
中国(72526)
(57307)
科学(56685)
(56582)
(49736)
(49129)
研究所(44282)
财经(44147)
中心(43070)
(41785)
业大(40632)
(39930)
农业(39441)
北京(36388)
经济学(35610)
(34854)
师范(34509)
(33225)
(33010)
财经大学(32551)
基金
项目(170592)
科学(133259)
研究(124828)
基金(123204)
(107456)
国家(106565)
科学基金(89530)
社会(77985)
社会科(73919)
社会科学(73897)
(66152)
基金项目(64397)
教育(57703)
自然(57604)
(56450)
自然科(56186)
自然科学(56165)
自然科学基金(55176)
资助(52104)
编号(51512)
成果(43503)
(39005)
重点(38725)
(37190)
课题(35720)
(34697)
(33644)
教育部(33018)
科研(33011)
创新(32536)
期刊
(127506)
经济(127506)
研究(82143)
中国(50268)
(45167)
(43263)
学报(42254)
科学(38270)
管理(35905)
大学(31504)
农业(30480)
学学(29725)
(29566)
金融(29566)
教育(27081)
技术(22178)
财经(22077)
业经(21453)
经济研究(21025)
(18909)
问题(17773)
(15812)
(15703)
理论(14095)
技术经济(13789)
统计(13513)
商业(13208)
国际(12860)
(12738)
实践(12685)
共检索到407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宁  
"订单粮食"政策在我国农业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订单粮食"政策经历了政策萌芽、初步制定、逐渐深入三个阶段,虽然该政策经历了近30年的演变,但仍然存在诸多的脆弱性,制约了"订单粮食"的可持续进行,应针对政策的脆弱性进行"订单粮食"政策的改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倬  
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分为结构型和胁迫型两种。结构型脆弱性由供应链的主体组织化程度和网络一体化程度决定,胁迫型脆弱性则由供应链的风险承受弹性和风险发生概率决定。粮食供应链管理目标就是降低这两种脆弱性,形成"高效+安全"的粮食供应链。供应链整合是降低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探索组织创新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施信息共享技术和实行风险闭环管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整合思路,并提出了由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四种可供操作的整合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燕平  费玲玲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本文对我国农业环境政策进行系统性分析,将农业环境政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总结出了农业环境政策的演变特征及其脆弱性,并针对其脆弱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松   周玉玺  
在测度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水资源非农化会加剧粮食生产脆弱性,但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从功能区与南北方异质性来看,水资源非农化会加剧非主产区和南方地区粮食生产脆弱性,而对主产区和北方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显著降低。因此,在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保障能力的同时,应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通过生产技术革新和制度优化等方式,增强粮食生产韧性,弥补农业用水转移引致的生产损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成胜  殷伟  李政通  
从粮食安全系统的视角出发,运用VSD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1-2015年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了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暴露性指数呈现出2阶段下降特征,年均下降0.121;敏感性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和基本稳定的两阶段变化特征;适应能力指数则一直上升,年均提高0.117。(2)1991-2015年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粮食安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其变化过程可划分为1991-1999年、2000-2003年和2004-2015年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粮食安全水平的总体提高是基于"吃饱"水平上的提高,而第三阶段是基于"吃好"水平上的提高。(3)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因子共同驱动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变化,2000-2015年的第二阶段四因子对粮食安全脆弱性的驱动作用明显小于1991-1999的第一阶段,且第一驱动因子由第一阶段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变为第二阶段的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海平   李卓雅   胡学英   王佳铖  
脆弱性作为粮食安全系统的重要属性,是综合度量区域粮食紧缺风险及应对风险能力的有效指标。文章参照VSD模型框架,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重心迁移模型来研究2000—202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脆弱性时空演变过程及重心迁移轨迹。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1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脆弱性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脆弱性水平呈由“南低北高”向“南北齐低”转变的空间分布格局;从重心迁移路径来看,研究期内粮食安全脆弱性重心呈明显南移趋势,南方、北方主产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分化加剧;暴露性重心和敏感性重心均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南北差异扩大;适应能力重心呈明显的西移趋势,东西差异扩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立勇 李悦 钱凤魁 赵洪亮 韩雪 林而达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 0C.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小暴露度和提高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因为雨养农业的暴露度明显高于灌溉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对敏感性的评估能力建设.包括完善和改进各类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立勇  李悦  钱凤魁  赵洪亮  韩雪  林而达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小暴露度和提高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因为雨养农业的暴露度明显高于灌溉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对敏感性的评估能力建设,包括完善和改进各类评估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涂自力  
我国股市之所以长期为脆弱性所困扰,一是因为其缺乏由商品经济内生出的自然生长环境;二是因为其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的缺陷;三是因为促长催高政策打乱了股市的正常发育进程;四是因为在处理股市问题时存在片面性思维、急功近利心理和用简单方法治疗"疑难疾病"的习惯。多种原因同时并存、交互作用,使脆弱性成为我国股市之痼疾。只有正确把握我国股市脆弱性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符亚明  吴勤学  许德才  
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进一步推进货币可兑换,跨境资本流动日趋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在满足投资需求的同时,也使得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内部的脆弱性变得更为突出。文章在整理历年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以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升贬值压力为前提,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利用外资和外债三个资本流动脆弱性最敏感的视角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殷伟  黄琳  崔会芳  
基于脆弱性理论,构建了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协调性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①粮食生产能力脆弱性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和东北逐步降低,较高脆弱区地域范围明显缩小的时空演变特征,其重心整体向南移动了95.70 km。②粮食消费能力脆弱性呈现由西向东降低的趋势,高脆弱区和较高脆弱区范围大幅缩小的时空演变特征,其重心整体向西北移动了131.55 km。③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耦合协调性呈现由东北部向南,东部沿海省区向中西部,藏、新两地向内陆腹地省区逐步升高的分布格局,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695变化到2016年的0.768。④粮食生产能力能够完全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Ⅰ)绝大部分位于我国藏、新、蒙等边疆地区,以及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其耦合协调性低的短板在于粮食消费能力过低;基本能够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Ⅱ)大部分属于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匹配较好;无法保障粮食消费的地区(类型Ⅲ)绝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的粮食主销区,其耦合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粮食生产能力过低而消费能力过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黎明  陈军飞  王春宝  
水-能源-粮食-生态(WEFE)系统脆弱性研究对保障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与随机森林模型,构建了WEFE脆弱性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考虑自评与他评效率结合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WEFE系统脆弱性进行测算。利用核密度估计与克里金插值模型探讨其时空动态特征,Tobit回归分析WEFE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WEFE系统的脆弱性呈波动上升的态势;空间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局特征,且脆弱性中部>东部>西部,脆弱性高值区伴随着向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人均肉类产量、环境保护力度和人口密度与WEFE脆弱性呈正相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WEFE脆弱性呈负相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天伟  
本文认为,最近五年城市房价飞涨,国家为抑制高房价出台了18项重要政策调控措施,但是各地房价不仅大幅上涨,而且住房结构性问题严重,调控政策收效甚微,表明我国实施的调控政策存在脆弱性,即政策具有不完善性和有限性。要消除这种脆弱性应当遵循三种路径:一是加强综合调控,切忌调控频繁,避免调控不力;二是减少地方与中央的博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能动性;三是同步完善新城区配套功能,切实缓解城市住房结构性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雨巷  解垩  曲一申  
由于贫困持续期较长,当期贫困不能充分反映其不利地位的原因和后果,基于脆弱性的视角考察长期贫困与持续贫困非常必要。文章通过两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贫困代际传递状况及其阻断的财政教育政策效应。结果显示:子代、父代的贫困脆弱性从1991年至2015年均呈现下降趋势;贫困脆弱性具有较强的城乡、地区异质性;贫困脆弱性具有代际传递特点;财政教育政策可以有效缓解长期贫困,降低子代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该减贫效应对父代教育水平较低的子代影响作用更强;相对于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减弱作用更明显。文章的发现有利于解决财政政策反贫困对象的瞄准问题,为财政政策缓解长期贫困的讨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