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4)
- 2023(11901)
- 2022(9983)
- 2021(9070)
- 2020(7843)
- 2019(17832)
- 2018(17705)
- 2017(35736)
- 2016(18963)
- 2015(21814)
- 2014(21558)
- 2013(21588)
- 2012(20525)
- 2011(18711)
- 2010(18986)
- 2009(18125)
- 2008(18350)
- 2007(16793)
- 2006(14644)
- 2005(13187)
- 学科
- 济(91854)
- 经济(91764)
- 业(59632)
- 管理(59298)
- 企(48923)
- 企业(48923)
- 方法(44185)
- 数学(38744)
- 数学方法(38478)
- 中国(24315)
- 农(23728)
- 财(23247)
- 业经(20058)
- 制(18011)
- 技术(17834)
- 贸(17636)
- 贸易(17629)
- 易(17101)
- 地方(17015)
- 学(16239)
- 银(15573)
- 银行(15546)
- 农业(15430)
- 行(14860)
- 融(14624)
- 金融(14622)
- 务(13887)
- 财务(13869)
- 财务管理(13829)
- 产业(13456)
- 机构
- 大学(292337)
- 学院(290764)
- 济(130778)
- 经济(128367)
- 管理(115060)
- 理学(99489)
- 理学院(98505)
- 管理学(97248)
- 管理学院(96690)
- 研究(93586)
- 中国(72082)
- 财(61960)
- 京(59816)
- 科学(53315)
- 财经(49815)
- 所(46358)
- 经(45135)
- 农(43415)
- 中心(43178)
- 江(42623)
- 经济学(42354)
- 研究所(41674)
- 业大(39125)
- 经济学院(38715)
- 北京(37820)
- 财经大学(37064)
- 范(35961)
- 师范(35664)
- 农业(34222)
- 州(34101)
- 基金
- 项目(185728)
- 科学(147971)
- 研究(138216)
- 基金(136540)
- 家(117046)
- 国家(116106)
- 科学基金(100320)
- 社会(91217)
- 社会科(86791)
- 社会科学(86772)
- 省(72131)
- 基金项目(72047)
- 教育(63393)
- 自然(61916)
- 自然科(60502)
- 自然科学(60483)
- 划(60144)
- 自然科学基金(59468)
- 资助(55746)
- 编号(55340)
- 成果(45001)
- 部(42808)
- 重点(41578)
- 创(41055)
- 发(41018)
- 创新(38501)
- 国家社会(38314)
- 课题(37708)
- 教育部(37445)
- 人文(36659)
共检索到424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乐平
以“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使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对产业链上下游部门产业关联度进行测算,深入分析“新基建”产业形成与发展中的产业赋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多年的产业布局与优化升级,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群被赋予新的内涵,并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部门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与创新是理论与实务研究的重要方向,其赋能效应效用发挥需遵循信息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坚持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鼓励应用先试,科学有效释放其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韶
本文在构建新基建投入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新基建投入每提升一个单位,能够有效促进服务经济发展提升0.120%;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莫兰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可知,新基建投入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区和邻接地区服务经济发展产生赋能效应。最后,本文提出重视新基建投入与服务经济良性发展、合理制定差异化新基建投入政策、鼓励城市服务经济与多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基建投入 服务经济发展 赋能 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扬 邓飞
选取我国2004—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究产业数字化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不仅能够正向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且可通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高现代流通业效率以及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异质性检验发现,产业数字化虽能提高我国不同地理区位国内循环水平,但仅在东中部地区表现出对国际循环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因地制宜扩大国际循环范围、发挥现代流通企业“头雁”带动效应相关对策建议,希冀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扬 邓飞
选取我国2004—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究产业数字化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不仅能够正向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且可通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高现代流通业效率以及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异质性检验发现,产业数字化虽能提高我国不同地理区位国内循环水平,但仅在东中部地区表现出对国际循环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因地制宜扩大国际循环范围、发挥现代流通企业“头雁”带动效应相关对策建议,希冀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智庭 郑浩 谢丽君 吴慧娜 吴永和
2022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推动教育新基建,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牵引。本研究从新网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基座)、新校园(为公平优质校园再造环境)、新平台(为教育融合创新铺路搭桥)、新资源(为深度学习体验提供支持)、新应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行动)、新安全(为教育绿色韧性发展护航)六方面阐释了教育新基建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以期为教育新基建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欣远 赵璇 李影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新基建促进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组织管理提供新思路,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新途径。本文基于2015—2019年间我国长江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城市蔓延综合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基建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蔓延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新基建对城市蔓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在新基建影响城市蔓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效应量为49.11%;且新基建对城市蔓延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规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开江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传统老基建加速向现代化新基建转型,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开始向数据和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发展。新基建的关键在于建立数据链路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以5G网络、OA系统、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基建应用在提升流通业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新基建与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本文使用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的思路,分析数字化新基建与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继而明确应用数字化新基建推进流通业效率提升发展的可行对策。研究结论如下:数字化新基建通过产业链重构、网络集聚、要素高效配置提升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表明数字化新基建发展水平每提升1%,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会相应提升0.327%。因此,明确数字化新基建在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对于提高新时期流通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开江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传统老基建加速向现代化新基建转型,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开始向数据和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发展。新基建的关键在于建立数据链路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以5G网络、OA系统、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基建应用在提升流通业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新基建与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本文使用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的思路,分析数字化新基建与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继而明确应用数字化新基建推进流通业效率提升发展的可行对策。研究结论如下:数字化新基建通过产业链重构、网络集聚、要素高效配置提升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表明数字化新基建发展水平每提升1%,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会相应提升0.327%。因此,明确数字化新基建在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对于提高新时期流通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曦昊 纪明 许贵林
文章基于供需双侧视角阐明新基建影响共同富裕的机理,利用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及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估计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并探讨其非线性特征、空间效应与异质性。结果表明:(1)新基建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并能建立通过就业结构、资源配置与技术进步助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2)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显著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在新基建类型异质性分析中,信息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较强。另外,在考虑到新基建发展受微观个体技术接受度影响并根据个体受教育程度进行微观样本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更容易适应并接受新基建发展带来的变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红涛 熊悦 丁阳
加快实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畅通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从需求侧与供给侧“双侧驱动”视角研究新基建投资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新基建投资能显著促进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2)新基建投资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因新基建类型、区域环境与消费品市场分割程度而具有异质性,信息基建、创新基建与融合基建不仅在赋能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异质性,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品市场分割程度的省份也存在异质性影响;(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基建投资可以在需求端提升居民收入、在供给端激励研发创新,从而赋能消费结构升级;机制效应同样因区域环境、消费品市场分割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要合理规划新基建投资,加强区域合作与创新培育,着力发展新基建对消费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季凯文 罗璐薏 齐江波
新基建作为我国近年来重要的战略举措,尽管有助于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升级,但是在赋能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问题。为探究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对2013—2018年各省份新基建综合指数进行客观和系统评价,并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该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U型”影响。从短期看,当前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抑制效应;从长期看,当新基建水平提升到一定阶段时,将赋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新基建的直接空间效应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仍值得商榷,新基建的区域联通功能尚未完全发挥。根据研究结论,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联通、提升新基建赋能水平和打通新基建内在融合互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晓晖
数字新基建是推动“内循环”供需关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字化新基建发展水平和流通产业韧性强度综合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对数字新基建赋能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及提升产业韧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且滞后项的正向影响更强烈;信息基建、融合基建和创新基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存在异质性;第二,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基建对产业韧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并且在断裂韧性中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第三,数字新基建对流通产业韧性存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门限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文章最后从发挥政府引导、提升科技创新和构建协同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流通产业 产业升级 产业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曙畅 胡熠 栾佳锐
文章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还体现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变竞争格局三条路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转型升级 路径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