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4)
- 2023(12289)
- 2022(10546)
- 2021(10052)
- 2020(8746)
- 2019(20463)
- 2018(20630)
- 2017(39754)
- 2016(22135)
- 2015(25541)
- 2014(25719)
- 2013(24805)
- 2012(23023)
- 2011(20873)
- 2010(21040)
- 2009(19367)
- 2008(19132)
- 2007(17187)
- 2006(14745)
- 2005(13148)
- 学科
- 济(87584)
- 经济(87495)
- 管理(59942)
- 业(57411)
- 方法(47553)
- 企(46155)
- 企业(46155)
- 数学(43266)
- 数学方法(42781)
- 中国(27902)
- 财(24438)
- 农(22821)
- 教育(20630)
- 贸(17398)
- 贸易(17393)
- 学(17251)
- 业经(16995)
- 易(16951)
- 制(16479)
- 务(15574)
- 财务(15530)
- 财务管理(15490)
- 理论(15338)
- 企业财务(14707)
- 农业(14698)
- 地方(14515)
- 银(14113)
- 银行(14088)
- 技术(13622)
- 行(13374)
- 机构
- 大学(317678)
- 学院(312330)
- 济(125890)
- 经济(123230)
- 管理(120191)
- 理学(104335)
- 理学院(103221)
- 管理学(101431)
- 管理学院(100825)
- 研究(99743)
- 中国(71885)
- 京(66556)
- 财(59934)
- 科学(58146)
- 财经(48630)
- 所(48436)
- 范(47267)
- 中心(47086)
- 师范(46905)
- 江(46151)
- 农(45023)
- 经(44171)
- 研究所(43834)
- 业大(42964)
- 北京(42226)
- 经济学(39560)
- 师范大学(38216)
- 教育(36858)
- 州(36670)
- 财经大学(36260)
- 基金
- 项目(204527)
- 科学(162801)
- 研究(154865)
- 基金(147744)
- 家(126458)
- 国家(125354)
- 科学基金(108166)
- 社会(97116)
- 社会科(92019)
- 社会科学(91995)
- 省(80160)
- 教育(78829)
- 基金项目(77608)
- 划(69161)
- 自然(68678)
- 自然科(67085)
- 自然科学(67066)
- 自然科学基金(65865)
- 编号(65849)
- 资助(61571)
- 成果(55136)
- 部(48055)
- 重点(46857)
- 课题(46207)
- 发(43871)
- 创(42538)
- 教育部(42297)
- 项目编号(40387)
- 人文(40309)
- 大学(39972)
- 期刊
- 济(127397)
- 经济(127397)
- 研究(96336)
- 中国(58901)
- 教育(57004)
- 财(46652)
- 学报(43238)
- 管理(41208)
- 科学(39597)
- 农(38506)
- 大学(34278)
- 技术(31032)
- 学学(30846)
- 融(26974)
- 金融(26974)
- 农业(26152)
- 财经(24209)
- 业经(21199)
- 经济研究(21030)
- 经(20696)
- 问题(17985)
- 统计(17116)
- 理论(15721)
- 贸(15363)
- 技术经济(15174)
- 图书(15123)
- 策(15019)
- 职业(14673)
- 商业(14457)
- 实践(14291)
共检索到452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远伟
本研究以我国31个省份的教育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教育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省级差异的分析,发现了"教育中部塌陷"现象——即中部四省的教育发展水平不但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省份,而且还落后于西部地区众多省份,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塌陷"地区;同时还发现,中部四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财政实力弱化、国家教育政策有选择倾向性的非均衡发展策略和中部四省教育供求关系等原因,共同造成了"教育中部塌陷"现象的发生和加剧。
关键词:
教育中部塌陷 省际教育差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鹏 朱德全 宋乃庆
通过对2010年-2014年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测度发现:义务教育"中部塌陷"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形势依旧严峻;义务教育"中部塌陷"只是局部塌陷,并非"全盘塌陷";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中部塌陷"导致了教育发展"双重塌陷"。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地方财力不足、中央财政扶持力度偏小、人口压力较大等原因造成了义务教育"中部塌陷"。因此,要消弭"中部塌陷",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助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完善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造血"机制;二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中部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区域测度 中部塌陷 教育均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雷万鹏 钱佳 马红梅
运用省级统计数据,本文探讨了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塌陷问题。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师收入等方面相对均衡,但义务教育投入的生均指标显著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水平塌陷"与"低水平均衡"现象;(2)计量分析表明,东、中、西区域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增长塌陷"并有可能长期陷入"低水平陷阱"。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看,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强化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是扭转中部地区"教育塌陷"的必由选择。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教育投入 水平塌陷 增长塌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乃全 陶云 张学良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区域塌陷问题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区域塌陷指数,使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十五”时期至“十三五”时期(2001—2020年)我国区域塌陷程度进行实证测度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区域塌陷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塌陷程度总体呈西高东低的梯度格局,且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我国区域塌陷指数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总体呈倒U形变化。我国区域塌陷的演进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与西部变化相对平稳,中部先“塌陷”后“崛起”,东北塌陷程度升高;南北差距不断扩大,但东西差距仍是主要矛盾。经济、人口、城镇化、行政级别、科技、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区域塌陷的空间格局分异。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尚伟伟 陆莎 李廷洲
基于2004—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和时序数据,本文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中部塌陷"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部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多项生均指标明显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塌陷"状况具有时间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加剧态势,这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短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的国家政策支持不足对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塌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改善"中部塌陷"的关键在于加快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保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造血"源;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与支持,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教育资金资源配置,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安虎森 殷广卫
比较不同区域近十多年的GDP和人均GDP发现: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既慢于东部也慢于西部,即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从1997年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如果考虑超越中部6省范围的更广意义上的中部,"塌陷"更明显。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即"东部崛起"是"中部塌陷"的宏观背景,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对"东部崛起"的理论解释,进一步推测循环因果机制是"中部塌陷"的根本原因。"中部塌陷"现象出现的具体时间和西部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化等事实为上述推测提供了间接证据。
关键词:
中部塌陷 循环因果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玲玲,魏晓,陈威
在东部开放、西部开发的现实背景下,中部塌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中部省份之一的湖南,如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文章分析了湖南经济发展的现状,重点对湖南与中部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加快实现湖南经济崛起的对策。
关键词:
中部塌陷 中部崛起 湖南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蒋桂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中部塌陷,而人才东流和教育投资不足造成的人才资源短缺是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阻止中部塌陷,促进中部崛起,必须防止人才外流,利用好现有人才;加大教育投资,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不惜代价,引进外来优秀人才;送出去,培养造就新人才;实施人才合作战略,使各类人才相得益彰。
关键词:
中部塌陷 人才资源 人才东流 教育投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蔡文伯 黄晋生
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变异系数和极差率对2000-2013年我国省际间高等教育生均事业费的投入差距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均GDP与高等教育生均事业费的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生均事业费存在着较大的省际差距,但是差距的变化总体呈现出波动缩小的趋势;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与教育投入的差距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生均教育事业费存在着充足的投资弹性,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努力程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是促进省际间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登秋 林秀渠 李真 李玉环
研究目的:实现多光谱数据与雷达数据的综合应用对矿区塌陷地信息的提取,评价多源遥感数据在塌陷地信息提取中的精度与优势。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融合法、波段运算法、密度分割法等。研究结果:以ENVISAT-ASAR和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对水体本身有较好的提取精度,而且对塌陷区深浅、非积水区、塌陷区不规则边缘、植被覆盖情况等信息有非常好的提取效果,塌陷地提取精度较高。研究结论:TM数据光谱特性和ASAR波段数据微波特性的综合应用对塌陷地积水区提取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塌陷地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胜刚 朱红
本文从分析中部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探究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瓶颈以及金融弱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部六省的省级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总量、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镇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能够为中部崛起提供有利的支持,但在短期则无明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部崛起与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塌陷 金融弱化 中部崛起 面板数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沈岩
数字经济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缓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产生的区域塌陷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选取2011—2019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识别数字经济对区域塌陷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缓解了区域塌陷,在更换变量、替换样本、工具变量法下结论均稳健成立。在“本地效应”方面,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入、提高创新能力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条路径缓解区域塌陷;在“空间效应”方面,数字经济能够打破地理空间的约束产生显著正向空间溢出,并能突破行政边界的约束产生“跨界效应”来缓解区域塌陷。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塌陷 本地效应 空间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晔 黄承键
本文利用1996-2006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1996-1999、2000-2006年2个时间段、东中西3个不同区域预算内教育经费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贡献率高于固定资产的贡献率;2、在1996-1999年与2000-2006年2个时间段内,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3、分区域来看,教育产出弹性呈现出由东到西递减的过程。本文对上述实证结果给予了解释,并在增加教育总支出、促进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支出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