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8)
- 2023(14135)
- 2022(11920)
- 2021(11180)
- 2020(9826)
- 2019(22509)
- 2018(22193)
- 2017(44227)
- 2016(23259)
- 2015(26450)
- 2014(26422)
- 2013(26309)
- 2012(24387)
- 2011(21743)
- 2010(21857)
- 2009(21058)
- 2008(20186)
- 2007(18123)
- 2006(15617)
- 2005(14204)
- 学科
- 济(92763)
- 经济(92663)
- 业(67702)
- 管理(65808)
- 企(54106)
- 企业(54106)
- 方法(47069)
- 数学(42298)
- 数学方法(41828)
- 银(36003)
- 银行(35857)
- 行(34191)
- 融(32551)
- 金融(32548)
- 中国(32210)
- 财(28135)
- 制(27297)
- 农(25242)
- 业经(19825)
- 贸(19266)
- 贸易(19247)
- 易(18788)
- 务(18779)
- 财务(18728)
- 财务管理(18683)
- 地方(18272)
- 企业财务(17768)
- 农业(16579)
- 学(15908)
- 度(15484)
- 机构
- 大学(328555)
- 学院(328386)
- 济(139893)
- 经济(136973)
- 管理(130292)
- 理学(111263)
- 理学院(110180)
- 管理学(108442)
- 管理学院(107817)
- 研究(102808)
- 中国(94802)
- 财(69893)
- 京(67521)
- 科学(58962)
- 财经(55651)
- 中心(53014)
- 农(51903)
- 经(50393)
- 所(50218)
- 江(48733)
- 业大(45473)
- 研究所(45260)
- 经济学(44543)
- 北京(42379)
- 财经大学(41630)
- 农业(41017)
- 经济学院(40654)
- 州(40003)
- 银(38906)
- 范(38822)
- 基金
- 项目(213881)
- 科学(168646)
- 研究(157084)
- 基金(156911)
- 家(134574)
- 国家(133479)
- 科学基金(115756)
- 社会(100821)
- 社会科(95775)
- 社会科学(95747)
- 基金项目(83139)
- 省(83016)
- 自然(74203)
- 教育(72651)
- 自然科(72509)
- 自然科学(72487)
- 自然科学基金(71175)
- 划(69626)
- 资助(65340)
- 编号(64360)
- 成果(51858)
- 部(48598)
- 重点(47819)
- 发(45534)
- 创(44883)
- 课题(42925)
- 教育部(42354)
- 创新(42004)
- 国家社会(41894)
- 科研(41853)
- 期刊
- 济(144998)
- 经济(144998)
- 研究(99865)
- 融(61031)
- 金融(61031)
- 中国(59416)
- 财(54423)
- 农(45940)
- 学报(45742)
- 管理(45392)
- 科学(42416)
- 大学(35642)
- 学学(33924)
- 农业(28726)
- 技术(28090)
- 财经(27722)
- 教育(26769)
- 业经(23825)
- 经济研究(23784)
- 经(23617)
- 问题(19800)
- 理论(18951)
- 实践(17313)
- 践(17313)
- 贸(17125)
- 统计(16964)
- 技术经济(16249)
- 商业(15649)
- 策(15321)
- 国际(15132)
共检索到493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英伟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膨胀,使信用风险聚集于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信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改变,影子银行的潜在信用风险会以何种形式影响我国的金融体系安全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在把握影子银行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对比历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发现我国的影子银行在融资对象、融资成本、风险监管上与历次危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了防患风险于未然,本文提出"提早应对市场的动荡,加强制度监管,提高影子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实施利率自由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加里·B·戈顿 王宇
本文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回购市场挤提引起的银行恐慌。机构投资者是回购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向影子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则以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保证"存款"的安全。当证券化资产的折价率大幅提高时,就出现了回购市场挤提,引起银行恐慌,从而导致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危机 回购市场 机构投资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葛爽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杠杆率不断上升,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本文从证券化这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切入,以证券化的过程为线索,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中,整个金融系统过度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复杂,杠杆率一路攀升,最后房价下跌时泡沫破裂的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中各机构扮演的角色和失误的原因,对相关的对策和监管制度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证券化 杠杆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艾仁智 林文杰
伴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众多国家的主权信用风险开始上升。反映各国政府债券风险大小的指标——主权信用违约掉期(CDS)利差从2008年9月底以来显著上升。2009年2月,一些国家的国债CDS达到最高点。阿根廷、乌克兰、委内瑞拉等国的主权CDS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张艳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诱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进行全面的声誉危机公关以及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声誉风险 危机管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杜亚斌 顾海宁
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飞速发展,给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高度的繁荣。由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贷款操作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内生的脆弱性,成为引发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教训给我国金融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我国金融业应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炳南 唐海燕
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各方的批评,各方对其在危机中的能力表现提出了质疑,其自身信用也受到极大的挑战。该文从信用风险与金融危机关系的视角出发,评述评级机构在防范信用风险中的作用,通过反思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就我国如何规范、完善评级机构以及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金融危机 评级机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强 冯超
本文采用夏普市场模型对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21日的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两极分化和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高居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额外资本要求、限制高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务和妥善处理"大而不倒"问题等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系统性风险 β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勤勤 郑建国
将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构建了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预警混合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基于财务数据的单一判别分析,运用本文构建的信用风险预警混合模型能得出较优的评估结果。最后提出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预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圣忠 王丹 李倩 李敏
为了识别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文章选取13家中国物流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KMV模型计算其在2008年第3季度至2009年第1季度间的违约距离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物流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影响显著,而物流上市公司的信用状态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应迅速。
关键词:
物流管理 金融危机 KMV模型 信用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华 刘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究其原因,影子银行在危机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子银行系统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与传统、正规、接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飞雪 谷静
为了考察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波动特征及关联变化,提出采用具有准确拓扑序列的亚超度量空间方法。通过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样本的月数据进行金融危机前后对比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间聚集效应更加明显;房价间距离明显缩短,表明70城市房价波动的关联性提高;聚集的中心节点由二三线城市逐渐变为一线城市,使得一线城市的影响力大幅增强。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大幅降低,但其整体上仍然是相对稳定的。建议继续加大对影响力逐渐增强的一线城市房价的关注力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制度,防止由于"涟漪效应"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宏 李大伟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被应用到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分析及信用评级中,这其中包括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如判别分析法、Logistic回归等,另外还有基于现代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的方法,如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而在非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分析领域,国内却鲜有学者进行探讨。基于此,我们对国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特别是给出了证券类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分析详细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该指标体系将对商业银行进行证券类客户信用评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非银行金融机构 信用风险 多元统计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竞 张静
本文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其不同于以往的新原因、新特点及其向国内经济传导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长期性研究课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王丽琴
运用局部调整模型和三阶最小二乘法(3SLS),分析了金融危机如何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之间的关系,并首次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我国上市银行在面临资本监管压力下资本水平与风险水平的调整。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强化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效果,但也增强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这与监管当局试图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达到维持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初衷相违背。此外,金融危机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银行资本调整与风险调整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