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9)
2023(16011)
2022(13305)
2021(12352)
2020(10194)
2019(23403)
2018(23643)
2017(45535)
2016(24930)
2015(28236)
2014(28570)
2013(28360)
2012(26329)
2011(23909)
2010(24219)
2009(22422)
2008(21972)
2007(19494)
2006(17681)
2005(16162)
作者
(74201)
(61022)
(60842)
(57773)
(38908)
(29154)
(27690)
(24081)
(23344)
(22136)
(20696)
(20610)
(19650)
(19508)
(18768)
(18764)
(18117)
(18015)
(17511)
(17504)
(15505)
(15197)
(14843)
(13923)
(13765)
(13699)
(13675)
(13663)
(12350)
(12093)
学科
(107249)
经济(107133)
管理(69977)
(67901)
(53911)
企业(53911)
方法(42507)
数学(36321)
数学方法(35963)
中国(34150)
(30730)
地方(27075)
业经(25279)
(23927)
(22072)
(20930)
农业(20586)
(19853)
贸易(19836)
(19169)
(18801)
银行(18754)
(18070)
(17505)
金融(17504)
(16741)
环境(16587)
理论(16579)
技术(16491)
(16256)
机构
大学(362278)
学院(360235)
(144630)
经济(141353)
管理(139643)
研究(125661)
理学(119424)
理学院(118022)
管理学(116066)
管理学院(115411)
中国(94942)
(79253)
科学(77013)
(68099)
(64125)
(58689)
研究所(57878)
中心(55529)
(54127)
财经(53528)
业大(52405)
北京(51095)
(49912)
师范(49472)
(48443)
农业(45629)
(45474)
(44513)
经济学(42825)
师范大学(40003)
基金
项目(236386)
科学(184911)
研究(175897)
基金(168893)
(146556)
国家(145249)
科学基金(123644)
社会(109507)
社会科(103602)
社会科学(103577)
(92685)
基金项目(89549)
教育(80244)
自然(78771)
(77919)
自然科(76868)
自然科学(76849)
自然科学基金(75452)
编号(73174)
资助(69254)
成果(60817)
(54017)
重点(52856)
(51700)
课题(51094)
(48718)
创新(45413)
项目编号(44665)
科研(44458)
国家社会(44189)
期刊
(168273)
经济(168273)
研究(113207)
中国(74503)
学报(55647)
(54996)
管理(53459)
科学(51965)
(48771)
教育(44956)
大学(42035)
学学(39118)
农业(37980)
(35662)
金融(35662)
技术(31600)
业经(28866)
经济研究(26528)
财经(25793)
问题(22845)
(21952)
图书(20667)
(19342)
理论(18424)
技术经济(17596)
科技(17340)
(17250)
商业(17157)
现代(17055)
实践(16815)
共检索到551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桂霞  钟钰  
我国正面临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严峻挑战,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战略全局角度,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但我们更要正视目前"四化"协调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素资源和环境条件约束日趋严峻,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资本和基础设施不足,以及促进"四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本文通过揭示我国"四化"互动关系,找准制约"四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挑战、问题及其关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四化"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市"四化"协调度有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正向集聚性,尤其是皖江城市内部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四化"协调度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但这种关系有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有区域差异,且呈扩大之势。研究认为,要利用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技术的溢出,发挥皖江城市带领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实现"四化"协调联动发展;加强邻近区域的合作实现双赢,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航凯  刘程军  胡志学  
基于浙江省69个县域2008年~2016年的数据,结合熵权法、协调度模型测算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四化协调度,并运用空间探索性方法对浙江省四化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发展增速最快但明显滞后;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扬,形成杭州湾区域增长极,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协调类型结构稳步提升;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四化协调度仍会上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中国城市群是伴随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以中国23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2011年各城市群的"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各城市群在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上相对于工农业发展水平更为滞后,城市群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兰白西和黔中城市群内部"四化"协调发展最不平衡;呼包鄂、晋中、长三角等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四化"协调较为均衡。城市群"四化"协调、同步发展应是未来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新常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张恒义  
借鉴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索了浙江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之间协调发展状态的时空演变,并分别分析了四者在"四化"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大小与方向。结果表明:(1)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浙东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浙西南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区域的地势地貌、工农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有关。(2)浙江省"四化"水平均逐渐提高,在研究前期四者发展缓慢,研究后期均发展迅速。"四化"之中的两两相对发展度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基础、主导产业和城市功能等因素有关。(3)定量分析表明,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发挥的作用最大,城镇化作用次之,工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促进"四化"协调发展,首先要明确"四化"发展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构建"四化"指标体系,采用几何平均数法与HR评价模型测算出了1998-2013年中国各省市区"四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测算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四化"发展较快,"四化"关系逐年趋于协调。第二,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其他"三化"与地区间"四化"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农业现代化的滞后性已经严重阻碍了"四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四化"协调发展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农业科技、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工业化与农业税改革是促进"四化"协调发展显著且稳健的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应从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强化科技支农、增强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与促进农村工业化为政策切入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四化"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维秋  
构建适用于辽宁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法测算辽宁省及其14个地级市的"四化"水平,运用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模型测度其"四化"协调发展程度,同时基于Arc GIS软件中的3D立体与2D平面视角模拟其空间格局态势。研究表明:辽宁省"四化"南北向的正"U"型与东西向的倒"U"型发展态势鲜明,"四化"整体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其中工业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辽宁省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中东部信息化与城镇化水平优于辽西,中西部的农业现代化强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艳兴  潘竟虎  陈蜒  张建辉  
采用ESDA、GWR、重心转移、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四化"协调发展模型,对2001、2006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性、总体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显著且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10年间四化协调发展指数的重心均落在河南省境内,重心迁移方向是先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化协调发展类型数目最多的为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的沿海地带;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城乡人均收入比>城乡人均消费比,只有人均GDP是四化协调发展的正相关因素,城乡收入比整体上表现为负相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彩萍  汤茂林  
以江苏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3-2012年10年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各指标数据,建立耦合度模型,研究江苏省"四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利用经典回归分析模型对"四化"协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江苏省信息化指数在不断地增长,整体趋势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呈现阶梯式地下降;工业化水平整体上较其他三化增长缓慢,苏北地区工业化指数变化最大,虽然在研究前期苏北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城镇化水平总体上较其他"三化"起点较高,发展速度快,发展程度也较高,从三大区域的发展水平来看,这10年间增长速度均很快,在发展前期苏中的城镇化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顾先问  冯南平  张爱萍  
针对中国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展开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分析。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历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且集中在0.4左右的高位,空间正相关明显。空间面板分析表明,空间自回归系数ρ显著为正,"四化"协调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等都对"四化"协调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贷款的负向影响明显,而财政支出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则不够明显。东、中、西部的情况各有异同。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祥芳  陈建成  周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江西省2003-2012年11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四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四化"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上升,2012年大部分地区属于初级协调及以下水平;"四化"各子系统的低水平发展导致"四化"耦合协调水平偏低;11个地级市"四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差异,但其差异在逐年缩小;固定资产投入、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投入和教育水平对"四化"耦合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金融支持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琰洁  
本文采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及HR协调度测量法,对中部六省2001-2012年间的"四化"发展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四化"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研究。实证发现:第一,在研究的12年间,各省份的"四化"发展动态效率处于上升阶段,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动态效率上升较快,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动态效率滞后;第二,在研究的12年间,各省份的"四化"发展协调度大部分处在协调且低效增长的阶段,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安徽省的"四化"发展协调度上升较为突出;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的"四化"发展协调度相对较好,山西省和湖南省的"四化"发展协调度还有较大上升空间。最后,针对中部各省"四化"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