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5)
2023(7136)
2022(6337)
2021(5807)
2020(5217)
2019(12210)
2018(12289)
2017(25143)
2016(13897)
2015(16116)
2014(16281)
2013(16638)
2012(15973)
2011(14676)
2010(14965)
2009(14289)
2008(14413)
2007(13419)
2006(11888)
2005(10877)
作者
(42334)
(35503)
(35096)
(33999)
(22329)
(16951)
(16405)
(13858)
(13144)
(12643)
(11883)
(11709)
(11260)
(11160)
(11132)
(11059)
(10943)
(10456)
(10225)
(10196)
(8863)
(8854)
(8710)
(8124)
(8020)
(7957)
(7922)
(7832)
(7135)
(7123)
学科
(61007)
经济(60947)
管理(38220)
(36993)
方法(29512)
(28277)
企业(28277)
数学(26374)
数学方法(26174)
中国(18010)
(17657)
(15893)
(13643)
(13637)
贸易(13633)
(13279)
(12059)
业经(11608)
(11365)
银行(11336)
地方(11104)
农业(11082)
(10839)
(9925)
金融(9923)
(9497)
环境(9209)
(8964)
财务(8944)
财务管理(8910)
机构
大学(211858)
学院(209767)
(91553)
经济(89621)
管理(78395)
研究(73711)
理学(66294)
理学院(65538)
管理学(64545)
管理学院(64143)
中国(57556)
(45818)
(44099)
科学(43664)
(38870)
(36779)
研究所(34823)
财经(34563)
中心(33808)
(32436)
(31124)
业大(30692)
北京(29744)
农业(29201)
经济学(28658)
(27193)
师范(26952)
经济学院(26122)
(25940)
(25643)
基金
项目(127864)
科学(98947)
研究(94358)
基金(91623)
(79576)
国家(78944)
科学基金(65638)
社会(58571)
社会科(55422)
社会科学(55401)
(49256)
基金项目(48294)
教育(43430)
(42074)
自然(41302)
自然科(40236)
自然科学(40222)
编号(39578)
自然科学基金(39497)
资助(38247)
成果(33533)
(29416)
重点(29202)
(28454)
课题(26999)
(25939)
教育部(24871)
科研(24767)
创新(24369)
(24282)
期刊
(102707)
经济(102707)
研究(64782)
中国(40106)
(33612)
(33128)
学报(32353)
科学(29026)
管理(28272)
大学(24022)
学学(22438)
(22135)
金融(22135)
农业(21988)
教育(20862)
技术(17797)
财经(17396)
经济研究(16881)
业经(16622)
(14971)
问题(14763)
(13367)
(12085)
理论(11815)
技术经济(11390)
国际(11243)
商业(10867)
统计(10842)
实践(10637)
(10637)
共检索到322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建坤  张希良  
本文对我国到2010年如何实现GDP能源强度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进行了定量化的系统分析,提出大体上1/3可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轻重工业结构调整,1/3可依靠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1/3可依靠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增加值率的提高以及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正确引导来实现的分析结论。同时还对未来不同GDP增长速度对实现目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GDP增长速度越快,越有利于GDP能源强度下降目标的实现,但期末能源总消费量的增长也会越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旭  
"十一五"是我国教育改革迈向深入的新阶段,也是教育全球化进一步推进的重要机遇期,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在此期间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以国内三份核心期刊为依据,可以发现五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在研究主题和研究对象国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趋势。研究方向的这些变化也揭示出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多样化、应时性的特点和欠均衡、欠独立、欠连贯等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  
针对"十二五"规划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设定两种分解路径——等比路径和等差路径,采用数理经济学理论,将之分别对应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幂函数路径和对数函数路径。根据1990~2007年全球主要地区和中国的历史经验数据,对上述两个函数的参数进行模拟,并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路径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国际经验对应的最优路径更为激进;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对数函数最优路径更为灵活,但后者减排潜力更大。若走对数函数路径,在远期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到2038年我国将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之后便逐步下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忻昌  
关于近年来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趋势成因的分析王忻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全体国民的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人的平均比例.据统计部门报告,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已有五年时间连续呈现下降趋势:从1988年的85.4121%降至1993年的73.8239%...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燕泽英  
当前粮价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趋势预测●燕泽英今年以来,河北省粮食价格继续下滑,玉米等“卖难”问题虽有缓解但没有明显改观,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国家定价进一步显化。一季度,河北省粮食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5.1%,其中,小麦、玉米分别下降8.7%和34.2%。...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农农  黄海峰  
中国政府已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左右。文章在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目标的基础上,解析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因素,揭示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能效和优化能源结构与碳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对未来碳排放约束下的节能目标进行了预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捷子  
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全国1.2亿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新就业职工中,受过系统专业技术教育的只有15%~20%;国营企业4000多万技工中,低级技工占大多数,高级技工只占2%~3%。1983年人口普查统计,全社会劳动者中科研人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刘新建  
本文以我国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单位GDP能耗的构成因子出发,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行业能耗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苗壮  周鹏  周德群  李向民  
截至"十一五"期末,我国各省区基本完成能源强度下降20%的政府分配目标,而实际上,各省区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实际对应的技术效率相差甚远。本文在提出基于"零和收益"思想的环境生产技术(ZSG环境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非径向分配方式将"十一五"期间各省区的能源强度约束指标按照整体效率最大化思路进行分配,并与能源强度的实际下降幅度进行比较。实证分析表明:对能源强度约束指标的分配结果,各省同时处于全部省区的共同ZSG-DEA前沿面上,可以实现各省能源节约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整体帕累托最优;中央政府提出的省级行政分配机制更注重的是"公平"导向,而本文提出的ZSG环境生产技术分配机制更强调的是"效率"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枫  王丽丽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09年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面板数据,使用费雪理想指数分解法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动趋势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1995年-200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来自于能源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较为有限。从省际层面来看,1995年-2009年各地区的能源强度都普遍降低,但各省市区之间的能源强度的绝对水平与变动幅度差距在扩大。在这一时期,由地区间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化明显,并与部门内能源效率的作用相互加强,造成了地区间能源强度分布趋于分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义  徐康宁  
本文基于三个层面(3个产业、8个主要部门、43个子部门)使用LMDI分解法研究中国1994~2008年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计量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1994~2004年期间提高了能源强度,但是,在2004~2008年期间却降低了能源强度,主要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一直在提升能源强度,子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2002~2008年期间显著弱化了能源强度;能源替代效应一直在降低能源强度,影响作用甚小。此外,我们发现,在2003~2004年期间能源强度的意外反弹是源于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变动幅度较大而非技术效应变小的缘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 199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和主要特点我国经济发展经历1996年的"软着陆"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1990~2003年期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年度增长幅度的波动范围显著缩小。特别是1997~2003年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云  
笔者通过综合使用基尼系数、分组收入份额和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等指标,多角度定量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认为1985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加速扩大的局面在2006年开始出现扭转势头。立足于宏观经济背景,作者预测"十一五"期间分组收入份额差距将继续缩小,基尼系数将会降低,有望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周智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