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35)
- 2023(3109)
- 2022(2808)
- 2021(2747)
- 2020(2391)
- 2019(5782)
- 2018(5910)
- 2017(12242)
- 2016(6441)
- 2015(7451)
- 2014(7677)
- 2013(7779)
- 2012(7551)
- 2011(6981)
- 2010(7170)
- 2009(6959)
- 2008(6942)
- 2007(6291)
- 2006(5799)
- 2005(5456)
- 学科
- 济(30071)
- 经济(30047)
- 贸(20861)
- 贸易(20856)
- 易(20592)
- 管理(15632)
- 方法(15386)
- 业(14648)
- 数学(13895)
- 数学方法(13805)
- 出(13001)
- 中国(10504)
- 企(10137)
- 企业(10137)
- 口(9936)
- 出口(9935)
- 出口贸易(9935)
- 财(8148)
- 农(8108)
- 制(7124)
- 银(6200)
- 银行(6198)
- 行(6048)
- 关系(5298)
- 业经(5049)
- 融(5003)
- 金融(5003)
- 税(4648)
- 税收(4336)
- 收(4310)
- 机构
- 大学(102771)
- 学院(100680)
- 济(52275)
- 经济(51423)
- 管理(36413)
- 研究(33568)
- 理学(30804)
- 理学院(30520)
- 管理学(30171)
- 管理学院(29998)
- 中国(27445)
- 财(25580)
- 京(21427)
- 财经(20229)
- 经(18337)
- 经济学(18128)
- 经济学院(16807)
- 所(16533)
- 科学(16434)
- 财经大学(14960)
- 中心(14471)
- 研究所(14396)
- 江(14140)
- 北京(14113)
- 贸(13887)
- 范(11999)
- 院(11999)
- 农(11992)
- 师范(11943)
- 州(11475)
- 基金
- 项目(56724)
- 科学(44196)
- 研究(44140)
- 基金(42145)
- 家(35417)
- 国家(35177)
- 社会(29397)
- 科学基金(28921)
- 社会科(28110)
- 社会科学(28106)
- 基金项目(21270)
- 教育(20091)
- 省(19502)
- 资助(18602)
- 编号(17874)
- 划(16894)
- 自然(16136)
- 自然科(15708)
- 自然科学(15701)
- 成果(15505)
- 自然科学基金(15406)
- 部(14547)
- 教育部(12874)
- 国家社会(12706)
- 发(12503)
- 重点(12412)
- 人文(12372)
- 社科(12339)
- 课题(12038)
- 中国(12012)
共检索到159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炜 王柯敬
目前,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问题,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对"刘易斯拐点"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经过分析,文章认为以工资水平和人口红利作为判断劳动力稀缺指标并不恰当。遵照二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选用劳动者报酬变化速度和社会总产出变化速度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刘易斯拐点"的标准更为准确。经过测算,我国的"刘易斯第一拐点"将在2015年出现。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二元经济 劳动报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继亮
经济增速换挡的驱动力之一来自供给侧"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判断"刘易斯拐点"非常重要。笔者通过显示数据观察发现:即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处于二元经济阶段,"刘易斯拐点"却已发生。从资本劳动匹配的视角计算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劳动力之间的协调性,论证"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结果发现:并非中国所有区域都进入"刘易斯拐点",其中东部地区"刘易斯拐点"出现,资本深化加剧,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同步;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刘易斯拐点"也已出现;东北地区"刘易斯拐点"尚未出现,劳动力净流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化解产能过剩,后者则是加速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文龙 万颖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的衰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瓦解,粮食安全危机凸现;农地所有权的政府垄断也导致城市化成本过高,阻碍了农民的城市化,形成庞大的伪城市化人群,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只有尽快改变以堵为目标的三农治理旧思维,充分利用耕地红线神话破产、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历史新机遇,进行深刻的农地制度改革,我们才能实现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的城市化成本,减少伪城市化人口,缓解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危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磊磊 郭剑雄
基于农业要素收益率变动的视角,对“刘易斯拐点”在中国的实现条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未完全释放的农业过剩劳动力、相对较高的资本收益率以及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等,均表明目前中国跨越“刘易斯拐点”的条件尚不满足。有必要采用政府采购等方式降低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为未来农业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撑,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本、技术、劳动等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要素收益率在非农与农业之间收敛,提高全要素收益率的有利空间,为跨越“刘易斯拐点”提供动力,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0年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许多用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用工工资后,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工可招、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与2008年下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任志成
当前,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同时"刘易斯拐点"在中国出现已经广受认可。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国际产业资本促进"刘易斯拐点"出现的作用机制,应用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国际产业资本与第一、第二产业就业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资本促进了第一产业就业减少和第二产业就业增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可能与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加速转移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国际产业资本 刘易斯拐点 相关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财政部2010年财政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是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今年东南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也引发中国专家和学者对"刘易斯拐点"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等问题的热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 民工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过去的一年对在华跨国企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从年初华南地区工潮和劳动争议频发到下半年员工离职率上升、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几乎所有的美国商界巨头都难逃劳动力成本上升、合规要求增加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很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希 任志江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资水平显著上升。近年来的经验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确已进入这一拐点,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不仅意味着我国已从"第一次人口红利"阶段向"第二次人口红利"阶段转型升级,同时也由此为我们带来诸多重要的结论和启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在我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骏 聂云霄 王婷婷 李姚矿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平行发展时期,决定第二产业拐点出现时刻主要有两大因素:人均GDP水平和城市化率,在运用国际比较和结合中国实际基础之上,探讨了中国第二产业拐点出现的时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承亮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与大多数学者的担心不同,本文认为"刘易斯拐点"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特别是对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突破"低水平陷阱"、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升级的顺利实现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包括资本市场的完善、企业销售渠道的升级等。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产业集群 升级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
"刘易斯拐点"研究的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描述的是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劳动力的动态转移。基于"刘易斯拐点"的理论研究表明,我国"刘易斯拐点"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具有同步性,农业部门劳动力供求、城乡收入差距、边际生产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且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随着"刘易斯第二拐点"的临近,农村人口转移将会达到峰值,增量逐渐收敛。为此,需要支持城镇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合理就业、继续完善配套措施提供市民化服务和开展专业化职业培训等相应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苏毅清 王志刚
文章对用工荒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运用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用工荒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检验与再评。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的用工荒问题并不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用工荒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人口波动使我国处于了伊斯特林人口波谷所致,并集中表现为年轻劳动力规模的萎缩。人口波动导致的用工荒现象警示我们,如果依旧过于依赖劳动力的投入来换取经济增长,那么人口波动引起的劳动力波动,会使我国经济也受到类似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良经济波动的影响。文章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