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79)
- 2023(19515)
- 2022(16942)
- 2021(15488)
- 2020(13188)
- 2019(29982)
- 2018(29531)
- 2017(57003)
- 2016(30969)
- 2015(34658)
- 2014(34430)
- 2013(33960)
- 2012(30887)
- 2011(28032)
- 2010(27922)
- 2009(25521)
- 2008(24851)
- 2007(21619)
- 2006(18990)
- 2005(16383)
- 学科
- 济(123692)
- 经济(123560)
- 管理(88020)
- 业(81633)
- 企(66893)
- 企业(66893)
- 方法(57454)
- 数学(50469)
- 数学方法(49748)
- 中国(33891)
- 农(33272)
- 财(30930)
- 学(28795)
- 业经(27026)
- 地方(25696)
- 贸(23196)
- 贸易(23186)
- 易(22527)
- 农业(22054)
- 制(22013)
- 环境(21322)
- 理论(19948)
- 务(19272)
- 和(19258)
- 财务(19176)
- 财务管理(19140)
- 银(18994)
- 银行(18915)
- 技术(18878)
- 融(18227)
- 机构
- 大学(444609)
- 学院(443034)
- 济(173083)
- 管理(171138)
- 经济(169453)
- 理学(149548)
- 研究(148856)
- 理学院(147811)
- 管理学(144807)
- 管理学院(144023)
- 中国(108621)
- 科学(96429)
- 京(94114)
- 财(78948)
- 农(78270)
- 所(75698)
- 业大(71279)
- 研究所(69735)
- 中心(66623)
- 财经(64424)
- 江(63055)
- 农业(62042)
- 范(58761)
- 经(58693)
- 北京(58680)
- 师范(58056)
- 院(54363)
- 经济学(52631)
- 州(51187)
- 财经大学(48216)
- 基金
- 项目(310739)
- 科学(243186)
- 基金(225410)
- 研究(219601)
- 家(199709)
- 国家(198133)
- 科学基金(168508)
- 社会(138140)
- 社会科(130895)
- 社会科学(130857)
- 省(121804)
- 基金项目(119546)
- 自然(112307)
- 自然科(109714)
- 自然科学(109678)
- 自然科学基金(107654)
- 划(103766)
- 教育(101791)
- 资助(93029)
- 编号(87905)
- 重点(70681)
- 成果(70284)
- 部(67706)
- 发(66281)
- 创(64204)
- 课题(61158)
- 科研(60451)
- 创新(60045)
- 计划(58482)
- 教育部(57308)
- 期刊
- 济(180378)
- 经济(180378)
- 研究(123787)
- 学报(78978)
- 中国(77410)
- 农(69745)
- 科学(69611)
- 管理(60853)
- 大学(58838)
- 财(57767)
- 学学(55698)
- 农业(48104)
- 教育(46708)
- 技术(38346)
- 融(34844)
- 金融(34844)
- 业经(30572)
- 财经(30548)
- 经济研究(29833)
- 经(26183)
- 业(24513)
- 问题(24163)
- 版(22317)
- 科技(22077)
- 图书(21154)
- 业大(20803)
- 技术经济(20533)
- 统计(20483)
- 商业(20097)
- 资源(19918)
共检索到626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妍
本文系统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物流效率的动态变化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不仅对物流业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也是促进我国“双碳”目标完成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物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然而,自“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东西部地区的效率差距已逐渐缩小。另外,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物流专业化程度对物流效率的正向作用均显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正效应)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负效应)沿线地区之间的开放水平对物流效率的提升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据此本文提出我国物流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葛纯宝 于津平
本文利用标准引力模型,采用对数-线性方程组法精确量化多边阻力,在评价2003—2018年沿线国家多边阻力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采用Shapley法研究其背后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国家多边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不同区域与分位点表现出较大差异,相较于中东欧、中亚和西亚北非,蒙俄和南亚多边阻力较高,东南亚降幅较大;沿线国家随着多边阻力分位点提高大体呈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小国分布的转变;沿线国家多边阻力主要由第三国GDP和第三国间贸易所形成的转移效应所致,其次是贸易成本因素,其中贸易便利化贡献强于贸易自由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晓芳 杨永健
从贸易、金融和投资三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行测度,采用系统聚类对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等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探索影响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主要分布在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较低的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较高和较低等级的国家分布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有多个潜在因素,“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升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沈路 钞小静 南士敬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DEA模型测度分析2011—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绿色科技研发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并在梳理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存在大幅提升空间,且区域差距明显;研发人员流出、研发资本流入和流出、信息流出对绿色研发效率均存在显著为正的直接、间接和总效应,而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出、信息流入阻滞了绿色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分区域来看,研发资本流出对“一带”地区绿色研发效率和“一路”地区绿色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存在显著正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伟洲 李航 钱昱冰 郭四代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3)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盼 韩天阳 郝立丽
以“一带一路”17个沿线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对2010—2019年沿线省份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在测得效率值的基础上,建立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9年沿线省份创新效率整体均值为0.43,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从时间上看,创新效率表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从内部投入影响因素来看,人员投入与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资本投入与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从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来看,对外开放显著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企业规模对创新效率具有阻碍作用。最后从内部投入和外部环境的角度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创新效率提高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博 祝宏辉 刘林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提出和发布,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文章采取三阶段DEA方法,对2010-2016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及其他地区的物流业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物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不同区域物流业效率差异较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规模效率整体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且"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物流业发展情况落后于其他地区,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据此,文章提出提升五大沿线区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胡洋
文章采用2005-2017年"一带一路"中国沿线省市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从对外开放和要素流动视角研究了区域流通业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中国沿线省市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对外开放对沿线省市流通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开放所带来的新一轮竞争等原因,其促进作用尚不明显;要素流动对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较大,其空间外溢效应明显;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率及连锁化程度对流通业发展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对流通业发展水平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乔琴 樊杰 孙勇 宋邱惠
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研究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推动区域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本文运用熵值法对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沿线省域绿色金融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但内部差异显著,东南沿海地区领先,东北地区发展滞后,且发展差距存在扩大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区域金融业发展对沿线省域绿色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信息化程度、居民金融文化素养和财政环保支出对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尚不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泽 程飞 梁伟
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生态效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及Tobit模型对2011-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的工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呈现"东南区域>东北区域>西南区域>西北区域"的分布特点;区域整体工业生态效率呈良好改善态势,技术进步是工业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西南区域在工业生态效率改善方面呈现明显的"追赶效应",东北区域的效率提升呈现后劲不足态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毓卿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加强世界贸易往来、互联互通,推进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了贸易便利化衡量的指标体系,选取22个沿线国家为样本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其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研究对象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贸易便利化水平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与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但是与新加坡、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偏低水平,说明中国需要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最后,进一步剖析了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 测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熊彬 王梦娇
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异质性特征和空间关联,本文运用2005—2015年中国对沿线48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国效应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证实了第三国效应的三种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第三国市场潜力和第三国不可测因素的显著影响。此外,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显著,但这些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有所差异,劳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龙 杜德斌
文章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网络,分别从全局和局域层面考察投资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关系模式,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从内生结构效应、行动者-关系效应和协变量网络效应剖析投资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投资网络全局结构呈现"东亚和东南亚密集、中东欧隔断和中亚游离"的格局,投资活跃度整体偏低,高介数节点集中于少数核心国家。(2)模体分析体现了互惠性在沿线国家投资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该区域投资集团化特征不显著,中国和印度、新加坡和波兰具有相似的投资模式,俄罗斯主要以吸引外商投资为主。(3)国家的经济水平是影响投资网络形成的关键因子,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间投资行为差异显著,高经济水平国家之间具有相互投资倾向,高经济水平和中等经济水平的国家具有对外投资倾向。(4)资源寻求型投资和技术寻求型投资是具有网络形成的重要推力,然而市场寻求型投资的驱动力较弱,且不存在劳动力寻求型投资;空间邻近、共同语言和投资协定的签订是该区域投资网络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生力量。因此,中国要发挥在网络中的枢纽优势,遵循适度均衡化的原则,重塑沿途国家投资格局,引领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向经济一体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基于199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US-SBM模型与ML指数对各国低碳发展效率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效率在考察期内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是引致各国低碳发展效率差异的主因;(2)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规模效率则是一大阻力;(3)资本投入、能源消费、碳排放及产业结构等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表现出显著抑制力,而经济发展、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及对外开放则促进低碳发展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提升对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 陶柳延 方文杰
选取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不同经济区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根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17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间断性降低—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波浪式递减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旅游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对"一带一路"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创新水平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