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
- 2023(1920)
- 2022(1471)
- 2021(1669)
- 2020(1180)
- 2019(2928)
- 2018(3048)
- 2017(3764)
- 2016(3425)
- 2015(3951)
- 2014(4223)
- 2013(3234)
- 2012(3013)
- 2011(2857)
- 2010(3108)
- 2009(2441)
- 2008(2294)
- 2007(2220)
- 2006(2116)
- 2005(2033)
- 学科
- 教育(18275)
- 中国(8322)
- 教学(5459)
- 理论(5297)
- 学(3296)
- 革(3204)
- 改革(3162)
- 高等(3132)
- 发(3075)
- 发展(3044)
- 思想(3040)
- 展(2922)
- 研究(2909)
- 政治(2897)
- 思想政治(2790)
- 政治教育(2790)
- 治教(2790)
- 教育改革(2779)
- 德育(2770)
- 学校(2734)
- 学法(2476)
- 教学法(2476)
- 管理(2271)
- 生(2253)
- 教育学(2194)
- 学理(2175)
- 学理论(2175)
- 计算(2174)
- 算机(2167)
- 计算机(2167)
- 机构
- 大学(38427)
- 学院(33244)
- 教育(25113)
- 范(16554)
- 师范(16531)
- 研究(16099)
- 师范大学(13952)
- 京(10299)
- 职业(10107)
- 教育学(9747)
- 技术(8607)
- 科学(8591)
- 所(7749)
- 北京(7651)
- 教育学院(7137)
- 研究所(7055)
- 职业技术(6896)
- 江(6885)
- 院(5822)
- 中心(5760)
- 技术学院(5709)
- 管理(5235)
- 教育科(5169)
- 州(5160)
- 教育科学(5132)
- 研究院(4813)
- 中国(4709)
- 济(4534)
- 京师(4381)
- 理学(4237)
共检索到64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要求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规划纲要》是一个对我国教育带有未来指向性、全局性的长期战略谋划,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高等教育而言,《规划纲要》必须体现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教育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针对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在人民网举办的座谈会上宣勇教授认为这些都是《规划纲要》应回答的问题,为此,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描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状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高等教育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教育学体系已完成创设,但在当下缺乏解释力,亟待完善升级;高等教育研究空前繁荣,但对实践缺乏指导力,亟待精炼整合;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的龙头地位,但理论创新缺乏引领力,亟待自主建构。未来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要围绕“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的建设来展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要重在自主,学术体系建设要重在协同,话语体系建设要重在融通。重视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三大来源: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律性意识、政府政策供给中的真理性共识、学者总结提炼创新的系统性学识。建立一个由高等教育活动的实践者、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三者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三螺旋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三螺旋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学校教育的竞技化加剧了民众对于教育的焦虑,学业竞争失败后的"躺平"又激发了公众对于教育价值的争议。前期的焦虑与后期的"躺平"看似两个极端,却有着相似的本质。究其根本,都是偏执一端、非此即彼的思维。我们时代社会在加速发展,技术在加速进步,教育本身也在加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育焦虑和"躺平"的发生。为纾解教育的焦虑,避免"躺平"心理蔓延,我们需要全面理解教育的本质,调整教育的心态。教育的要义在于秉承"中庸之道",避免"过度"与"不及"。我们需要以"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和"正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心态,获致一种适度的教育和圆满的德性;以"无可无不可"和"有为有不为"的心智,生成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
关键词:
教育功用 教育价值 教育结果 教育心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时代
高等教育民族化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及经济、科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而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外来文化教育进行双重“扬弃”的过程中,才能发展有民族特色和国际意识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尊重教育传统的民族化,要重视现实国情的民族化,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民族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陶志琼
从上学到教书到做教育研究者与学校打交道已有40年了,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学校",今天想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需要的是把墙壁上的美好宣言变成师生日常行动的学校。一次,我去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做教师培训。刚进校门,一位刚巧经过我身旁的学生爽朗地向我问好:"客人老师早上好!"这是一位脸上带着灿烂笑意的小学生。受到她的感染,我也眉开眼笑地亲切地问候了一句:"同学早上好!"在上楼的时候,碰到一位老师也亲切地问候了"您好"。我怀着阳光明媚的心情走到行政楼四楼会议室门口时,发现了一个秘密:门边的外墙壁上挂着一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学军
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完善高校内部治理和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等意见。高等教育公共服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
关键词:
教育公共服务 高等教育系统 教育行政部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孝文 蔡连玉
文章从多个层面对“特罗理论”进行了初步剖析 ,指出了其在诱人的光环下暴露于逻辑、维度和方法等诸方面的漏洞 ,以期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警示
关键词:
“特罗理论” 高等教育 大众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钧
开放大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的一项创新,被视为20世纪后半期教育界的最大突破。与传统大学最大的不同是:开放大学没有入学门槛,宽进严出,并在学习时间、地点和方法上给学习者提供极大的便利。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开放大学,但探讨和分析开放大学的内涵及模式却很有必要。
关键词:
开放大学 大学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浪 庞学光
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泛又深刻的课题,反映到职业教育领域表现为: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养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神科学教育学派倡导的"教育即文化"的命题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唤醒、陶冶、理解、体验、表达、反省等是职业教育领域应着力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
科技 人文 职业教育 精神科学教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丹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个性发展 质化幸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惠闵 汪明帅
本文采用访谈的方法,对高中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立场而非成人的角度去描述高中生应有的素养,这些素养包括拓展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洞察力,注重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形成一些特长及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与此相配套,需要打通课程体系,尽量让不同学科领域"跨"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纽约大学所践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以及所主张的选拔人才的模式,都值得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中生素养 学科领域分类 整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振国
大众化进程一旦启动,就势不可挡,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每个人个性的平等发展带来了机会。从精英到普及的真正转型首先是价值观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友
我国高等教育范围的界定应当与国际上通常确认的范围相一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必须界定在高等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并依此实事求是地进行表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陶志琼 张倩
对学校是什么和学校应该做什么等的审问和慎思所形成的思想称之为学校教育哲学思想。学校是什么?学校应是什么?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是福禄倍尔在其《人的教育》中对学校发出的审问。通过以万有在神论作为其本体论基础的慎思,福禄倍尔提出,真正的学校是使一切事物具有生气,使一切学校活动充满精神和生命的气息。学校的本质就是具有真正的意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是使家庭中的儿童步入更高的世界秩序从而成为学生的地方。真正学校的精髓在于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今天的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滋养精神和气质的精神食粮,开启和拓展学生的经验世界是今天学校应尽的本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实践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了高等教育学的产生,高等教育学的兴起客观上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繁荣。当前伴随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用武之地,这是机遇;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能否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尚存在不确定性,这是挑战。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要从实践出发,通过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来实现学科存在的价值,并通过专业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为赢得更广泛的学科承认而努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 学科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