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45)
- 2023(2902)
- 2022(2193)
- 2021(2353)
- 2020(1797)
- 2019(4252)
- 2018(4419)
- 2017(6215)
- 2016(4577)
- 2015(5183)
- 2014(5383)
- 2013(4407)
- 2012(4253)
- 2011(4013)
- 2010(4255)
- 2009(3634)
- 2008(3543)
- 2007(3337)
- 2006(3172)
- 2005(2948)
- 学科
- 教育(18692)
- 中国(9845)
- 济(8714)
- 经济(8706)
- 理论(6207)
- 学(5652)
- 教学(5490)
- 管理(5458)
- 思想(3750)
- 政治(3556)
- 革(3546)
- 发(3507)
- 发展(3353)
- 展(3231)
- 研究(3227)
- 改革(3154)
- 思想政治(3102)
- 政治教育(3102)
- 治教(3102)
- 德育(3074)
- 高等(3060)
- 业(2947)
- 教育改革(2779)
- 学校(2540)
- 学法(2464)
- 教学法(2464)
- 方法(2464)
- 技术(2353)
- 生(2290)
- 计算(2264)
- 机构
- 大学(57621)
- 学院(51911)
- 教育(26019)
- 研究(23895)
- 范(19101)
- 师范(19049)
- 师范大学(16049)
- 京(14535)
- 济(13353)
- 科学(13317)
- 经济(12771)
- 所(11817)
- 中国(10883)
- 研究所(10732)
- 职业(10565)
- 管理(10508)
- 北京(10459)
- 教育学(10054)
- 技术(9968)
- 江(9531)
- 中心(9014)
- 理学(8630)
- 院(8628)
- 理学院(8366)
- 管理学(7997)
- 管理学院(7861)
- 教育学院(7387)
- 职业技术(7209)
- 州(7138)
- 财(6886)
共检索到94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丹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个性发展 质化幸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晟 张艳
在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注重职业教育和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呈现出效益型、实践性、服务性、市场性的特征。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诸多公立大学贯彻"为国家服务"的办学宗旨。在课程设置上,艾略特设计了"选修制";在科研活动中,麻省理工学院注重"应用研究",形成了"MIT模式"。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理性主义的缺位和对现实功利的过分强调,同时也阻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吕寿伟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信条,表达着公共性的道德理想。然而,一种鼓励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追求一己之私利的庸俗功利主义正日益渗透到学校,使学校在急功近利的价值引领中走向功利化。功利化的教育通过需要的欲望化将教育的目标置于自身之外,并在个体化的竞争中、在对进步的追逐中放弃教育的价值理想。教育简化为机械性的训练,学习演变为重复性的劳作。功利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乃是“精神”问题,它通过对学生自然欲望的鼓励使个体的意志自由不再可能,通过对教育实体的解构而让学生成为原子化世界里的精神流浪者,同时在思维与意志的分离中、在知识与行动的脱节中使精神成为无法走向现实的思维着的精神。学校教育的精神重建一方面需要认识上的精神转向,将教育视为个体的精神历程,另一方面需要方法上的精神和解,实现儿童自然欲望与自由天性、特殊个体与普遍实体等的内在统一,同时还需要推动学校教育在知识、道德、艺术等内容上的精神回归,真正使学校成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观朱国仁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雅斯贝尔斯,人们并不感到陌生,但建立在其存在主义哲学之基础上的教育思想,却鲜为人知。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深刻,可说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论述,探讨它,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教育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就不能不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人性高于神性、人权高于神权的教育观,是走向进步的教育观,是合目的的、走向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教育观 文明进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华庆
杜威秉承皮尔斯的实效主义哲学,强调理性认知对于理性目标的实现作用。实效主义教育观将理性目标、有效手段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概括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工具主义教育观和实验主义教育观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缺陷。在实效主义教育观看来,教育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教育目标,学校和教材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颂 张越
在法学界中,对于权利概念的学说多达十余种。对于"什么是权利"的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在众多的权利观中,较为有影响力的当属"自由说"和"利益说"两种学说。这两种权利观分别深受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理论的影响。因此,文章就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理论下的权利观做简要评析,试找出对权利概念较为全面的阐释。
关键词:
权利 自由说 利益说 评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启鹏 孙龙存
职业教育功利性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澄清其认识误区是理解职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透析功利主义的实质有利于正本清源。理论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应然逻辑;实践上,职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着丰厚的践行土壤。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功利主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学校教育的竞技化加剧了民众对于教育的焦虑,学业竞争失败后的"躺平"又激发了公众对于教育价值的争议。前期的焦虑与后期的"躺平"看似两个极端,却有着相似的本质。究其根本,都是偏执一端、非此即彼的思维。我们时代社会在加速发展,技术在加速进步,教育本身也在加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育焦虑和"躺平"的发生。为纾解教育的焦虑,避免"躺平"心理蔓延,我们需要全面理解教育的本质,调整教育的心态。教育的要义在于秉承"中庸之道",避免"过度"与"不及"。我们需要以"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和"正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心态,获致一种适度的教育和圆满的德性;以"无可无不可"和"有为有不为"的心智,生成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
关键词:
教育功用 教育价值 教育结果 教育心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麻彦坤
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代表了建构主义的两种不同范式,两种建构主义倡导的教育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识又有分歧。为了能够联合起来,实现两种理论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两者需要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个方面相互参照,积极反省,主动借鉴,互动互补。
关键词:
认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互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完美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使学生个体具备完美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完美主义教育观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武断地压在教育和教师的头上,最终导致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实践理想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教育完美主义论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华 王小素
《反思教育》中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教育功能、教育组织原则、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等方面对教育与学习"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终身学习的应然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超越功利主义,追求理性、人道的终身学习价值;打破"霸权"主义,促进知识体系碰撞的终身学习内容;屏弃保守主义,倡导整体、一体化的终身学习方法。该理论对建立与完善我国终身学习体系也具有启发意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终身学习的均衡性;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增进终身学习的包容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终身学习的稳定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大志
功利主义面临一个巨大的理论困境:要不要进行功利的人际比较?无论是传统的行为功利主义,还是当代的规则功利主义,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制度功利主义试图克服这个困难:能进行功利的人际比较的地方,就进行人际比较;不能进行人际比较的地方,就按照制度行事。制度功利主义在理论上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克服原有功利主义的困难,并且对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功利最大化)给予更合理的解释;另外一个目的是挑战主流的自由主义(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为功利主义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争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
功利主义 自由主义 制度 权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柯佑祥
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发挥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思想观念、政策制度、组织行为、教学与研究、资源配置等各个层面。这两种思想一方面相互排斥:理性主义大学教育思想不屑于社会发展对大学的影响,追求大学的独立自主和学术自由。功利主义则相反,倡导大学对社会的适应,为社会服务,追求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又相互融合:现实的困境迫使理性主义大学教育思想不再远离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功利主义大学教育思想逐渐借鉴大学为本的办学理念,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要求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规划纲要》是一个对我国教育带有未来指向性、全局性的长期战略谋划,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高等教育而言,《规划纲要》必须体现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教育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针对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在人民网举办的座谈会上宣勇教授认为这些都是《规划纲要》应回答的问题,为此,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描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