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57)
- 2023(4523)
- 2022(3687)
- 2021(3417)
- 2020(2843)
- 2019(6672)
- 2018(6172)
- 2017(11947)
- 2016(5823)
- 2015(6119)
- 2014(5714)
- 2013(5614)
- 2012(4948)
- 2011(4374)
- 2010(4288)
- 2009(3902)
- 2008(3672)
- 2007(3067)
- 2006(2749)
- 2005(2423)
- 学科
- 济(23463)
- 经济(23433)
- 管理(16640)
- 业(15198)
- 企(13033)
- 企业(13033)
- 方法(8026)
- 中国(7038)
- 财(6448)
- 数学(6317)
- 农(6232)
- 数学方法(6199)
- 业经(5626)
- 学(4680)
- 地方(4575)
- 制(4471)
- 贸(4415)
- 贸易(4410)
- 易(4276)
- 理论(4271)
- 农业(4101)
- 关系(4084)
- 融(3695)
- 金融(3695)
- 技术(3519)
- 务(3507)
- 银(3502)
- 银行(3496)
- 财务(3493)
- 财务管理(3487)
- 机构
- 大学(77847)
- 学院(76028)
- 济(33901)
- 经济(33359)
- 管理(30780)
- 理学(26879)
- 理学院(26597)
- 研究(26322)
- 管理学(26166)
- 管理学院(26011)
- 中国(19408)
- 财(16482)
- 京(15964)
- 科学(13902)
- 财经(13047)
- 中心(12137)
- 经(11990)
- 所(11800)
- 江(11178)
- 经济学(10997)
- 范(10918)
- 师范(10860)
- 研究所(10575)
- 农(10150)
- 财经大学(9930)
- 经济学院(9910)
- 北京(9743)
- 院(9703)
- 业大(9447)
- 师范大学(9042)
- 基金
- 项目(54311)
- 科学(44724)
- 研究(41682)
- 基金(41612)
- 家(36142)
- 国家(35837)
- 科学基金(31659)
- 社会(28893)
- 社会科(27510)
- 社会科学(27505)
- 基金项目(21816)
- 省(19956)
- 自然(19298)
- 教育(19091)
- 自然科(18950)
- 自然科学(18945)
- 自然科学基金(18612)
- 划(17283)
- 编号(15978)
- 资助(15584)
- 成果(13267)
- 国家社会(12766)
- 部(12612)
- 重点(12346)
- 创(12043)
- 制(11736)
- 发(11718)
- 教育部(11494)
- 人文(11260)
- 创新(11140)
共检索到115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志强
当代行为经济学已经确认人类存在公平心理偏好,但并未回答它从何而来。本文提出一个演化解释:人类公平偏好的根源可能在于人类早期的进化过程。通过一个演化博弈模型和随机演化仿真模型表明:(1)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族群中,公平偏好的单态社会是随机稳定的演化均衡,非公平偏好的双态社会也是演化稳定的但并非随机稳定的;(2)若同时考虑族群之间的竞争,则公平偏好的单态社会将是唯一的演化稳定均衡。其原因在于,合作机会多少与合作利益大小是此消彼长的,公平行为最能够平衡合作机会与合作利益对生存竞争的影响,从而成为个体—族群两个层面的生存竞争中最具适存性优势的行为模式。人类的公平偏好,可能源于本能性的公平行为在人类早期进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盈萱 方毅
从偏好异质性的角度,探讨财政性教育投入扩张对教育平等促进的效率与效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基层政府与具有偏好异质性的当地居民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求解出精炼贝叶斯均衡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对博弈过程中基层政府与当地居民的最优策略进行考察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基层政府在选择是否扩张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策略时,仅考虑当地居民的教育需求,忽略了当地居民的偏好异质性,这将导致区域内的普惠性财政教育投入扩张政策失效;第二,当地居民在选择是否向政府传递教育需求的信号时,不仅会受到政策收益与申请成本关系的影响,还会受到经济体内其他行为人的策略选择的影响;第三,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不同地域居民构成的差异不仅导致地域间私人部门教育投入的不均衡,还导致了地域间公共部门教育投入的不均衡;第四,中央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特惠性财政政策能够有效缩小地域间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差异,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汤玉刚
政府供给偏好包括政府供给的规模偏好与结构偏好,它们是社会各方政治影响力相互冲突和竞争的结果。我们通过构建“执政能力函数”,从最简单的消费者集团与纳税人集团政治影响力制衡模型,到多集团、多政府供给项目下的政府供给结构决定模型,再到官僚控制下的政府供给偏好决定模型,逐步阐释了政治均衡决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属性,进而说明,相对于市场,政府供给规模和范围边界的收敛趋势会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供给偏好的形成具有更多的动态特征,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来看,公共决策的民主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治均衡的低效率,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政治均衡决定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勇兵
在政府不可能以财政来支持体制内系统本身运转时,迫使内生的国家金融控制来支撑旧体制。同时体制内企业改革的复杂性反过来迫使国家迟迟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金融改革,使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处于低效运行状态。而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进一步扭曲了中国对外资的实际需求。基于1985—2006年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内生金融控制这个解释。
关键词:
FDI 储蓄 内生金融控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忠阳 钟美瑞 黄健柏
实验经济学发现可控博弈实验均衡与标准子博弈精炼均衡预言相违背,实验经济学家把违背归结为参与者行为对"自私自利假设"的系统偏离,因此提出了诸如非公平规避、基于公平意图的互惠等非自私自利的公平偏好模型来解释这种系统偏离。对这些问题的厘清有利于公平偏好统一分析框架构建、拓展其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激励契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公平偏好 互惠偏好 准最大最小化偏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颖 张凤林
敲竹杠问题是不完全合约理论的中心话题,经典文献认为,如果合约是不完全的,当事人的专用性投资会引发敲竹杠风险从而导致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但是,关于敲竹杠问题的文献通常假定事后谈判结果对事前投资成本不敏感。通过在雇佣双方的投资博弈中引入投资成本相关性这种合作的谈判方式,将传统敲竹杠模型中影响谈判力的因素与当事人对公平偏好的行为因素二者融合,本文证明:与传统的投资博弈相比,在投资成本影响企业(雇员)谈判力的情况下,双方有更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雇佣双方所面临的敲竹杠风险取决于双方的初始谈判力,且双方有可能在事前做出社会最优甚至过度的投资。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有效投资现象。
关键词:
专用性人力资本 敲竹杠 公平偏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孟颖颖
本文以有限理性为研究假设,基于经典理论下的农民工保险需求及参保行为分析框架,考察了城市融合进程中农民工风险偏好和社会保险需求的变动规律。并通过实证调研数据,验证了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合过程中存在保险需求随财富水平增加不降反升的"悖论"现象。研究结果认为,随着融合阶段的推进,农民工风险偏好没有实现厌恶型向投机型的转变,有限理性假设下农民工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的博弈过程是导致这一悖论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中,收入水平有限、制度认知不足、权力意识的缺乏与制度设计不合理是造成融合初期农民工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现行城乡非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比较"心理是导致融合后期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仍然较强的可能解释。
关键词:
有限理性 非均等化 风险偏好 保险需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兆鸣
本文对令人感到困惑的“偏好逆转现象”给予了一种解释。这种解释的基础就是假设人们对于复杂情况的感觉和判断是通过将其分解为更为简单的状态转移来把握和综合的。对于尚未到来的未来的状态变化的感受人们是凭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判断的。随着不同的状态的出现人们将进入与之相应的情境或者说决策空间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感觉和判断。而在不同的决策空间中评价的主体和待评价的客体都会有所变化。正是这种决策空间的相对性导致了评价的主体和待评价的客体都会有所变化。正是这种决策空间的相对性导致了“偏好逆转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偏好逆转 决策 相对性 优势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自觉 凌文辁
偏好反转是指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甚至出现逆转的现象。偏好反转现象普遍存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同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文章简要地介绍了目前对于偏好反转的几种研究模式和主要的理论解释,以及该现象对经济学和现实生活的启示。
关键词:
偏好反转 研究模式 理论解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祝伟 黄薇
整体行业的低声誉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时间不一致偏好理论构建了(半)双曲折现模型,通过分析保险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以及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保险公司的最优竞争策略,首次发现和解释了导致保险业低声誉的经济机理。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时间不一致偏好导致了其保险购买意愿不足,为此在市场均衡条件下保险公司的最优竞争策略是操纵消费者的风险感知,这是导致保险行业低声誉的直接原因,但这并不必然会导致消费者的事后福利受到损失。伴随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试图通过政府加强监管解决保险行业低声誉的直接效应可能是低效且损害消费者福利,加强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桑一丰
两宋的纸币经历了萌芽、发展、衰退、直至崩溃的完整生命周期。本文从演化视角对这一过程做出解释:在纸币购买力稳定时,由于其使用的便利性,全部使用纸币交易带来的效用大于其他任何使用纸币的比例,经过长期的演化,会形成社会成员全部使用纸币来交易的演化稳定均衡;如果纸币不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那么由使用金属货币交易向使用纸币交易的演化无法完成,即使形成了社会成员全部使用纸币的均衡,一旦其长期贬值,仍会回到原先使用金属货币的均衡;在当期收益足够大时,政府才有动力偏离原有策略,超发货币;为满足商品流通中对于货币的需求,可以通过提高货币价值即使用贵金属来解决。在从低值货币向贵金属货币演进过程不畅的情况下,只能通过...
关键词:
宋代 纸币兴衰 货币本位 演化视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尹久 刘曼红
本文评析了国内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的缺陷,提出并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家人力资本异质性假说。该假说能够一定程度地解释本土风险投资行业的萎缩问题和风险投资行业的业绩差异之谜,为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风险投资家 人力资本异质性 政策含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冯海波
公共品的需求偏好显示是公共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试图建立有效的公共品需求偏好显示机制,以实现公共品的最优供给。文章从理论发展的视角对投票机制、价格拍卖机制、特征价格机制和或有估价机制这几种主要偏好显示机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直到今天,这些机制仍然是经济学家们继续探索的领域。
关键词:
公共品 需求偏好 显示机制 理论回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成长之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理论假设的局限性,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核心的正统经济学缺乏解释企业成长之谜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借鉴演化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主导逻辑的演进框架对企业之谜作出理论解释。我们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持续创新及其创新性竞争战略的实施是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企业成长 知识创新 主导逻辑 创新成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立法
由于产权偏好、租金偏好以及效率偏好的政府目标函数的存在,中国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路径依赖。正是这些路径依赖,形成了国内储蓄以贸易顺差形式从国外流入国内,借助外资提高国内金融机构效率的"倒逼机制",政府主导外资引进以及依赖国际直接投资缓解国内企业融资难困境的中国外资需求偏好的制度供给机制。
关键词:
FDI需求偏好 金融体制变迁 路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