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416)
- 2022(357)
- 2021(383)
- 2020(329)
- 2019(813)
- 2018(1002)
- 2017(1833)
- 2016(957)
- 2015(1238)
- 2014(1219)
- 2013(1351)
- 2012(1330)
- 2011(1495)
- 2010(1309)
- 2009(1157)
- 2008(1112)
- 2007(987)
- 2006(1161)
- 2005(1159)
- 2004(1004)
- 学科
- 图书(10021)
- 书馆(9546)
- 图书馆(9546)
- 工作(5094)
- 读者(3676)
- 络(2475)
- 网络(2475)
- 学(2445)
- 图书馆学(2268)
- 化(2245)
- 网络化(2198)
- 自动(2197)
- 自动化(2197)
- 管理(2008)
- 中国(1456)
- 电子(1380)
- 和(1365)
- 数字(1285)
- 电子图书(1285)
- 建设(1209)
- 组织(1186)
- 作者(1123)
- 工作者(1123)
- 书(1094)
- 藏(1065)
- 藏书(1062)
- 事业(934)
- 文献(562)
- 献(562)
- 地方(540)
- 机构
- 图书(19157)
- 书馆(18725)
- 图书馆(18724)
- 大学(15652)
- 学院(10443)
- 大学图书馆(8245)
- 管理(5208)
- 信息(4240)
- 范(3597)
- 师范(3588)
- 理学(3575)
- 理学院(3490)
- 管理学(3416)
- 州(3345)
- 管理学院(3344)
- 京(3256)
- 江(2719)
- 信息管理(2634)
- 师范大学(2614)
- 广东(2070)
- 北京(2066)
- 系(2065)
- 研究(1945)
- 湖(1915)
- 南(1853)
- 中国(1700)
- 科学(1685)
- 汉(1660)
- 上海(1631)
- 武汉(1612)
共检索到28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邓福泉
在《图书馆建设》创刊3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和该刊的普通作者,以"我与《图书馆建设》"为题谈谈我的一点个人感受。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潘云玲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机遇,人们也因之作出多样的选择。十多年来,自己虽曾有过三次选择的机遇,但却始终如一的选择了图书馆事业。还是在孩提时代,我就迷恋上了书。上中学时,更是手不释卷。星期天或假日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消磨在图书馆里。当时正值文革后图书出版事业复苏之际,从文学作品到百科知识,各种书刊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整个图书馆犹如一座知识的海洋。我因而羡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们能每天与书打交道;并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当上图书管理人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顾晓光
承蒙常务副主编肖红凌老师厚爱,我于2017年为《图书馆建设》做了一年的封面图片和封二文字,主题聚焦于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此法不仅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世纪发展状况的反映。其中特别提到"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显示出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存在形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伟志
我与图书馆有三缘邓伟志(摘自《书城杂志》1997年第1期)我这个人没有做过一天图书馆工作,可是我同图书馆有“三缘”:业缘、地缘、姻缘。先说业缘,1960年,我从大学里一出来就在上海社科院做理论研究工作。我们研究室很特殊,比大所的级别还高,因此有个不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沛
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作为几十个春秋治学生涯过来人,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三口之家和书、和书的大本营——上海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600余册家庭藏书,面对人手一张的上海图书馆的借书卡,面对闲暇之时“泡”在上图一整天,只要有书作伴,就有无穷乐趣。我家虽然在经济上尚不够“腾飞”,但在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建亮
写出下面的文字,并不是要饱尝一番以往的苦乐,恰恰相反,而是要洞察一下未来的美景;并不是要展示出前台人物的非凡作为,恰恰相反,而是要抒发背景中的难忘感怀。从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算起,我30年从事图书馆这个行当已如转瞬。回首这段历程,不只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顾诵芬
1939年7月我父亲应叶景葵、张元济之邀,从北平来上海筹建私立合众图书馆。当时办馆的目的是怕战乱将大量的民族文献销毁和失散。图书馆靠私人集资,书籍则由江浙的望族捐赠。我们刚到上海住在现在的复兴中路思南路口的一座花园洋房里。楼下是办公室、楼上则是书库和我们的卧室。书库是原来的舞厅,开始书不多,主要是叶家、张家和杭州蒋家的。当时我念小学,寒假期间父亲就让我看水浒、三国和西游记。怕伤眼,父亲将馆藏的木刻大字本给我看,到小学毕业这些名著就都看完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